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水平 鄒琦萍
摘要:通信原理是通信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理論性強、內容繁多、原理公式推倒過程復雜,并且課程內容涉及多科基礎課程、應用領域非常廣泛。現行使用的通信原理課程設置已經落后于現代通信電子技術的發展要求,很難做到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學生容易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對通信原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實驗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通信原理;啟發式教學;應用型;實踐教學
1? 《通信原理》教學現狀
目前,許多本科院校在通信原理實際教學過程中,仍主要采用以多媒體教學為主、黑板板書為輔的傳統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偏重于相關原理的數學推導和通信系統的理論分析,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實驗內容主要以基礎實驗箱為主,僅能滿足學生驗證性實驗。 通信原理課程內容多且抽象,學習難度大,課程教學內容與高速發展的通信技術不同步,許多知識點與當前行業的實際應用已經產生脫節,這樣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加之學生前期基礎課程如高等數學、信號與系統等課程學習不扎實,學生對知識理解困難, 學習積極性也受到打擊,難以有效保障對學生專業素養和能力的培養。這樣就很難培養出應用型人才,因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
2《通信原理》 教學改革的方法
鑒于“通信原理”課程的重要作用,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點,基于目前存在的問題,該課程 應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
2.1優化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通信原理》教學內容。
首先要教材優化,目前,《通信原理》課程的精品教材使用較多,該類教材的內容編寫比較嚴密而系統,相比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其實更適用于研究型的大學使用。而真正完全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材很少,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調整,使之與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方向更貼近。其次,重點內容調整,《通信原理》課程內容主要涵蓋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信道的知識、模擬和數字通信系統的傳輸系統、信源和信道編碼等。由于通信原理的先修課程涉及到信號與系統、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高等數學等課程,因此在新課程講授前,要求通信教師與先修課程的教師之間多多交流,了解教師對先修課程的講授和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可以保證《通信原理》課程的高效教學。最后,通過解析課程框架,優化《通信原理》教學內容,教師應在把握學科體系課程的整體脈絡的基礎上,提前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以此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要將通信原理課程與通信技術的最新發展相聯系,密切關注通信領域的最新研究內容和前沿技術,并及時將一些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乃至學科最新發展熱點引入通信原理的教學內容中。
2.2制定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通信原理》的教學方式。
實施啟發式教學,增強師生互動 ,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性。在教學思路上,重視教學方法。力圖使學生領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帶領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從理論聯系到實際,增強學生對通信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 。同時結合虛擬仿真技術輔助教學,依托虛擬仿真平臺,以虛擬化的多元路徑學習為標志及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如慕課、微課等多種教學方法為核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提升其自學學習、問題解決能力。
2.3制定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通信原理》的實驗教學方案
《通信原理》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因此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實驗教學分為傳統實驗教學和開放實驗教學兩部分。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完成大概占百分之四十的驗證型實驗教學 ,在開放型實驗教學完成百分之三十的綜合型、百分之十五設計型實驗及百分之十五的創新型實驗。創新型實驗內容
是非常重要,通信技術日新月異,這就要求通信原理實驗的教學應盡可能跟上通信技術的發展。通信原理課程理論性強,抽象概念難以理解,數學公式推導復雜,若想讓學生很好地掌握該課程基本理論, 除提高理論課程的講課質量之外,還需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創新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加深對理論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課后給學生布置適量的課程設計,學生通過思考、編程、設計等,進一步提高其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
這樣可以綜合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
2.4加強校企合作 ,深化教學改革
高等教育實踐表明,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平臺。 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多渠道開拓和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教師可以去企業進行學習培訓,同時合作單位派一些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到校講課,校外技術人員上課注重實際教學。同時,把企業應用最新的通信技術知識直接帶進課堂,使學生不出校門就能接受到企業培訓,實現資源共享。 此外,通過校企合作,實施定向培養,提高學生就業水平。合理安排學生在校學習內容和企業實習環節,對學生實行“雙師教育”,對一部分教師進行“雙師型教師”培養,從而真正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連接,這也是順應通信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
3 總結
重視理論與實驗教學環節,發揮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作用,是深化通信原理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同時通信原理課程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綜合培養的過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還要不斷的探索,學科之間也是相互關聯, 相輔相成的,通信原理課程的培養模式,同樣適用于其他學科專業課程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通信原理課程的學習,對通信及電子專業的后續課程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樊昌信等.通信原理 (第 7版)【M] 國防工業 出版社 ,2016
[1] 王千春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通信原理”教學改革研究.教育現代化2015(8):70-72
[2] 王文娟,李緒凱,張天輝,陶杰.通信原理實驗教學中的仿真軟件應用[J].計算機與網絡,2014(13):59-61
[3] 劉毓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通信原理實驗教學改革研究科科技資訊2016(33):100-101
[4] 技胡永祥等.應用型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25(3):105-108.
[5] 叢孫麗.應用型本科高校《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34-135
作者介紹A、熊水平(1974-)女,江西豐城人,工作單位:河池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通信與信息系統
B、鄒琦萍(1973-),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無線通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