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杰



互聯網的興起帶動了當前的社會市場經濟轉型,由此催生出大量的新型產業,本文便是結合當前的互聯網物流產業進行分析,首先,闡述了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校企共建課程的基礎內涵,其次分析了如何利用互聯網校企共建模式規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課程;再次,結合實際的教學實踐進行應用分析;意在通過全文闡述,能夠為高校的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課程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體系和模式。
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進我國多個領域中,打造出信息全面化、資源多樣化的網絡體系,而在這種背景下,社會產業結構逐步豐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專業類型也開始增加,而為了促使教學模式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符,利用互聯網打造校企共建的課程體系,針對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課程進行針對性研究,不僅是本文論述的核心,也是當前推進高校課程改革、優化經濟教學效率的重點任務。
一、互聯網+背景下校企共建的主要內容
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的針對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教學的校企合作與傳統形式不同,其是建立在企業、學校以及物流信息教管企業的基礎上形成三方的合作模式,詳細結構如圖1所示,而對互聯網的應用也是綜合兩個方面展開,首先是借助互聯網+的技術體系以及多元化管理思維打造新型的課程教學模式,其次是建立在互聯網體系上打造豐富的教學資源平臺,因此較傳統的互聯網校企合作教學相比,本文所論述的校企共建方式更具實用性和客觀性。
首先,物流信息教管企業的主要責任是加強物流產業信息化轉型的研究,綜合管理技術、管理平臺、管理方式等多種領域進行統籌管理,為校園以及企業提供第三方的教學依據和資源,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個性化教學方案制定的活動中,并且提供微課等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教學的應用軟件,另外,該企業也能夠根據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的實際崗位情況來制定視頻教學,實現信息共享,從而還原真實的工作場景,以便提升教學的效率。
二、建立在互聯網+背景下校企共建課程的規劃方式
根據上述校企共建的基礎結構,在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課程規劃的規程中,應該著重從教師、企業、平臺企業、學生這四個角度進行分析,詳細的結構規劃如圖2所示,其中學生為S,教師為T,信息平臺企業為X,物流單位為W。
(一)構建教師信息化教學基礎
首先,教師是落實互聯網+教學模式的主體,因此在規劃課程的過程中,要確保教師具備教師實力和基礎技能。結合該項課程在社會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應該以項目式的教學模式為主,利用小組-項目的方式進行分化,并且結合不同小組的完成情況制定評價標準。
其次,教師要根據項目的主題以及教學需求制定微視頻、教學課件等,并將其上傳至互聯網教學平臺,結合平臺上既有的線上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教學。
再次,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指導方案,指導的方向要以技能掌握情況、企業崗位需求、平臺既有學習方案作為依據。才能夠促使指導方案具備教學價值,能夠激發校企共建的可行性。
(二)合作企業導師規劃
在選擇企業導師的過程中,需要以企業的在職人員為主,且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基礎引導能力,導師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崗位需求以及校園的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定,制定針對性的引導計劃,可以利用崗位試煉的方式進行合作教學,使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崗位和實踐中,了解工作環境和崗位職能。在在線教學的過程中,企業的導師主要提供企業角度的學習資源和要求,并且指導學生明確在物流崗位中的重點和難點,將理論知識和崗位實際聯系起來,并且能夠為其提供答疑解惑的渠道,關鍵時候要親身示范,來構建學生完善的崗位工作認知。
(三)合作平臺企業規劃
平臺企業主要為校企共建課程提供教學平臺、渠道、技術、資源等多種信息化的教學元素,例如當前在校企共建教學模式中應用較為廣泛的長風網。其能夠提供制作好的教學PPT、考核系統、微視頻等,是為教師以及企業導師提供輔助教學資源的重點平臺。
在校企共建的課程模式中,平臺企業要積極地獲取企業、院校以及學生多方的學習情況,針對重點、難點來制作教學軟件。同時也要不斷完善軟件以及平臺的使用舒適性,促使線上教學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平臺企業還需要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制定虛擬供應鏈管理競賽,學生能夠在平臺上經營一家模擬企業,實際操作經營生產、物流配送管理、采購成本管理、資源分配等多種實際的工作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實際的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采購行為以及物理運行框架,從而具備初步的認知,以便能夠為自身制定更加符合崗位內容的學習計劃。
(四)學生的學習規劃
綜合整體的互聯網+校企共建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課程來看,學生是主要的學習主體,也是受益方,其可以在多方管理的環境下接觸到大量的系統性知識,在平臺上也能夠自主的通過視頻、游戲、模擬競賽、教學課件等獲取到需求的資源,另外,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快空間優勢,學生能夠實時的進行師生溝通和企業導師溝通,咨詢相關問題,并且匯報研究成果,得到客觀的評價信息。
從整體結構上來講,學生學習規劃這一步是整體中的重中之重,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將決定上述所有環節和資源的價值是否得到全面的發揮,因此企業、平臺、院校在落實教學課程規劃的過程中,也需要將學生作為規劃的主體,落實思想引導和行為約束,促使整體校企共建課程能夠發揮價值。
三、基于互聯網+的校企共建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踐
為了進一步提升共建課程的合理性和適用性,本文選取某院校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教學案例進行實際分析。首先,某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工57名,開展校企共建三方教學實踐課堂,通過前期課程規劃、實踐教學、學習評價三個方面進行實踐分析。
(一)課前準備工作
首先確立項目,以啤酒營銷為主題,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啤酒生產營銷過程中的不同環節來劃分項目小組,詳細的小組及研究內容如表1所示;其次針對項目的實際教學內容來整合教學資源,教師準備課件、教學視頻等素材,結合網絡平臺進行資源上傳和整合,其中涉及到了院校往屆學生自制的研究案例、專業學者講座、企業崗位資料等,以供學生進行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