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圓圓
摘?要:在機械加工中引入課程思政是對本課程的錦上添花,機械加工中本身蘊含的嚴謹、認真、精益求精及“匠人精神”的內涵,在課程思政教學的引入后得以更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本文是對車削加工課程在理論與實踐中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探索與應用。
關鍵詞:車削加工?課程思政?匠人精神?6s
車削加工的實踐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普通車削加工設備及工藝裝備的基本概念,掌握臥式車床對回轉體零件各種表面的加工方法,具備對簡單回轉體零件的加工工藝設計能力,為解決制造復雜的工程問題奠定工程基礎,同時增強學生對安全、質量、成本、環保等方面的工程意識。通過在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深度挖掘課程背后的意義,以車削加工實踐教學作為主體,融入思政教育思想,讓學生不僅學習了知識,同時使學生能夠牢記歷史使命,增強責任感。
我們的教學部門多次對如何將課程思政引入教學中進行討論,車削加工實踐教學在工程實踐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對于學生建立完備的工藝知識有較大的影響,同時也為培養工科學生成為未來的工程師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首先課程思政的前提是要教師做好言傳身教,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同時教師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時刻與國家和民族統一思想,不忘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課程思政”和核心,應該是在授課的過程之中,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深入挖掘課程知識點的內涵,密切地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在恰當時間融入思政元素,在潛移默化之中將所學知識與價值導向相結合。
二、課程思政在車削加工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中的應用
車削加工的操作過程相比較其他機械加工工種來說危險系數較高,所以在學習知識點之前,會對學生進行安全教學,在教學中會通過圖片和視頻方式,讓學生了解操作機床時的注意事項,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同時在教學內容上向學生引入“匠人精神”這一思想,通過播放大國工匠視頻,介紹本行業的先進事跡,讓學生了解其實“匠人精神”適用于各個行業的從業者,無論在哪個行業,要想成為一流人才,我們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能,鍛煉自己的能力,要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工匠精神”。
三、課程思政在車削加工課程的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在實踐操作環節主要從五個環節進行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行。
學生在操作機床時先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加工,在分組的時候一般會男生和女生一組,或者不是一個班的同學分在一組,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在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講解中,通過對工藝流程的制定、分析圖紙、切削用量的選擇等,引導學生對專業知識、行業標準的重要性以及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典型零件的加工過程中,首先介紹我國目前先進的加工工藝方法,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同時強調機械加工專業知識的嚴肅性,在加工質量上要學習匠人精神,精益求精,嚴格按照圖紙要求進行零件的加工,在產品的精度上,引入成本意識、質量意識,引導科學分析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誤差和遇到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生使用車床時,引入企業中的6S標準化管理辦法,6S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ECURITY)。“6S”之間彼此關聯,整理、整頓、清掃是具體內容如整理量具、夾具、機床等;清潔是指將上面的3S實施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并貫徹執行及維持結果;素養是指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并遵守規則做事,操作車床的方法依據科學的理論基礎進行指導,機床相關物品也依照規章制度進行使用和擺放,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認真的工作態度,開展6S容易,但長時間堅持必須靠學生素養的提升和教師的引領;同時安全是學生學習實踐的基礎,杜絕違規操作造成安全事故。
課程思政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中的植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大學“學習觀”、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學效果除了結課成績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學習熱情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教學實施過程中牢牢把握住了“立德樹人”的宗旨,以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全新的思想理念相碰撞,深入挖掘和提煉課程本身蘊含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等價值理念,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程思政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課程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韓永杰,佟永祥主編.工程實踐[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
[2]習近平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