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是豬牛羊動物的常見疫病,為了能夠更好的預防口蹄疫,需要對口蹄疫有所認知,進而采取相應的診斷和質量,減少口蹄疫的影響,達到預防和治療口蹄疫的作用。
豬牛羊出現口蹄疫,就會在豬牛羊的口、足出現水皰,養殖人員如果沒有注意,就會影響到豬牛羊的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豬牛羊死亡[1],所以,需要對養殖加強管理。口蹄疫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病毒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通過接觸傳播,還能夠通過空氣傳播,具有較大的危害。牛最容易受到感染,其次是豬羊,而在已經出現口蹄疫的區域,往往是牛羊出現癥狀,豬不會受到感染。除此之外,不同地區有著非常強的季節性流行,一旦出現,就會快速傳播。
對于口蹄疫診斷來說,只要在豬牛羊的口腔和蹄部發現水皰,基本上就已經確認患有口蹄疫。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因為口蹄疫有著較廣的影響,而且病毒的種類較多,所以如果發現口蹄疫后,需要及時采取樣本對其進行實驗,進一步確定口蹄疫病毒的類型,進而采取相應的疫苗進行預防,防止口蹄疫的進一步擴散。在采取樣本過程中,主要是從豬牛羊的口腔、水皰皮進行采樣,在這個過程中要保證采取的樣本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自身沒有破損,并且采集后要及時放入甘油生理鹽水中,將其封閉。在實驗時,利用注射器來提取水皰皮。在這過程中需要區分傳統水皰和口蹄疫之間的區別,對于傳統水皰來說,并沒有過大的傳染范圍,而且不會導致豬牛羊死亡[2]。在口蹄疫診斷過程中,主要是采取動物接種的方法來對其進行區分,在馬和牛身上進行實驗,如果發現只有牛出現口蹄疫,而馬沒有,那么就說明是口蹄疫,而如果牛馬都有癥狀,就是傳統水皰。通過對日常診斷能夠發現,口蹄疫在豬牛羊身上的潛伏期在1周左右,豬牛羊在這過程中會出現精神不振、流口水,而且體溫也在不斷升高,在發病2d左右時間后,會發現口腔處出現水皰,伴隨而來的是唾液不斷增多,只有在進食的時候才會停止。當水皰出現1d后就會破裂,進而出現潰爛,這時候豬牛羊的體溫開始不斷回升。在口腔出現水皰后,會在蹄部也出現水皰,并且迅速潰爛,最后逐漸恢復。所以,在對豬牛羊進行口蹄疫診斷過程中,可以從這些方面來進行考慮,并且對于其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
在做好口蹄疫分析和診斷工作后,還需要在養殖過程中加強對豬牛羊口蹄疫的管理。首先,如果發現豬牛羊出現口蹄疫后,要及時做好感染處理工作,防止引起并發癥,進而導致豬牛羊死亡。在出現的早期做好隔離工作,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對癥下藥,這樣才能夠早日康復[3]。其次,需要加強對其防治力度,針對豬牛羊口蹄疫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口腔出現水皰,應及時用高錳酸鉀進行沖洗。對于豬牛羊的潰爛位置,可以涂抹明礬。對于豬牛羊蹄部的潰爛,可以使用3%濃度的臭氧水進行清洗,等待晾干后擦拭干凈,然后涂抹松節油。如果天氣情況較為惡劣,就需要對涂抹位置進行包扎。如果感染的位置是在乳房,用肥皂水進行清洗,再涂抹相應的藥物,還要保證在涂抹前排凈乳汁,只有這樣才能夠減少乳腺炎的出現。如果發現口蹄疫已經惡化,不僅需要做好上述工作,還需要針對實際情況來進行治療,及時強心,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嚴格消毒,及時注射相應的疫苗,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減少疫病對于豬牛羊的影響[4]。
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如果豬牛羊出現口蹄疫,真正可取的措施并不是治療,因為在治療過程中還可能傳染,造成更多的經濟損失,應該第一時間及時對其進行撲殺,防止口蹄疫的進一步擴大,減少養殖場的經濟損失。一些養殖人員由于沒有正確認識到口蹄疫對于豬牛羊的影響,也沒有定期對豬牛羊進行檢查,只是在出現口蹄疫后想要彌補,很大程度上耽誤了病情。所以,對于養殖場來說,應該預防為主,定期檢查,才能夠提早發現,盡快治療。
總而言之,在豬牛羊口蹄疫防治過程中,應該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加強對日常的診斷和管理,堅持以預防為主。加強對養殖場的日常管理工作,盡可能減少口蹄疫的影響,提高養殖人員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