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英
(海東市民和縣婦幼保健服務中心 青海 海東 810800)
宮內節育器主要是放置在子宮腔的避孕設備,早期常以環狀形式出現,又被稱為節育環[1]。其主要原理為節育環中的銅離子干擾精子的活性,并且阻止受精卵著床和胚胎的生長;此外,銅離子還能改變宮頸粘液的生化特征并且影像精子的活動,不斷加強避孕的效果。宮內節育器作為現在普遍推廣的避孕方式,其具有價格便宜且安全性高的特點,得到大多女性的青睞[2]。但是臨床研究表明,對于不同時期放置的宮內節育器所達到的避孕效果不相同,還可能存在帶器妊娠的情況。本文主要就不同時期放置宮內節育器的效果及發生帶器妊娠的原因進行以下探討,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中心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312 例放置宮內節育器的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甲組、乙組、丙組,每組均為104 例;在甲組中,年齡范圍:18 ~35 歲,平均年齡:(26.33±1.52)歲,T 型環置入90 例,宮腔型環14 例;在乙組中,年齡范圍:18 ~35 歲,平均年齡:(26.35±1.51)歲,T 型環置入88 例,宮腔型環16 例,在丙組中,年齡范圍:18 ~35 歲,平均年齡:(26.46±1.53)歲,T 型環置入86 例,宮腔型環18 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于我中心行放置宮內節育器手術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排除存在凝血障礙患者;②存在認知異常或者治療時配合度低的患者。
三組患者均于我中心行宮內節育器放置手術,其中甲組在生理期3 ~7d 內放置宮內節育器,乙組在進行流產術時放置節育器,丙組在哺乳期未轉經時放置節育器。若有患者存在帶器妊娠情況后,醫護人員要及時對患者進行人流手術,并且將體內節育器取出,之后進行B 超確認,隨后觀察患者有無出血等不良情況。
①對比三組不同時期節育器效果;②對比三組節育器位置對比,包括正常、下移、變形、嵌頓。
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與乙組效果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與丙組效果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與丙組效果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不同時期放置節育器的效果對比
在312 例患者中,其中68 例位置正常,占總例數的21.79%,其中位置下移者為204 例,占總例數的65.38%,節育器變形者為21 例,占總例數的6.74%,節育器嵌頓者為19 例,占總例數的6.09%,見表2。

表2 三組節育器位置對比[n(%)]
臨床上使用宮內節育器作為有效防止避孕的方式,近年來被大眾所青睞。此避孕方式較常規避孕措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因素會干擾患者的實際避孕效率,例如:節育器的類型、置入手術操作等,這也是亟待解決的對患者造成傷害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宮內節育器的放置時間會影響患者的避孕效率,臨床上常規放置節育器的時間主要有患者經期后3 ~7d、進行人流手術時以及哺乳期到轉經時期,但這三個時間段所達到的避孕效率也有較大的差別。女性若還在哺乳期,那么子宮會出現萎縮情況,停止母乳喂養后,患者的子宮逐漸恢復正常并且子宮腔增大,導致節育器在子宮內部出現位置偏移情況,所以普遍建議患者在母乳喂養停止后再次進行手術。同時,接受人流手術后的患者,宮腔也會不斷增大,在此時機放置節育器無法匹配,導致置環的效果較差[3]。通常,為人流手術后的患者選擇節育器,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出恢復后的子宮腔深度再選擇節育器型號,但是若出現估算錯誤或者型號選擇有誤的情況下,不適配的節育器會受到患者生理期的影響,會造成節育器出現掉落或者移位,無法達到最佳的避孕效果,可能存在帶器妊娠的情況[4]。
根據周健[7]研究表明,宮內置入節育器是最常見的避孕措施之一,但是避孕的效率會明顯受到手術的操作過程、節育器類型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造成避孕情況出現不同。若患者在妊娠7 周內接受人工流產手術并且置入節育器,此時間段內的子宮條件較好,因此節育器選擇的準確性較高,同時可能出現帶環妊娠的可能性較?。坏侨粼谌焉? 周后進行人流手術時并置入節育器,由于子宮條件較差,可能會讓患者的子宮受到傷害,因此選擇節育器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此觀點與本文結論一致,因此在對行流產手術后置入節育器的患者,要觀察患者的子宮狀態及情況,確保節育器達到最佳的避孕效果。
因此,綜合以上原因,在經期后3 ~7d 內患者的子宮情況較好,則選擇節育器的正確性較高,患者可能出現帶器妊娠的情況較少;若患者在人流手術后置環,此時子宮的受到嚴重的影響后情況較差,對子宮會產生一定的刺激,造成感染或驗證情況,無法達到最有效的避孕效果[5-6]。此外,當患者在哺乳期結束后,其子宮會不斷的增大,在哺乳期選擇的節育環可能出現移位,無法達到最佳的效果,出現帶器妊娠的可能性也會隨之而增加,所以,出現帶器妊娠的情況與患者選擇置環的時間及置環的型號有著緊密的關聯[8]。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甲組患者出現帶器妊娠的發生人數為2 例,占總比例的1.92%;乙組出現帶器妊娠的人數為6 例, 占總比例的5.77%;丙組出現帶器妊娠的人數為17 例,占總比例的16.35%,甲組的帶器妊娠率最低,之后是乙組,帶器妊娠率最高的為丙組,三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不同時期放置宮內節育器的效果不同,其中在患者生理期后3~7d 內是放置節育環的最佳時期并且帶器妊娠率最低,在選擇放置宮內節育器時,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選擇,才能達到最佳的避孕效果。對于置環的位置和置環的類型,應盡量擇取與宮腔形態一致的節育器,若患者的宮腔直徑較長,則T 型環是最有效的節育器,但是若患者的橫徑較寬,則選擇與患者宮頸形態大小相似的節育器。此外,T 型環較宮腔型環的帶器妊娠率更低,原因是T 型環不易移位,但是需要定期更換才能達到效果;而宮腔型環極易發生移位情況,移位后則會使節育環失效,但是宮腔型環不需要更換,但是出現帶器妊娠的機率更大。
綜上所述,不同時期放置宮內節育器所達到的效果不同,同時帶器妊娠的原因與置環時間、子宮腔情況、節育器的選擇都存在相關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