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娜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尤其是在電子信息和網絡科技方面的進步尤為明顯。伴隨互聯網技術深入人們的生活,已經開始影響社會中的各個行業和領域。智慧圖書館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其數字資源和服務質量都有了相應的提升。本文從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概述入手,分析了智慧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舉措。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在閱讀方面的方式、習慣都逐漸向互聯網靠攏,這種變化對圖書館形成了一定的挑戰。數字閱讀從圖書館方面來講,就是對其資源的補充,數字資源不僅能滿足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也滿足了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求。就目前智慧圖書館發展情況來看,需要將數字資源服務合理化,通過互聯網的渠道,實現圖書館的轉型和發展。
一、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概述
智慧圖書館的由來,是從芬蘭奧盧大學圖書館的艾托拉提出之后才出現的,其定義是“一個不受空間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動圖書館”。一般來講,智慧圖書館是在建館過程中使用了智能技術,從而將圖書館的各種功能智能化,形成了智能化圖書館服務的實體。智能圖書館是立足于數字圖書館實體和數字化圖書館的結合,進而在技術、效率等方面創新突破實現了智能圖書館的各種功能。智慧圖書館在服務理念上有了更近一步的要求,其核心就是讀者至上,為廣大讀者提供最優質的的查詢、檢索等方面的服務,滿足廣大讀者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閱讀要求,同時互聯網技術突破圖書館原本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全天候、無地域差別地為廣大讀者提供相應的服務。總之,智慧圖書館就是利用龐大的互聯網信息,通過當下互聯網和數字信息技術,以及高水準的服務團隊,來滿足廣大讀者需求,同時為廣大讀者提供多元化服務為目標,進而形成的海量資源共享的圖書館。
二、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策略
(一)合理利用新技術
隨著互聯網深入各行各業,智慧圖書館也需要更先進、更便捷的技術作為發展的支撐,所以,圖書館需要合理利用當下的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信息技術,為智慧圖書館數字源的搭建以及數字資源服務提供相應的技術手段。例如,RFID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智慧圖書館圖書借、換、盤點、防盜等方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還有云端技術的利用,能夠讓圖書館構建具有自身特點的“圖書館云”,儲存廣大讀者的龐大信息,從而利用云端技術當中的數據處理等功能,實現圖書館、讀者相關數據的管理。同時圖書館也可以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挖掘讀者數據,通過讀者的專業、閱讀喜好、閱讀記錄等信息,進一步分析讀者對閱讀的顯性、隱性需求,從而為讀者提供定制化、多樣化的服務。
(二)合理整合數字信息
在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圖書館需要將自身數據庫當中的各種資源進行整理,同時構建相應的信息檢索平臺,從而提升圖書館內部資源庫的使用率。建立智慧圖書館的最終目的依舊是服務讀者,對于讀者來講,不論是線下圖書館還是線上圖書館,最重要的內容依舊是圖書館中的藏書資料的數量及質量。當前我國絕大多數線下圖書館已經完成資源的收集及整理,數據資源豐富,所以在創建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對于已存在的線下圖書資源要盡快完成征集并進行數據上傳。與此同時,還需要與更多圖書館達成合作,這一過程主要針對不同圖書館中收藏的地方文獻資料,爭取到更多的圖書資源數據,逐步完善資源數據,盡量給予受眾更大的選擇空間,加強智慧圖書館的閱讀質量,促進智慧圖書館的發展。
(三)加強互聯網環境下的閱讀活動開展
閱讀活動是加強讀者閱讀習慣及閱讀興趣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加強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活動開展能夠幫助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而在“智慧圖書館”建立后,公共圖書館應針對線上閱讀開展更多的閱讀活動,幫助讀者建立閱讀習慣及閱讀興趣。例如,在“智慧圖書館”閱讀平臺發起“二手書籍交換活動”,活動主要通過線上進行可交換圖書書目的填寫,再由讀者填寫需要圖書的種類或書名,再由公共圖書館進行線下圖書收集,或有讀者進行郵寄,完成二手圖書的交換活動,該活動能夠進一步加強線上圖書館的知名度,促進讀者的閱讀習慣及閱讀興趣的培養,同時能夠加強讀者的圖書資源利用率,減少“圖書蒙灰”的情況發生。另外,在公共圖書館線上平臺應增加讀者服務站,服務站要以服務讀者為基本原則,在讀者服務站中,讀者能夠對線上圖書館提供建議,也可提出更多閱讀活動的想法,進一步加強讀者的圖書館建設參與感,有助于讀者的持續閱讀習慣的培養,對“智慧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孝東,湯昕霖,楊維靜.智慧圖書館及其服務模式的構建初探[J].才智,2019(36):233.
[2]魏菲菲.“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0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