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琴 費麗燕 黃晨
(無錫市中醫醫院 江蘇 無錫 214000)
在醫院急診科很多危重患者經過搶救后一般都會被轉移到其他科室中進行治療,雖然患者的轉運時間比較短,但是因為很多患者的疾病比較復雜和危重,所以整個過程可能會出現各種風險事件[1]。這些風險因素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那么患者的生命安全會受到十分嚴重的威脅。所以對危重患者的院內轉運進行護理,可以讓患者的轉運過程更加安全,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與研究的患者全部為急診危重患者,這些患者于2018 年1 月—2019 年2 月期間在我院急診科接受治療,90 例患者從入院開始到急診的就診時間都為24h 內,按照不同的轉運措施將所有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進行研究,兩組各有45 例患者。所有患者年齡34 歲~67 歲,平均年齡為(45.0±2.2)歲,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數分別為51 例和39 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對急診危重患者進行轉運時,對照組應用的方式為常規轉運措施,主要在患者的轉運過程中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確保患者轉運途中的安全。觀察組患者進行轉運時,應用的方式是對患者的轉運風險進行評估,并按照相關風險因素對患者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具體如下:①分析風險因素,首先是人為因素。對患者進行轉運時很多護理人員沒有足夠的臨床經驗,尤其是低年資護理人員也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支撐,所以這些人員一般都比較缺少評判性和預見性思維,這樣的情況會導致護理人員不能對患者的病情仔細觀察,在轉運時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也不能及時發覺,患者容易出現二次損傷的情況[2]。另外很多護理人員因為沒有相關經驗,所以在轉運之前沒有和對方科室溝通好,所以導致患者的轉運被延遲或推移。其次是設備和藥品因素。比如需要使用監護儀或呼吸機的患者要使用時設備電量不足,或是患者身上的管路出現脫落以及相關治療藥品的數量沒有準備充分等。最后是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很多護理人員沒有就患者的病情向患者和家屬介紹清楚,需要手術的患者沒有及時簽字,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3]。②護理方法,首先,需要對相關護理人員的管理培訓工作進行加強,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其專業知識和應變能力都能得到顯著提高,甚至還可以有效培養他們的風險意識。其次,患者進轉運前相關準備工作必須做到位,防止患者在轉運過程中出現導管脫落等風險因素。最后,針對患者的陽性指征和禁忌癥進行詳細了解,對患者的預見性評估進行加強,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相關意外風險因素有效降低。
研究中各項數據資料使用SPSS21.0 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 表示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和糾紛發生率可以發現存在顯著差異,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和糾紛發生率[n(%)]
經過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很多,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例)
在醫院對危重患者進行急救后,這些患者會被轉運到其他科室進行治療,雖然轉運時間并不長,但是整個過程中十分容易出現各種風險因素[4],患者的疾病治療和生命健康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此情況下需對患者轉運中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同時根據相關護理措施對影響因素進行解決[5]。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轉運途中對不良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對其展開針對性護理措施進行解決,通過不同的轉運措施干預后,對比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發現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產生的差異明顯。同時兩組患者的滿意度也為觀察組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院內轉運急診危重癥患者時對相關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同時和各個因素相互結合將針對性的安全對策制定出來,可以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同時還可以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