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紅
【摘? 要】在初中教育階段,英語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學科。生態化課堂是一種創新的教學理念,它的核心目標是創造一個平衡、和諧、有序、健康的“生態圈”,不僅符合新課改指導思想,也非常適用于初中英語教學。想要順利地構建生態化課堂,教師首先應該重視學生“生態角色”的優化,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植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逐漸適應自身的“生態角色”,從而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生態化課堂;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32-0034-02
【Abstract】During the junior high period,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cused on languages. Ecological Class i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concept, whose core objective is to create a balanced, harmonious, orderly and healthy "ecosphere". This concept accords with not only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o successfully create a ecological class, teachers should first pay attention to optimizing students' "eco-role", adopt plural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djustment to their "eco-roles" and therefore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English literacy.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Ecological class; To optimize the role
隨著我國新課標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努力為學生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優化學生的“生態角色”成為教師首要的教學任務。英語生態化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平衡教師、學生、課堂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促使學生在“生態角色”中不斷實現自我的突破,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們就針對初中英語生態化課堂中學生“生態角色”的優化展開簡單策略分析。
一、創設問題情境,定位學生的生態角色
在英語生態化課堂上,學生、教師與課堂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生態角色”的優化過程應該是積極主動的。然而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受陳舊教學思想的影響,一直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對學生采取填鴨式教學手段。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收的位置,難以產生主動思考等思維活動,不僅導致學生對自身的生態角色定位不清晰,也讓英語課堂出現了諸多非生態現象,為學生生態角色的有效優化增加了很多不利因素。在生態化課堂中,學生應該是超脫于教師和課堂環境而存在的主體,想要定位學生的生態角色,首先應該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初中生的英語素養還不夠完善,但是他們通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產生疑惑也樂于解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動機,也能讓學生在生態化課堂上占取主動地位,是優化學生生態角色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初中英語生態化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生態角色的優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句式時,教師的課堂導入環節可以先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老師最喜歡的運動是打羽毛球,你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是什么?多久參與一次鍛煉?”與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情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學生會根據自己喜愛的運動展開熱烈的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不知不覺與生態角色融為一體。在深度教學環節,教師就可以圍繞著本課的語法重點——一般現在時的用法,鼓勵學生開展對話訓練,既能達成本課的知識目標,也實現了學生生態角色的定位和優化。
二、利用微課預習,深化學生的生態意識
生態意識是學生生態角色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意識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想要成功優化學生的生態角色,必須先培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但是在以往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非常匱乏,導致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指揮,難以建立屬于自己的學習模式,極大程度地加大了優化學生生態角色的阻力。為了消除這一弊端,教師必須及時采取措施,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機會。課前預習是英語教學的關鍵環節,也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最佳契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生態化課堂,微課預習備受推崇。基于此,教師在初中英語生態化課堂中優化學生生態角色時,應該積極利用微課預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深化學生的生態意識,既能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也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生態角色的優化。
比如,一般過去時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英語的一個分水嶺,是學生特別容易出錯的時態。在教學“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句式的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設備將本課的重點詞匯、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動詞的過去式構成規則、一般過去時與一般現在時的辨析等知識點,整理成一個5分鐘左右的預習課件,然后將課件發放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預習。通過自主預習,學生可以提前掌握一般過去時的語法要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就擁有更多時間對學生進行加強訓練,同時自主預習的過程也有效深化了學生的生態意識,學生逐漸由自主預習延伸到自主學習,養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從而顯著優化學生的生態角色。
三、加強師生互動,平衡師生的生態關系
縱觀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學生生態角色的優化效果并不理想。追根溯源,主要是生態化課堂上缺乏師生互動,教師只注重知識的輸出,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僅弱化了學生在“生態圈”中的主體地位,也降低了生態化課堂的協作性、共存性和平衡性。優化學生生態角色的關鍵標志,就是構建師生之間平衡的生態關系,這個目標需要依靠師生互動來實現。基于此,在初中英語生態化課堂上,教師必須拓寬教學思路,交出一部分課堂的控制權,加強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教師只需從旁適度把控和協調,既能平衡師生的生態關系,也能打造積極向上的互動型英語課堂,從而體現教師對學生生態角色的優化。
四、組織情境對話,張揚學生的生態個性
在初中英語生態化課堂上,優化學生生態角色的宗旨在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和英語核心素養,想要達成這些目標,必須重點關注學生的生態個性。所謂生態個性,主要是指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能力、創新精神等一系列綜合品質,教師只有采取科學措施,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品質。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都是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初中生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品質,這些能力品質與學生的生態個性不謀而合。因此,根據英語課程的學科特點,教師應該積極組織情境對話,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張揚學生的生態個性,促使學生逐漸適應自身的生態角色,在其中收獲實質性的樂趣,優化學生生態角色的同時,也讓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產生質的飛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是生態化課堂的主體,想要構建和諧健康的課堂生態圈,首先應該優化學生的生態角色。因此,教師必須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將英語課程與多元化教學手段有機整合,定位學生的生態角色,深化學生的生態意識,平衡師生的生態關系,張揚學生的生態個性,從而多角度優化學生的生態角色,全方位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玲.生態化初中英語課堂模式設計研究[J].名師在線,2018(30).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