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振榮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中國的崛起,國內醫藥衛生事業飛速發展,醫藥衛生教育改革也隨之進入新的時期。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文件),“醫教協同”上升為國家醫學教育改革與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部署,對新時期深化醫藥衛生教育改革,建立健全醫教協同培養機制,加強醫教協同管理,進一步加強醫藥衛生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移動通信技術5G時代的來臨,促進了數字化物聯網、醫聯網快速搭建,智能化醫學信息技術的應用將使醫藥衛生領域全面走向數字化。既具有專業技能又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醫藥衛生人才將成為醫藥衛生領域的主流。因此,醫藥衛生類職業院校急需改革學生的信息技術培養模式和計算機課程。
目前,國內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各專業根據要求均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以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知識、Windows、Office等教學內容科普形式開展教學,操作技能以通用功能為主進行訓練。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缺乏針對專業能力的明確要求,基本上沒有涉及醫藥專業崗位信息設備操作技能的培養,醫藥衛生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得不到有效訓練。學生的計算機基礎通用技能,與醫藥衛生崗位要求的專業信息技術存在很大差距,達不到醫藥衛生行業信息技術操作要求。
學生畢業后進入專業崗位,往往無法在短期內適應崗位工作,更無法適應醫療行業信息化飛速發展的需要。
當前國內各大醫藥衛生類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實驗實訓設備,基本上為通用計算機設備,如臺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等,軟件也是以微電腦操作系統和通用辦公軟件為主,實訓場地是學院的計算機教室或網絡教室。醫藥衛生崗位上使用的各類數字設備在學校基本找不到,學生無法進行醫藥衛生專業信息化設備的操作訓練。
當前醫藥衛生類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相對單一、陳舊的“課堂理論講解+學生練習”的方式,課堂教學中禁止學生自主使用數碼設備,堅持使用PPT、板書及紙質材料開展教學,教師始終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失,沒有給學生提供有效的自主思辨與實時反饋環境。學習評價主要是期末總結性測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狀態缺乏及時記錄,無法實現對學生整個學程的全面、實時、客觀監測,不能對學生實現多維度、過程性、全面、客觀評價。
醫藥衛生類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人員大多數是計算機專業畢業,計算機知識以計算機專業理論為主,長期從事計算機通用知識的教學工作,沒有醫藥衛生信息技術專業崗位從業經驗。雖然部分人有過醫藥衛生信息相關領域的進修經歷,但是醫藥衛生信息設備的應用技能無法與臨床應用同步更新,醫藥衛生信息技術技能缺乏或陳舊,教學中基本上是在理論層面的講解。
當前醫藥衛生類院校“醫教協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還停留在醫藥衛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上,醫藥衛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基本被校企雙方忽略,醫藥衛生類院校的計算機教學與醫藥衛生崗位培訓缺乏有效對接,教學方案的制定與實施中缺乏醫藥衛生行業應有的指導。在實習階段,沒有明確專業崗位帶教人員承擔此類的實訓任務,學生無法在專業崗位信息化設備上進行操作訓練,致使學生的醫藥衛生專業信息化設備操作技能缺失。
(1)縮減原有通用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保留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網絡基礎知識部分內容,將Windows和Office部分中的內容以貼近醫藥衛生崗位的案例為主要操作內容,以任務驅動形式強化學生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醫藥衛生崗位所需的相關技能。
(2)設置當前醫藥衛生領域使用最為廣泛的軟件——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該內容以項目操作為主要學習內容,以任務驅動形式,強化學生對醫藥衛生崗位信息技術的認知和操作技能。通過對HIS的學習,最大限度提高學生醫藥衛生信息素養和衛生崗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3)增設醫藥衛生各崗位專業應用軟件內容,如護理臨床數字查對系統、中醫診斷系統、醫學影像信息管理系統、醫學檢驗信息管理系統、口腔建模系統、藥品管理銷售系統等軟件。針對不同專業學生開展不同應用軟件的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崗位信息設備操作能力。
設計開發基于云班課的“課前+課中+課后”的課程教學內容,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解決傳統課堂學時不足、教學模式單一陳舊,學生學習深度不夠、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
修訂原有以校園課堂為主的教學方案,創立學校理論學習與醫院臨床崗位實習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案。有計劃地開展“雙師型”教師培養,利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模式,安排在校計算機課程教師到行業崗位進修學習。同時著力打造計算機課程在校專業教師和醫藥衛生行業兼職教師相結合的醫教協同教學團隊。借助這兩類教師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指導。專業教師主要負責校園計算機理論知識的教學,兼職教師在崗位上傳授實操經驗,培養學生專業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為學生今后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構建過程性評價體系,改變原有單一的期末總結性測試評價方式,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狀態及時記錄,實現對學生學校學習和崗位實習全程實時、客觀監測,并按照不同的內容模塊、學習進度開展階段性測試,在整個學程結束后進行總結性測試。綜合以上評價數據,實現對學生多維度、過程性、全面、客觀、綜合評價。
充分利用院校合作醫院的師資力量,把本課程教學延伸到具體崗位。創新“學校與行業合一,突出共享;課堂與崗位合一,突出實踐;學習與應用合一,突出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見表1)。通過醫教協同方式,學院與醫藥衛生行業在計算機課程設置、教學方案制定、教材編撰、設備共享、教學過程、實習實訓、評價總結方面進行全程合作,以有效解決計算機課程與行業需求脫節問題。
在醫藥衛生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期,醫藥衛生類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應構建面向行業崗位的信息技術教學體系,實施“醫教協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教學模式,開展貼近醫藥衛生崗位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培訓,實現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同時,突破學校教育單一、模式傳統、師資不足的壁壘,開展“醫教協同、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的研究,以為醫藥衛生行業培養出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