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

摘 要:礦井通風系統是井下建設中保證空氣流通和循環的唯一途徑,是確保井下作業人員作業安全的必要條件。影響礦井通風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員因素、環境因素、設備因素。本文針對影響因素提出了系列管理措施,包括嚴把設計與建造關、加大人員、環境、設備管理力度、注重安全規劃、強化社會監管。
關鍵詞:礦井;通風安全;影響因素;管理措施
礦井作業安全與開采效率同樣重要。礦井通風系統是井下建設中保證空氣流通和循環的唯一途徑,是井下作業人員生產作業的必要基礎。地質條件復雜、區域透氣性差等因素增加了礦井通風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在沒有有效防范措施的情況下礦井通風系統極易出現安全事故[1]。基于此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進行井下作業是相關領域發展與運營的必由之路。本文研究了礦井通風安全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措施。
1 礦井通風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
1.1 人員因素
人員屬于礦井通風安全影響因素中最重要的不可控因素之一。由人員因素可導致非常嚴重安全事[2]。①人員安全意識匱乏:目前國內礦井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低下,作業過程中僥幸、麻痹大意的心態與習慣十分常見,管理人員也沒有采取足夠的控制力度來管控礦井通風安全,導致礦井通風安全普遍未達標準;②施工人員綜合素質差:礦井通風系統施工人員專業知識不足,沒有嚴格的遵循安全作業基準,使得礦井通風系統埋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1.2 環境
環境安全是確保礦井作業安全的基礎條件。礦井通風安全屬于地下工程范疇,這一屬性直接反映出了礦井通風安全的管理控制難度[3]。實際作業過程中礦井通風系統會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礦井的溫度因素,隨著礦井深度的增加,溫度會越來越低,作業人員會更容易受到低溫風險的影響。如果礦井溫度超過了作業人員能夠接受的最低溫度,將導致井下作業無法順利開展。
1.3 設備
礦井的生產活動中通風系統長期、高負荷運作,隨著設備使用時間的推移通風系統的安全性能會不斷下降,如果出現設備損壞、不符合標準通風狀態等問題就有可能造成通風系統長時間在高風險的狀態下運行繼而對系統運行造成不利影響,而企業為了維護礦井安全作業需停止工程而蒙受經濟損失。
2 科學管理措施
2.1 嚴把設計與建造關
礦井通風系統的設計與建造階段應嚴格依據相關安全規范[4]。礦井的設計與建造必須結合地形特點和地質結構。例如礦井的工作面必須采用專用的回風管道、獨立的通風系統;再如礦井內的通風設備可以配合使用,但負責安設通風裝置的機電室必須設立獨立的進、出風管道。為了保證有效通風,設計人員應分考慮通風網絡中風速配比與阻力分布。設計人員可可繪制通礦井風系統網絡圖(圖1),清晰地表示出各通風巷道之間的關系和風流流動情況,從而便于分析、研究通風系統的合理性以及加強通風管理。還應依據氣候監測選擇適宜的通風口數量、通風機類型,避免通風死角。
設計人員應通過方案比對篩選出最佳的施工方案。有關部門還應對礦井通風系統進行嚴格審批,全面評估和分析管道中可能出現有毒、有害物質,將通風系統的安全隱患降至最低。
2.2 加大管理力度
2.2.1 人員管理
①規范管理作業人員行為:依據礦井通風作業要求嚴規范與管理,堅決杜絕人員因素對礦井通風安全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企業可以設置“通風安全監管崗位”,通過專職人員監管通風安全;②開展人員安全教育:結合實際的案例開展安全教育讓作業人員深刻意識到安全作業的重要性;③實施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通風系統運行相關人員的責任,從而有效調動作業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制約其作業行為。
2.2.2 環境管理
①全面梳理影響通風安全的環境因素,基于梳理結果構架安全管理體系徹底避免客觀環境導致的突發性安全事件,營造安全的礦井通風環境;②全面摸排井下通風狀態,如果發現影響通風安全的環境因素,應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針對性干預,避免安全事故發生[5];③根據具體礦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宜的環境管理方案,管理方案應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與針對性,并應確保方案內容的切實落實和嚴格執行。例如在建設礦井通風系統時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現代化的安全技術,為營造安全、穩定的通風環境創造良好的條件。
2.2.3 設備管理
①礦井通風系統運作過程中的現代化設備越來越多,管理人員應注重全面、準確的分析設備運行狀態,基于企業的生產實際開展設備管理,確保通風設備始終處在最優的工作狀態,確保設備的效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②現階段礦井通風設備的更新換代周期明顯縮短。設備投入使用之初作業人員無法熟練操作設備也會使得通風設備運行時面臨安全風險,因此企業應不斷完善設備管理制度,注重開展設備規范使用管理與培訓,要求操作人員應認真學習操作說明與規范,嚴禁違規操作。
2.3 注重安全規劃
安全規劃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提升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系統性等優勢。因為安全規劃能夠依據礦井的實際情況,結合人員、環境、設備因素制定出可行的、全面的安全管理方案。例如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客觀全面檢測通風系統相關參數,及時發現和處置潛在風險;再如礦井通風作業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指導與規范下,企業應積極推動自身安全標準的制定與落實,依據具體礦井通風情況制定安全標準,排除安全隱患,提升礦井通風安全性能。
2.4 強化社會監管
礦井通風安全管理工作不僅僅需要企業自身的規范與管理,還需要社會監督形成的約束效應。近年來礦井安全事件的頻繁報道使得政府有關部門、媒體輿論、社會大眾都非常重視礦井安全,利用社會監管的力量有利于及時發現礦井通風系統存在的安全風險并及時對癥解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3 小結
礦井通風安全與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和企業的財產安全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發展,相關企業應更加重視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從而維持企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本文研究了礦井通風安全的影響因素與科學管理措施,主要取得以下結論:
礦井通風安全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人員因素、環境因素、設備因素。
企業應始終將安全原則放在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積極采用科學的礦井通風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嚴把設計與建造關、加大人員、環境、設備管理力度、注重安全規劃等。
在企業自身采取相關管理措施的基礎上還應積極引入社會監管的力量促進安全標準的落實。
參考文獻:
[1]魏寧,孫亞勝男,鄧立軍,等.基于SVM的礦井通風阻力系數影響因素分析與預測[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8,14(4):41-46.
[2]閆振國,常心坦,范京道,等.面向礦井用風點的通風網絡安全分區方法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9,47(2):76-81.
[3]周闖,劉劍,耿萌,等.礦井通風熱阻力數值模擬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9(10):25-31.
[4]楊宏偉,錢志良.礦井瓦斯超限實時預警技術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9,47(8):15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