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浩月
很受歡迎的脫口秀新星李雪琴,前不久被中消協點了名,原因是她參與的網上直播帶貨涉嫌數據造假。同時被點名的還有李佳琦,原因是直播間產品“買完不讓換”。往前溯源,會發現汪涵、羅永浩等諸多名人明星帶貨,均存在不同狀況的“翻車”。
明星網紅帶貨“翻車”,無非兩種。一是貨不對板、質量堪憂、售后服務欠缺等產品問題;二是刷數據、造人氣,明明看上去很晃人眼睛的星光,卻換不來實際銷量,商家白白付出了天價坑位費。在直播帶貨這個風口上,可以說,大多數明星網紅都達不到及格線。
李雪琴雖然被點名了,網友對她卻抱有理解與同情。事后她錄制短視頻解釋并道歉,并在隨后的一檔綜藝節目中,因為再次牽扯帶貨提問而崩潰大哭。前兩天有報道說,李雪琴還加入了中消協,成為維權志愿者。網友沒有過多責怪李雪琴,恐怕是覺察到,她并不了解帶貨的水究竟有多深,稀里糊涂上了道。接下來,恐怕李雪琴對待帶貨,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態了。
網上帶貨的最大競爭力,除了價格之外還是價格。另外,這個行業從出現到壯大,天生帶有草根氣質,行業王者永遠屬于薇婭、李佳琦等這樣一路摸爬滾打而來的人。其他網紅,縱然身經百戰、滿身經驗,仍然避免不了被追打得很狼狽——比如網紅辛巴,因“假燕窩”問題,要退賠6000多萬元。
對于“武裝到牙齒”的專業帶貨網紅來說,一場動輒上億銷售額的直播,是他們的“大江大河”,而對那些打算進來分一杯羹的明星來說,這就是一趟“渾水”。李雪琴淺嘗輒止已經痛得要命,那些吃了苦頭但一聲不吭的明星,估計也是在默默考慮要不要再進場了。
本來,明星活躍的陣地,也不在直播帶貨這個領域。他們可以上綜藝、拍電影、演電視劇,各種娛樂形態與平臺,足夠明星們忙的。雖然疫情暫時影響了娛樂行業,但這個時候也算是學習充電的時機。可能明星們忙慣了,閑不下來,也可能他們誤認為直播帶貨是個新的“社交媒體”,能吸引一幫新粉絲,抑或干脆就是想賺點快錢。但無論哪個想法都不現實,都不具備可持續操作性。暫時還沒帶貨打算的明星,可以放棄念頭,把心思放在自己的表演專業領域上了。
明星是負責生產內容的,評價他們的價值,要看他們在作品中的表現;帶貨考量的,不是明星的顏值、演技、口才,而是通過包裹貨真價實寄到消費者家里的產品。消費者可以因明星的號召力進直播間一睹他們的風采,可一旦收到的產品達不到理想標準,由此帶來的壞心情,很有可能會傾瀉到明星身上——消費者會覺得,“我是奔著對你的信任才買的,你怎么可以與別人一起騙我?”
弄清了這個邏輯,當名人、明星們再次面對帶貨誘惑時,就要仔細斟酌一番了——帶貨效果不一定好,沒準還在不知不覺中被扒拉到了“騙子”的行列,這真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