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婷 雷海波 龍靚 劉湘
(湘潭市中心醫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在臨床上常見剖宮產患者,臨床十分重視剖宮產手術過程中預防感染,對其進行了相應分析,臨床實踐證實,在預防剖宮產術感染過程中使用抗菌藥物,價值較高,受到臨床認可,目前在剖宮產術中使用的抗生素較多[1],用法較為復雜,如何經濟有效使用抗生素,對于剖宮產術患者來說,在預防感染中十分重要,是臨床藥學研究重點內容。本組選擇100 例患者,分析了圍剖宮產術抗菌藥物預防感染用藥方案的成本一效果。
從我院2018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選擇100 例剖宮產手術患者,知情入組,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根據抽簽法分組,觀察組數據:50 例,年齡21 ~41 歲,平均26.5 歲,對照組數據:50 例,年齡22 ~40 歲,平均26.0 歲。比較二組患者資料(性別、年齡、病情等),P>0.05。
觀察組術前30min 予以靜脈單劑量頭孢唑啉,術后6h,追加1劑,用藥劑量均為2g,混合100ml生理鹽水,為患者靜脈滴注。
對照組術后3d 予以頭孢唑啉靜脈給藥,2 次/d,2g/次,混合100ml 生理鹽水,為患者靜脈滴注,共計治療3d。
根據SPSS22.0 統計學軟件來完成,分別行卡方檢驗和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檢驗標準α=0.05。
觀察組住院總費用、藥費均明顯改善,對比對照組,P<0.05。其中有效率是E,總支出是C。

表1 二組數據對比
對剖宮產手術進行臨床分析,屬于進宮腔手術,相通患者陰道,感染風險較大,利用抗菌藥物,將感染預防,屬于常規手段[2],但是,由于這一手術涉及新生兒以及產婦,均屬于特殊群體,經濟、有效以及安全應用抗菌藥物,受到了臨床重點關注。
臨床分析得出,對比陰道分娩產婦,剖宮產產婦更加容易發生術后感染,臨床研究后確定,導致剖宮產術后感染的因素較多[3],臨床一般利用抗菌藥物對其進行有效預防,對傳統用法進行分析,術后需要為患者靜脈滴注頭孢唑啉,用藥劑量2g,混合100ml 生理鹽水,每日用藥2 次,連續用藥3d,為對照組使用辦法,但是,這一辦法成本-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臨床上設計了新的用藥方案,為觀察組應用辦法,應用價值較高。
臨床分析頭孢唑啉,屬于頭孢菌素[4],存在較為廣泛的抗菌譜,抗菌活性良好,高度敏感溶血性鏈球菌以及肺炎鏈球菌,臨床認可度較高。臨床實踐證實,將頭孢唑啉應用于圍剖宮產術抗菌藥物預防感染用藥方案中,可取得理想預防效果,但是,需要對其用藥時間、劑量等情況進行合理調節。
通過術前30min 以及術后6h 給藥,可對患者剖宮產術感染進行有效預防,利用頭孢唑啉,可將藥物通過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而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明顯減少,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可將患者子宮內膜炎發生率有效降低,同時下降患者總發病率。
本組實驗結果:觀察組住院總費用、藥費均明顯改善,結果提示,應用觀察組方法,可將患者總支出明顯減少,可將患者藥費明顯減少,因此,臨床推薦這一方案。利用成本-效果方式進行本組實驗分析,觀察組通過實施相應方案后,可節省患者藥費,可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并降低成本,另外,本組實驗中,兩組患者有效率相差不大(98.00% vs 94.00%),這一數據說明我院已經形成了剖宮產術標準化工作流程,相關制度較為完善,對于不同孕產婦來說,從入院到出院,基本固定各項診療措施[5],在一個范圍之內將支出限定,有利于推廣單病種收費制度,可促使剖宮產患者機體盡快恢復健康,能夠取得理想成本-效果。
部分文獻報道,成本增加時,效果也會增加,但是不成正比,成本增加到一定量時,效果增加量會逐漸減少或者不再增加,開展成本-效果分析,可節約患者醫療費用,可避免新生兒發生嚴重生命危險。
綜合以上得出,推薦應用觀察組方案來開展圍剖宮產術抗菌藥物預防感染用藥工作,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住院總費用、藥費,臨床值得推薦。后續分析中,應擴大樣本量,對圍剖宮產術抗菌藥物預防感染用藥合理選擇以及成本-效果分析進行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