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香 許冬霞
(珠海市中心血站 廣東 珠海 519000)
目前,機采血小板是無償獻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上對血小板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機采血小板技術因為其自身具有的采血純度高、不良反應事件少等特點被廣泛應用到臨床上[1]。但機采血小板技術也存在操作時間長、步驟繁多等劣勢,特別是首次捐獻血小板人員由于缺乏獻血體驗,對獻血流程、等獻血知識不了解,看見針頭穿刺害怕疼痛等原因,精神緊張,容易產生恐懼心理,若不加強護理,甚至會導致獻血者出現休克、面色蒼白等不良反應,既影響獻血者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再次招募[2]。因此,本文對機采血小板捐獻者獻血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護理干預進行分析探討,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間到我站進行獻血的100 例機采血小板捐獻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每組各50 例。其中常規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23 ~56 歲,平均(38.46±2.14)歲。干預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22 ~55 歲,平均(37.89±2.26)歲。所有捐血者均知曉本研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常規組和干預組捐血者在性別、年齡等資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常規組捐血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捐血者給予護理干預。
常規組:護理人員對捐血者進行相關獻血知識講解,并在獻血前對其做好宣傳教育和心理護理,防止獻血者出現心理緊張、焦慮等不安情緒,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
干預組:干預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對捐血者行護理干預,首先護理人員要全面掌握捐血者的各項健康指標,包括捐血者最近的睡眠、飲食等情況[3]。其次護理人員在操作前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獻血者到來后,醫護人員應熱情接待。采用因人而異,靈活應用、注重尊重關心的宣教技巧,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主動向獻血者介紹采血環境,建立良好的氛圍。并詳細講解血液生理知識,特別是機采血小板采集流程、血細胞分離機的功能及程序設計的合理性,安全可靠性,安排捐獻過多次機采血小板的獻血者義工到機采現場現身說法,告知其護理人員優質的服務態度及高超的業務水平,對于過于緊張的獻血者,讓其坐在一旁觀看其他獻血者的獻血過程可消除緊張恐懼感等,使其樹立自信及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整個過程,護理人員全程陪伴并告知捐血者捐血過程屬于無菌環境,具有高安全性,不易發生不良反應事件[4]。在捐血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要對捐血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密切監測,還要做到時刻與其交流,盡量使其保持放松的狀態[5]。
①比較常規組和干預組SAS 評分情況;②比較常規組和干預組護理滿意度情況;③比較常規組和干預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①SAS 評分:滿分100 分,共20 題,評分與焦慮程度互為正相關關系;②護理滿意度:主要從護理質量、護理人員態度以及護理環境等多方面去評估,滿分100 分,<60 分未不滿意,60 ~80 分為比較滿意,>80 分為非常滿意;③不良反應:分輕、中、重3 度等級對捐血者進行評估。輕度:面色蒼白、口唇麻木,有惡心、頭暈征兆,休息一會后癥狀消失;中度:在輕度上,休息未見癥狀消失,甚至出現心悸胸悶等惡化狀況;重度:在中度基礎上出現休克、意識不清等危及生命的事件。
采用SPSS21.0 軟件對捐血者SAS 評分、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數據進行統計,捐血者SAS評分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捐血者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 所示,干預前,兩組SAS 評分無顯著差異,干預后,干預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常規組和干預組SAS 評分情況的比較(±s,分)

表1 常規組和干預組SAS 評分情況的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組 50 39.48±7.18 28.06±4.67常規組 50 38.74±6.75 34.12±5.06 t 0.531 6.223 P 0.597 0.000
如表2 所示,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4.0%,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0%,干預組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常規組和干預組護理滿意度情況的比較(例)
如表3 所示,常規組不良反應率為14%,干預組為2%,干預組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常規組和干預組不良反應情況的比較[n(%)]
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發展迅速,機釆血小板的應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臨床輸血反應,在挽救患者的生命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被廣泛應用到臨床上,它所采集的制品擁有濃度非常高的血小板,同時機采血小板可準確控制血小板輸注的劑量,臨床上優勢明顯。但有研究表明[6],機采血小板與全血采集相比,操作過程多、采集時間長,技術要求高,采集儀器更為復雜,另外對獻血者的心理壓力更大,容易導致獻血者出現不良反應。相關文獻[7-9]指出,癥狀輕度:獻血者面色發白,自述渾身發冷、焦慮不安、惡心,稍微休息后能自行緩解。中度:除了輕度癥狀以外,稍微休息后,還是沒有得到相應的緩解,而是加重了病情,這時便需要立刻結束采血。重度:除去中度癥狀以外,還會發生意識模糊、偶見抽搐、口吐白沫等情況,最為嚴重者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為消除相關因素影響,預防和減少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筆者認為對獻血者實施綜合全面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從本研究結果可知,常規組和干預組護理人員干預前,兩組SAS評分無明顯差異,干預后,干預組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4.0%,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0%,干預組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不良反應率為14.0%,干預組為2.0%,干預組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捐血者的不良反應率,緩解捐血者的焦慮狀況,使捐血者擁有一個較為輕松的護理環境[10]。
綜上所述,對機采血小板捐獻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少獻血者的不良反應事件情況的發生,獻血者的SA S 評分也明顯降低,獻血者總體護理滿意度較高,臨床效果良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