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漪超
(杭州市余杭區第三人民醫院手術室 浙江 杭州 311115)
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屬于現階段質量管理過程中較為高效、常用的管理模式,主要的管理原則包括:以顧客為中心、領導作用、全員參與、管理過程及方式、管理系統方法、持續質量改進、基于事實的決策方式、與供方互利的關系等[1]。將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應用在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能顯著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最大程度上減少手術過程中護理意外現象的出現,強化護理人員的實踐護理技能,全面提高手術室管理水平[2]。我院針對兩種管理模式下手術室患者、護理人員等進行觀察,旨在分析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我院2018 年1 月開始在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八項質量管理原則(觀察組),與2017 年1 月至12 月手術室實施的常規護理管理(參照組)進行對比分析,選擇兩組管理模式下各75 例手術患者進行觀察,參照組75 例手術患者中男女比例42:33 例,最大年齡78 歲,最小24 歲,平均(43.10±3.52)歲;觀察組75例手術患者中男女比例45:30 例,最大年齡79 歲,最小25 歲,平均(43.12±3.55)歲。參與本次觀察的手術室護理人員為同一批共13 名,年齡23 ~38 歲,平均年齡為(35.30±3.20)歲,其中,副主任醫師1 名,主管護師7 名,護師3 名,護士2 名;參與本次觀察的手術室醫生為同一批,共20 名。
對兩組手術患者的基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手術患者實施常規的手術室護理管理,觀察組手術患者實施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的護理管理,主要內容如下:(1)制定針對性的手術室管理制度及工作原則:基于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的基礎上確定手術室護理管理的工作原則、理念及制度等內容,端正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以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約束護理人員的行為標準。護理過程中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建立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團隊,要求團隊內護理人員互幫互助,主動配合手術護理管理,制定針對性、嚴格的護理管理制度及考核標準,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及工作積極性;(2)針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內容進行確定:將手術室工作質量標準、工作管理制度、工作職責、工作質量管理目標等進行明確,確定每位護理人員護理管理中的工作職責、目標及主要內容等,針對性的指導護理人員開展護理操作,引導護理人員在每天工作結束后能夠參照工作內容、規范、目標等對自己工作效率進行對比,分析自身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問題等,并結合自身問題制定出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自我閱讀方式,基于護理過程中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決策,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及工作能力,減少護理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3)對手術室質量管理措施進行確定:為了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可以在考核及評價手術室護理人員過程中加入平時表現、工作態度、手術室醫生、麻醉醫生反饋、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等方面的內容,護理部結合醫院護理工作中的要求、管理目標等指導護理人員進行不斷完善,改善護理人員的護理態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及積極性,促進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的提升;(4)定期組織培訓及考核:針對手術室護理人員實施定期關于手術室護理管理方面知識、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在培訓后對護理人員進行每月一次的綜合考評處理,主要包括護理人員護理管理的參與度、護理管理過程中是否符合管理標準及要求,護理態度、護理問題指出后持續質量改進完成情況、管理過程中護理行為等,促進護理人員管理意識、責任意識及風險意識的強化,從根本上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
對比兩種不同管理模式下對比的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評分、手術醫生的滿意度評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評分、管理有效性、護理管理中護理意外發生率等指標的差異。
采用SPSS20.0 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管理后的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評分、手術醫生的滿意度評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管理后的各項觀察指標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管理后的各項觀察指標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患/醫/護)護理管理質量評分 醫生的滿意度評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評分觀察組 75/20/13 92.33±2.15 86.54±6.39 92.33±3.59參照組 75/20/13 81.45±3.27 78.41±5.26 85.63±5.12 t 值 - 10.02 4.39 3.86 P 值 - 0.00 0.00 0.00
兩組管理后的管理有效性、護理管理中護理意外發生率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管理后的管理有效性和護理意外發生率[n(%)]
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運用八項質量管理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以患者為中心:要求手術室在構建工作目標、工作標準及質量管理要求過程中能以患者的需求出發,通過圍術期個性化訪視的途徑強化護理質量,增進護患溝通,為患整體的服務[3-4];(2)領導作用:手術室護士長屬于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領軍人物,要求護理管理過程中制定統一工作目標,創設整體工作的氛圍,要求護理人員公平對待及領導每一位護理人員,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5];(3)全員參與: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要求所有護理人員參與管理,充分發揮主動意識,更好的執行及落實相應的管理制度及要求,提高手術室整體管理水平[6];(4)過程與方法: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屬于由各種過程及管理途徑實現的,手術室在護理管理中應將護理活動分成各個不同過程進行操作,明確護理活動、管理職責、管理目標、考評標準等,明確每一個過程與整體管理的關系,提升管理質量[7];(5)管理系統方式:制定管理計劃,實施工作程序的分組,提高手術室質量管理科學性[8];(6)質量持續改進:手術室護理過程屬于一個不斷改進、優化的過程,在了解現階段手術室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尋找問題發生原因、解決對策等,不斷提高管理有效性;(7)基于事實的決策:以手術室管理現狀為依據,實施針對性的決策管理,把握手術室信息資料,提高管理有效性;(8)供方互利的管理:通過互利關系強化手術室護理質量、護理人員創造價值的能力,對手術室護理人員實施彈性管理,提升其工作積極性[9]。
本組資料顯示,兩組管理模式下對比的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評分、手術醫生的滿意度評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評分、管理有效性、護理管理中意外發生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與相關報道相符[10]。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的管理效果十分顯著,值得在醫院應用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