馮雅靜

“人生百變,立于幼學。”幼兒園階段可謂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要注重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摒棄被動式教學,進行有效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在幼兒培養中必須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與學習特點,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學習興趣,通過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支持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和體驗獲取知識,嚴禁拔苗助長似的超前教育。”這為“寓教于樂”教育理念的提出與實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何做到“寓教于樂”,成為每位教師必須面臨的問題。在行動過程中,筆者所在幼兒園從多個角度對幼兒教育“寓教于樂”的途徑、方法進行探析,并結合實際經驗案例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取得良好成效。
寓教于情,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他們的學習活動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在幼兒園教育中“寓教于樂”的方式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認知規律,切實做到寓教于樂,將游戲與幼兒學習有效結合,能夠激發幼兒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促進其全面發展。師生關系是幼兒園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教師作為幼兒的第一任導師,不僅負責著幼兒知識教育責任,同時也肩負著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行為的任務。無論是知識傳遞,還是習慣養成,都離不開師生關系的良好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幼兒才會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寓教于情”,那么如何做好“寓教于情”呢?
情即是情感。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才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因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也就成為提升幼兒學習活動主動性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表達自己對幼兒的關心與呵護。例如幼兒活動時,教師可以主動加入,尤其在某個幼兒獨自游戲一段時間需要尋求教師幫助時,教師輕輕地坐在他身邊,給他一種陪伴、支持的感覺,師生之間的關系會迅速升溫,幼兒更多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同時也感受到教師對他學習、游戲的重視度。其次,面對一些問題或者參與活動過程中,教師要主動放手,少些對幼兒的約束,給幼兒寬松的氛圍,讓他們去嘗試、去鍛煉。在活動設置中,為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與求知欲,教師可提供充足的、有層次的材料,鼓勵幼兒根據自己愛好、想法來獨立完成活動,進而獲得相應經驗。例如,在一次玩陀螺的探究活動中,教師給予幼兒時間,讓他們大膽嘗試,幼兒不再是以往整齊劃一地拿出規定材料拼裝擺弄,而是生成了新的探究點。他們有的拿出插塑玩具組裝旋轉起來,有的尋找生活中的材料嘗試旋轉,探索比對更適宜的材料,發現其中的原理等,教師捕捉興趣,繼續提供材料,啟發幼兒后續的思考與創造。教師與幼兒不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對立面,而是和諧共生的合作關系,在自由、愉悅的氛圍中,幼兒主動探索,個性。
寓教于游戲,提升學習興趣
游戲是幼兒教育開展的重要內容,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教育活動中注重發揮游戲的優勢,是提升幼兒學習興趣、啟迪幼兒智慧、促進幼兒成長的重要方式。那么寓教于游戲,提升幼兒學習活動興趣,就需要教師對游戲進行合理設計,倡導快樂游戲,快樂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于各種活動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最佳動力”,通過種種有趣的游戲,能夠充分提升幼兒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在游戲的環境中獲得新知,是提升幼兒學習主動性的良好途徑。
在游戲教學實踐中,首先應根據幼兒認知與個性發展為導向進行設計,而不是為了教育而設計游戲。如果偏離了這一方向,就會導致游戲設計缺乏趣味性。對此,教師需要提高幼兒園游戲的娛樂性,然后在游戲過程中加入一些教育內容,比如教師可將某個繪本故事改編成小游戲、情景對話等,讓幼兒參與到游戲中,真正達到寓教于游戲的效果。其次,在幼兒園游戲設計中,游戲環節要與知識學習緊密結合,鼓勵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拓展思維,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游戲中創設了“看電影”的游戲情境,游戲目標在于幫助幼兒鞏固序數學習的經驗,感受數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游戲立足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事件,在生動有趣的游戲體驗中讓知識作用于生活,解決問題,實現有意義的游戲學習。
寓教于音樂,營造輕松氛圍
音樂是人類傳遞、表達感情的重要方式,不僅能帶給幼兒美的享受,也能在傾聽過程中對幼兒心靈、思想、心情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幼兒園經常播放的兒歌《找朋友》,在聆聽過程中就可以讓幼兒產生與人交流、交朋友的欲望;在舒緩的音樂中,幼兒的心情能得到最大的放松,為創建一個和諧的環境提供保障。
寓教于音樂,即借助音樂、節奏游戲、歌唱游戲、舞蹈游戲等實施,這些內容和形式都能成為幼兒教育的內容。首先,音樂節奏游戲中,在游戲的起始階段,許多幼兒都會主動拿起打擊樂器根據自己的節奏來打擊。隨著參與音樂活動幼兒的增加,部分幼兒開始改變節奏游戲內容,創建一些新的節奏。此時音樂就成為幼兒表達自我的一種最佳方式,并獲得對知識的直接體驗。同時,幼兒生活是非常豐富的,也賦有音樂感,在音樂節奏游戲中,側重培養幼兒的旋律感以及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例如,在自主活動時間,許多幼兒喜歡敲敲打打,敲桌椅、玩具等,這個過程就是幼兒放松身心的契機。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選取幼兒喜歡的樂曲,將敲桌子轉化為一段有歌詞或者無歌詞的樂曲,增加音樂元素,讓幼兒感受到輕松的氛圍。其次,在音樂舞蹈游戲中培養幼兒肢體協調與運動能力。日常教學中經常可以發現,許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起來,所以寓教于音樂的過程中,要發揮音樂舞蹈的魅力,提升幼兒音樂欣賞能力。
寓教于區域,調動學習積極性
區域活動主要是指在開放的環境中,通過游戲支持,有效開發幼兒思維,放松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之中。在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自主活動,借助各種教育資源,創建多元化的活動形式,進而推動幼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實現個性化發展。在區域活動創建與活動指導中,為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需要從區域設置、活動主題設計、材料投放、教師指導等多模式之中為幼兒發展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