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樑
【摘要】為了能夠讓各類復雜特殊巖土體公路自然災害以及人類活動等誘發的公路災害可以得到良好預防,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主要分析了復雜水文地質環境條件下等級公路的各類災害,并在明確成因的基礎上,制定了相應的災害防治方法,以期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復雜水文地質環境;等級公路;災害防治方法
1、工程概況
本項目起點位于舟山北向疏港公路,與臨城至北蟬疏港公路終點相接,路線向東北方向延伸,繞過烏龜山山腳展線,避開北蟬原野休閑山莊后到達北蟬九龍寺西側農地,然后沿黃沙村右側山坡布線,終于工業區經三路和緯一道的交叉口,終點樁號K1+804.495。本項目在K0+501.048處設置長鏈一處,長鏈長度:99.246米。路線總體呈南北走向,全長1.904Km。根據第一次施工圖出版后業主單位與當地政府的協商結果,起點至斷鏈處路線進行了局部調整,由于政策處理原因,該段路線設計速度采用60Km/h。
在本工程的實際建設過程中,控制點具體包括:路線起終點、烏龜山、北蟬原野休閑山莊、洪家水庫、洪家埡口、黃沙村。并且,本項目路線區域無較大河流經過,無通航方面要求。此外,本工程起點位于舟山北向疏港公路,起點樁號K0+000,終點位于工業區經三路和緯一道的交叉口,終點樁號K1+804.495,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橋涵、交通安全設施、綠化景觀等內容。
2、公路災害分類
2.1依照公路災害的影響因素分類
通過對復雜水文地質環境條件下等級公路的災害分析,可以依照公路災害的影響因素進行劃分,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依照公路內部因素進行劃分。通常情況下,對于公路災害來說,主要是由路面以及路基發生沉降導致的,路基的巖土質固體狀態與液體狀態產生了形態的改變,從而使得公路的水文地質環境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再加上受到溫度的影響,最終導致路基熱脹冷縮,進而引發路面開裂。公路不同程度的塌陷,會為人們的出行造成很大的影響[1]。同時,如若固體的沙土發生液化,還會導致路邊軟化,如若汽車在路面上行駛的過程中受到壓力產生塌陷,汽車的輪胎也必然會陷入到路面中,為人們的出行造成了很大麻煩。
第二,依照外部因素進行劃分。一般情況下,一些路段的地殼運動較為活躍,結構缺乏穩定性。并且,在地殼處于活躍階段的時候,往往會導致地質構造發生斷裂,公路區域比較陡峭的邊緣,則會發生巖體的崩落,如若不能及時處理,最終就會產生裂縫,經過強降水的不斷沖刷,公路就會呈現塌陷態勢。
2.2依照公路周圍的環境因素分類
基于復雜水文地質環境條件下,通過對公路災害的進一步分析可知。一方面,按照公路的水文地質條件分類。針對沿海城市,其受到主要是臺風以及梅雨季節影響非常嚴重,所以經常會出現滑坡公路災害等。對于這類病害,大多是因為地質條件差所導致的[2]。并且,工作環境如若不斷惡化,也會導致地質災害。另一方面,因為氣象條件引起的公路災害也較為常見,諸如:暴雨引發的公路災害以及臺風引發的公路災害等。此外,公路災害有的是在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體包括:塌陷型的公路災害等。
3、公路災害形成機理與特征
通過對公路災害的深入剖析可以明確,其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性。一方面,根據地域分布的特點可知,不同地域的水溫條件以及地質條件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等級公路災害形成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會在一定區域內會形成特定的公路災害。另一方面,突發性特點。由于自然環境具有較強的多變性,從而使得地質構造也會發生很大改變,突發性的泥石流以及滑坡等災害,很大程度上凸顯了公路災害的突發性特征。此外,季節性特點、水文特點以及氣候都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在夏季,降水如果較多的情況下,則會導致公路泥石流災害。而在冬季,因為氣溫較低,最終會出現公路凍土災害。
4、復雜水文地質質量環境下等級公路災害防治措施
4.1路基災害的具體防治措施
根據路基巖土體的類型以及性質的位置、厚度分析,大多會對排水固結處理以及深層密實處理等方式進行利用,保證公路災害能夠得到合理的治理。在對軟土路基災害防治過程中,可以利用拋石排淤法或者碎石裝法等。在對膨脹土公路災害防治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設置漿砌片石天溝等方式進行處理,借助封面材料,將路基坡面全部封閉,保證水不會滲透到路基當中。對于較弱的膨脹土公路災害,可以對開挖清除卸載法進行選擇。在路基底部以及邊周,可以設置隔熱層,保證巖土體的熱度能夠增大,讓巖土體中的溫度可以有效提升,確保路基巖土體的凍結作用能夠得到良好推遲[1]。通過人為改變水文地質條件,將公路區域地表水體有效排除干凈,讓地下水的補給源能夠良好隔斷,進而讓公路凍成災害得到可靠緩解。
4.2公路滑坡災害的防治
通常情況下,公路滑坡災害大多是、洪水等自然因素或者工程建設等誘發的。所以,為了可以有效規避公路滑坡災害問題,在防治期間,針對不高的坡陡巖土體的滑坡地段,可以對卸載法進行利用,開挖松散堆積巖土,以保證斜坡的坡率能夠得到有效減小。而針對巖土體高層大,但是坡度較緩的巖土體,則可以設置一排或者數排鉆入滑動面以下的水泥樁等抗滑樁,以確保滑坡公路災害能夠得到緩解。對于大型滑坡巖土體,可以依照巖土體的結構受力情況,利用壓力型以及混合型等邊坡錨固工程,以便滑坡發生的情況能夠得到良好把控,盡可能的對滑坡災害出現幾率進行降低[2]。
4.3公路水毀災害的防治
在對公路進行設計以及建設期間,高邊坡沒有設置擋土墻或者方式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沒有設置截水溝;滑坡處處理方式不正確;選擇的涵洞孔徑不對等,都會引發公路水毀災害。并且,若路基上或者下邊坡沒有設計防護加工設施等,在暴雨洪水等的影響下,最終會導致路基下沉開裂等公路災害。針對這類問題,在實際的防治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的制定對策,在河道緩流處的路基邊坡以及坡腳,可以借助鋼絲石籠或者干砌片石,確保洪水沖刷等災害能夠得到有效防治。在沿河的公路中,可以利用砌片石以及灌漿等方式展開治理工作。對公路巖土體路徑以及底層強度弱,非常容易出現路基軟化下沉的路段,可需要對暗溝或者滲溝進行設置,保證路基巖土體內,地下水能夠快速排出。
結語:
綜合而言,新時期下,我國高速公路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很大程度上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然而,高速公路在發展期間,災害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為了可以更好的保證人們出行安全,一定要強化對公路災害的治理,在對等級公路災害成因完全掌握的前提下,深入的剖析公路災害的區域性特點,然后依照公路不同的水文條件,有針對性的制定防治措施,以確保在災害來臨時,可以及時告知人們,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
參考文獻:
[1]姚軍回.復雜水文地質環境條件下等級公路的災害防治研究[J].地球,2019,000(012):405-406.
[2]王惠蕓,劉勇,馬士進.遼寧省主要的環境水文地質災害及防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7(S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