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錳礦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城鎮生活廢水污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復雜的污染源使梅江河水質逐漸變差。近年來,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議案,希望立法保護這條秀山人的母親河。如今,在縣人大常委會的不懈努力下,一部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的梅江河保護條例呼之欲出。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梅江河是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最大河流,被譽為秀山人民的母親河。
為保護好母親河,近年來,秀山自治縣不斷加大對梅江河的治理和保護力度,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梅江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仍面臨突出問題。秀山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希望通過立法,進一步改善和鞏固梅江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
記憶中的母親河
梅江河發源于秀山自治縣鐘靈鎮云隘山,由西南向東北流經鐘靈鎮、梅江鎮、官莊街道等11個鄉鎮、街道,最后注入酉水河,總流域面積2890平方公里,其中秀山自治縣內流域面積1879平方公里,占全縣幅員面積的76.3%。梅江河在流經秀山縣城時拐了幾道彎,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幾”字。這條河千百年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秀山人。
今年32歲的熊穎亮和梅江河有著不解之緣。他小時候住在河邊,那時撿螺螄、搬螃蟹、釣魚……一年四季,總能在河里找到樂趣。“一到退水時段,我們幾個小伙伴就拿著撮箕到河邊的水田挖一道口子,一天下來能撿好幾斤小魚,晚上就拿回家‘打牙祭。” 熊穎亮回憶起童年的歡樂時光總是滿懷感慨。
“那時,水干凈,魚兒多。”這是河兩岸老居民對梅江河最深的記憶。
在河邊居住了50多年的中和街道七星社區居民趙忠擇對記者說,距離梅江河平凱大橋不遠處有一個天然凹池,河水退卻后,會留下大量魚兒。“這幾十平方米的凹池,清澈見底,一年四季總有釣不完的魚,有時還能釣到三四斤的鯉魚。”
梅江河邊的居民還告訴記者,原來平凱大橋下面還有一個取水點,秀山師范學校和附近的居民都是直接抽取河水當生活飲用水。一到夏天,秀山人還最愛在梅江河里游泳。
“錳患”之猛
本世紀初,梅江河開始受到電解錳行業的嚴重污染。
“錳業一度是秀山發展的支柱,但污染也如影隨形。”秀山自治縣環境保護局相關人員介紹,秀山地處渝湘黔交界處,錳礦資源豐富,與湖南省花垣縣、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并稱中國錳礦“金三角”。前些年,隨著國內外市場對錳需求量增加,秀山錳礦相關行業發展迅速,但由于技術水平落后、企業環保意識薄弱等原因,造成電解錳產業污染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梅江河貫穿秀山全境,是秀山工農業生產的主動脈,也是受錳礦污染的“重災區”。雖然自2005年開始,秀山就已著手治理錳產業帶來的環境污染,經過多年治理及產業結構調整,當地生態環境也有明顯改善,但“錳患”并未消除,錳渣滲漏污染等遺留問題依然突出。
2019年7月16日至24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前往秀山,開展了為期9天的下沉督察,指出秀山錳行業存在的環境問題。
“目前,秀山整治錳行業污染問題主要存在三大難點。”秀山自治縣委負責人表示:一是部分遺留電解錳渣場整治難度大,部分電解錳渣場存在地下水污染等問題,整治難度較大。二是錳行業環境整治資金缺口大,停產錳礦山、電解錳企業、錳渣場較多,需要投入巨額資金。三是電解錳渣綜合利用缺乏實用技術,綜合利用率低,導致大量存量錳渣無法解決,又不斷產生新的廢渣,環境風險不斷加大。
此外,沿河的畜禽養殖和居民環保意識不強也是造成梅江河污染的重要原因。
“過去,我們在開發利用資源、推進城鎮化建設等工作中,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不夠,造成了梅江河污染。現在,我們要通過立法,促進彌補環境欠賬。”秀山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城環工委副主任楊洪權說。
“開門”立法
梅江河的污染問題也牽動著秀山自治縣各級人大代表的心。近年來,該縣人大代表多次提出相關立法議案,要求以法制保護梅江河。
2019年8月,秀山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啟動《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立法工作。
為做好立法調研,法規起草組自去年9月至今年3月,深入村社調研,并赴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等多地考察學習。而此次調研后形成的立法調研報告也在專家論證會上得到充分肯定,并被收入中國地方立法藍皮書。
為堅持民主立法,擴大立法協商范圍,拓展立法協商渠道,在今年7月立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審議之后,法規起草組立即啟動了兩輪征求意見程序。第一輪邀請相關部門召開座談會12次,同時在網上公開征求公眾意見;第二輪向縣政協,全縣黨代表、黨外人士、退休老干部等征求意見。
“經認真梳理,共收到60余條立法意見,我們已將這些意見融入到條例草案中。”秀山自治縣人大監察法制委辦公室副主任陶繼偉介紹,如吸納縣文旅委“保護河流的同時,加強對岸線利用”的建議,草案規定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根據河流岸線功能區劃,可以依法對岸線開發利用區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再如:針對群眾反映的“發現污染行為,無處舉報”的問題,草案規定縣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水生態環境保護舉報制度,公開舉報方式,及時受理單位和個人舉報。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7月,秀山自治縣人大常委會還委托西南政法大學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對條例草案的可操作性進行了論證。專家們在肯定條例草案文本的同時認為部分內容存在“大而全”的問題,并提出了80余條論證意見。
起草組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建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修改。8月初,秀山自治縣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五十六次主任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并決定提請縣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設專章規范開發
8月28日,秀山自治縣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
條例草案很多條款都涉及錳產業的規范發展,如:梅江河流域禁止新建不符合國家和市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印染、染料、煉焦、煉汞、煉油、電鍍、農藥、水泥以及煉錳、煉釩、煉硅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梅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棄置、傾倒礦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廢棄物。條例草案還用專門條款對錳污染整治作出規定:從事錳礦開采、加工和錳冶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改進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并按照規定采取防水、防滲漏、防流失等措施,妥善處置尾礦及廢渣、廢水,防止污染梅江河流域水環境。對不符合國家和市有關規定的尾礦、廢渣存儲場所,應當限期整改。自治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爭取上級國家機關支持,加大錳行業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力度,改善梅江河流域水生態環境。
開平市市長馬品高帶領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長梁健芬,以及組織部、編辦、教育局、發改局等11個部門、街道主要負責人參加了約見活動,就代表所提問題逐一回應、耐心解答。
開平市市長馬品高認為,人大代表指出的問題“一針見血”,對于代表的建議意見要“全盤接收、認真落實”,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實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副市長梁健芬在回應代表的發言時表示,“要抓住編制‘十四五規劃的契機,按照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的思路推進解決義務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港口片區小學已經納入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僑園路小學、逕頭小學等的擴建即將完工,風采實驗學校的建設也在加快推進中,明年請人大代表來視察。”開平市教育局局長龐信明表示。
“三問一評”確保成效
加強跟蹤監督是避免約見活動成為形式主義的關鍵。為確保此次約見活動不走過場,進一步增強人大監督剛性和監督實效,開平市人大常委會代理主任李寶貞表示要積極探索創新代表約見市長活動的后續跟蹤監督方式方法,建立“三問一評”跟蹤監督機制。
“一問”就是問清單。約見活動后,要求開平市政府梳理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明確責任單位、落實整改時限,于約見活動后的一個月內,以清單形式報開平市人大常委會。
“二問”就是問進展。開平市人大常委會將在明年上半年,組織代表視察市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了解約見活動代表建議落實進展情況。
“三問”就是問結果。在下一年代表約見市長活動前夕,開平市人大常委會將聽取審議市政府關于代表約見市長活動意見建議落實情況的報告。
“一評”就是開展工作評議。在開平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相關工作報告后開展工作評議,由開平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根據“三問”實施過程中掌握的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檔次,評議結果將向人大代表公布。
李寶貞表示,下一步,開平市人大常委會將認真實施“三問一評”跟蹤監督機制,把此次約見活動代表建議的跟蹤督辦工作納入明年的工作要點,以強有力的舉措推動約見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能接受優質義務教育。 據江門人大網
鏈接
南昌出臺代表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辦法
2020年8月31日,《南昌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辦法》在南昌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通過。
辦法共十六條,對代表約見的適用范圍、對象、內容、程序、活動組織、相關各方職責進行了規范。
在約見的適用范圍方面,代表法規定的約見活動僅指常委會安排的視察活動。隨著對代表履職要求的不斷提高,相關法律法規對閉會期間代表履職活動賦予了新的內容,視察、執法檢查、調研、聯系人民群眾和代表小組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日益成為代表履職的重要方式。因此,辦法對約見活動定義的界定進行了拓展,涵蓋了代表視察、調研、執法檢查、聯系人民群眾、代表小組活動等內容。同時,對被約見的國家機關負責人的范圍也進行了明確,界定為:市、縣(區)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負責人;市、縣(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派出機構的負責人;鄉(鎮)人民政府負責人;本行政區域內上級政府垂直管理部門及派出機構的負責人。
辦法明確了由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機構負責代表約見活動的統籌安排,約見活動的組織實施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開展。根據辦法,約見活動的地點除了可安排在有關機關、單位外,還可安排在代表工作室(站)和約見內容涉及問題的現場;根據約見內容,必要時可邀請市民參加約見活動,除約見內容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外,約見活動向社會公開。
辦法明確,被約見的有關國家機關負責人應根據代表提出約見的內容做好相關準備,按照約定時間參加約見活動,延遲約見的應當向組織約見活動的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機構提出申請。同時,對被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答復問題的方式、時效以及代表對處理情況不滿意的需重新辦理答復,也作出了規定。辦法還規定對國家機關負責人拖延、推諉和回避代表約見的,由同級人大常委會責令改正;代表約見活動情況要向常委會報告,同時每年可選擇部分約見活動典型案例在市人民代表大會上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