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志,周 燕
(常州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江蘇 常州 213000)
慢性膽囊炎是一種常見的內科疾病,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有研究指出,此病的發生與膽汁分泌增多、反流、感染等因素有關。此病患者可出現右上腹脹痛、噯氣、反酸、腹脹等癥狀[1-2]。中醫認為,慢性膽囊炎主要是由肝膽濕熱、肝氣郁結、膽熱脾寒所致。在本次研究中,常州市中醫醫院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方對73 例中老年慢性膽囊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療效。
從2017 年3 月至2020 年2 月常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中老年慢性膽囊炎患者中選取146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入選標準是:1)病情符合《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2018 年版)[3]中關于慢性膽囊炎的診斷標準;2)病情符合《膽囊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年版)[4]中關于膽熱脾寒型慢性膽囊炎的診斷標準;3)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4)年齡≥18 歲,且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其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胃炎、消化道潰瘍、胰腺炎等消化系統疾病;2)合并有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3)存在重要器官的嚴重功能障礙;4)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5)對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6)存在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7)無法正常地配合完成本研究。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比較組(73 例)與分析組(73 例)。比較組患者中有男37 例,女36 例;其年齡為48 ~70 歲,平均年齡(52.28±7.52)歲;其病程為1 個月~6 年,平均病程(3.2±0.9)年;其中有輕度慢性膽囊炎21 例,中度慢性膽囊炎患者34 例,重度慢性膽囊炎患者18 例。分析組患者中有男36 例,女37 例;其年齡為48 ~70 歲,平均年齡(53.05±7.46)歲;其病程為1 個月~7 年,平均病程(3.4±1.0)年;其中有輕度慢性膽囊炎23 例,中度慢性膽囊炎患者33 例,重度慢性膽囊炎患者17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比較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方法是:使用甲硝唑或頭孢哌酮等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對于合并有膽結石的患者,先對其進行手術碎石治療,然后再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對于存在消化不良癥狀的患者,使用復方阿嗪米特等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對于存在膽絞痛癥狀的患者,可視情況使用非甾體類藥物、山莨菪堿等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指導患者調整飲食習慣,讓其保持低脂、低鹽、低熱量飲食,禁止其進食生冷、辛辣的食物。在此基礎上,為分析組患者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方進行治療。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方的藥物組成和用法是:北柴胡10 g、黃芪10 g、桂枝10 g、生牡蠣30 g、栝樓根10 g、干姜10 g、炙甘草6 g,隨證加減。水煎服,每日1 劑(250 ml),分早晚兩次溫服。對于存在嚴重脾虛癥狀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白術10 g。對于存在嚴重腹痛癥狀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延胡索、川楝子各10 g。對于存在嚴重濕熱癥狀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藿香、茵陳各10 g。兩組患者均治療4 周。
1)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的相關標準將患者的療效分為治愈(治療后其中醫證候積分降低≥90%,其膽囊的形態、大小恢復正常或基本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其中醫證候積分降低70%~89%,其膽囊的形態、大小顯著改善)、有效(治療后其中醫證候積分降低30% ~69%,其膽囊的形態、大小有所改善)和無效(治療后其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治愈例數+ 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2)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空腹膽囊容積、膽囊壁厚度、膽囊收縮率、血清白介素-6(IL-6)、C 反應蛋白(CRP)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1.77%)高于比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9.45%),P<0.05。詳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胸脅滿悶、腹痛欲瀉、右上腹脹痛或不適、大便溏稀、善太息的積分相比,P>0.05。治療后,分析組患者胸脅滿悶、腹痛欲瀉、右上腹脹痛或不適、大便溏稀、善太息的積分分別為(1.05±0.21)分、(0.95±0.25)分、(0.88±0.21)分、(0.92±0.19)分、(0.81±0.16)分,比較組患者胸脅滿悶、腹痛欲瀉、右上腹脹痛或不適、大便溏稀、善太息的積分分別為(1.45±0.35)分、(1.42±0.32)分、(1.30±0.30)分、(1.28±0.24)分、(1.31±0.26)分;分析組患者胸脅滿悶、腹痛欲瀉、右上腹脹痛或不適、大便溏稀、善太息的積分均低于比較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n(%)]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的對比(分,± s )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的對比(分,± s )
時間 組別 例數 胸脅滿悶的積分 腹痛欲瀉的積分 右上腹脹痛或不適的積分 大便溏稀的積分 善太息的積分治療前 分析組 73 2.25±0.52 2.05±0.48 2.28±0.64 1.95±0.42 1.85±0.41比較組 73 2.18±0.48 2.14±0.50 2.16±0.59 1.93±0.41 1.90±0.44 t 值 0.845 1.109 1.178 0.291 0.710 P 值 0.399 0.269 0.241 0.771 0.479治療后 分析組 73 1.05±0.21 0.95±0.25 0.88±0.21 0.92±0.19 0.81±0.16比較組 73 1.45±0.35 1.42±0.32 1.30±0.30 1.28±0.24 1.31±0.26 t 值 8.373 9.889 9.799 10.048 13.993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膽囊容積、膽囊壁厚度、膽囊收縮率相比,P>0.05。治療后,分析組患者的空腹膽囊容積、膽囊壁厚度、膽囊收縮率分別為(25.15±2.14)ml、(2.05±0.25)mm、(63.10±6.45)%, 比 較 組 患 者的空腹膽囊容積、膽囊壁厚度、膽囊收縮率分別為(27.86±3.56)ml、(2.78±0.31)mm、(54.62±5.82)% ;分析組患者的空腹膽囊容積、膽囊壁厚度均小于比較組患者,其膽囊收縮率高于比較組患者,P<0.05。詳見表3。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 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分析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 的水平分別為(8.52±1.52)mg/L、(15.82±3.26)ng/L、(28.45±7.52)ng/L,比較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 的水平分別為(14.23±2.85)mg/L、(26.14±3.58)ng/L、(35.14±8.15)ng/L;分析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 的水平均低于比較組患者,P<0.05。詳見表4。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膽囊功能指標的對比(± s )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膽囊功能指標的對比(± s )
組別 空腹膽囊容積(ml) 膽囊壁厚度(mm) 膽囊收縮率(%)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分析組 28.78±4.12 25.15±2.14 3.44±0.55 2.05±0.25 36.48±4.58 63.10±6.45比較組 29.05±4.08 27.86±3.56 3.42±0.53 2.78±0.31 36.52±4.64 54.62±5.82 t 值 0.398 5.574 0.224 15.662 0.052 8.340 P 值 0.691 0.000 0.823 0.000 0.958 0.000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對比(± s )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對比(± s )
組別 CRP(mg/L) IL-6(ng/L)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分析組 24.30±3.50 8.52±1.52 65.26±7.25 15.82±3.26 48.26±8.21 28.45±7.52比較組 23.95±3.44 14.23±2.85 66.45±7.12 26.14±3.58 49.11±8.32 35.14±8.15 t 值 0.609 15.104 1.001 18.211 0.621 5.155 P 值 0.543 0.000 0.319 0.000 0.535 0.000
慢性膽囊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此病具有病程長、易復發的特點。此病患者可出現右上腹脹痛、噯氣、消化不良、胃腸道不適等癥狀。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發生胰腺腫瘤、急性膽管炎、膽道腫瘤等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6]。慢性膽囊炎屬于中醫理論中“脅痛”、“膽脹”、“痞滿”的范疇。《黃帝內經》中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病因脈治》中說:“脅肋作痛,口苦太息、膽脹也”。中醫認為,治療慢性膽囊炎應從疏肝解郁、利膽和中等方面入手。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方的藥物組成主要包括北柴胡、桂枝、干姜、黃芪、生牡蠣、栝樓根、炙甘草等。其中北柴胡、黃芪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熱、升舉陽氣的功效;桂枝有助陽化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干姜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黃芪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的功效;生牡蠣有清熱益陰、軟堅化痰的功效;栝樓根有生津止渴的功效;炙甘草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的功效;諸藥合用可共奏疏肝解郁、溫陽化氣、利膽和中之功[7]。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分析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1.77%)高于比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9.45%),P<0.05。這表明,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方治療中老年慢性膽囊炎可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治療后,分析組患者胸脅滿悶、腹痛欲瀉、右上腹脹痛或不適、大便溏稀、善太息的積分、血清CRP、IL-6、TNF-α 的水平均低于比較組患者,其空腹膽囊容積、膽囊壁厚度均小于比較組患者,其膽囊收縮率高于比較組患者,P<0.05。這表明,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方治療中老年慢性膽囊炎可顯著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其體內的炎癥反應,改善其膽囊功能。
綜上所述,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方治療中老年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其體內的炎癥反應,改善其膽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