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姍 劉進娣
近日,46歲的姚女士因“反復腦出血”被送至南方醫院增城分院。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廣龍團隊對其進行了腦動脈造影檢查,發現造影上顯示出一團形似飄浮的煙霧,這看似“美麗”,實則“暗藏殺機”的影像學表現,被確診為“右側煙霧病”。
煙霧病( MMD)是個看起來縹緲美麗的名字,實則描繪了腦血管造影時患者腦中顯示的形似一團飄浮的煙霧的異常細小血管。煙霧病是一種罕見的腦血管疾病,影像學上以雙重床突上頸內動脈、Willis環及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近端發生慢性和進行性發展的狹窄直至閉塞,和顱底部逐漸形成煙霧狀細小穿動脈形成的側支循環為特征。若不及時處理,65%~82%的成年患者將多次發生腦缺血或腦出血,危及生命。
為了將手術風險降到最低,醫院神經外科聯合了醫學影像科等多個學科專家進行會診,為患者量身制訂了手術方案。手術團隊最終決定為姚女士實施“右側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搭橋+硬腦膜翻轉+顳肌貼敷術”。
手術全程在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下進行。顯微鏡下受體腦血管薄如蟬翼,要將兩根直徑僅約1毫米的血管吻合10~12針,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難度可想而知。同時,腦血管搭橋過程中須將該段受體腦血管遠近兩端同時阻斷,而缺血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這就等于給大腦重建了一條高速公路,繞過塌方的公路,連接兩頭。”黃廣龍主任表示。術后姚女士康復良好,擬于近日出院。
黃廣龍主任提醒患者,如果出現反復腦缺血或腦出血,需高度警惕煙霧病。據了解,煙霧病的典型癥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型。此型最多見,約見于全部特發性煙霧病的70%。臨床特點是反復發生一過性癱瘓或力弱,多為偏癱,亦可為左右交替性偏癱或雙偏癱。發作后運動功能可以完全恢復。病程多為良性,有自發緩解或發作完全停止的傾向。
2.梗死型。急性腦卒中,導致持續性癱瘓、失語、視覺障礙和智力障礙。
3.癲癇型。頻繁的癲癇發作、部分性發作或癲癇持續狀態,伴腦電圖癲癇樣放電。
4.出血型。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實質出血,成人患者出現本型的概率大于兒童患者。
目前對煙霧病尚無確切有效的藥物,顱內外血管重建手術是煙霧病和煙霧綜合征的主要治療方法,可有效防治缺血性卒中。近年來,其降低出血風險的療效也逐漸得到證實。因該病呈進展性病程,目前較一致的觀點是一旦確診應盡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