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從事獸醫行業以來,救治過臥地不起病牛數百頭。但是因為治療技術的限制,很多的臥地不起牛都沒有被救治過來。“難醫臥地牛,羞愧襲心頭”就是獸醫工作者經常要面對的問題。這些年,隨著我國牛產業的飛速發展,該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在這一前提下,本人通過自身記錄的臨床數據,結合這些年的救治經驗,針對我國母牛產后臥地不起病進行了中西醫結合救治的研究。
筆者通過自擬的中藥方“乳香散”實際治療了產后臥地不起病牛21例,這其中經過治療后,有20頭病牛痊愈,治愈率達到了95%,同時使用“乳香散”治好子宮脫垂的病牛11頭,所以該藥方的實用價值較大。通常情況下,母牛產后無論任何原因只要臥地不起3h以上,我們獸醫就統稱“牛臥地不起癥”。病牛表現出該病癥后,能爬行,有一定的自然痊愈可能性,所以我國的民間俗稱為“爬臥牛”。本文通過大數據統計發現,筆者所在的區域,牛臥地不起癥的總體發病率約為1.2%~2.1%,發病率較高,該縣此類病癥的母牛經過救治,治愈率33%,死亡率44%,一半以上的病牛是產后第一天發病。所以總
病牛在發病之前多出現一些典型性癥狀,病牛前軀緊張亂動、食欲廢絕,伴隨頭腳震顫。如果養殖戶未及時救治,病牛很快就會站立困難,之后臥倒不起。通常情況下,病牛的頭頸多會呈“S”狀彎曲,“胸臥式”姿勢也較為常見,用手撫摸病牛的鼻鏡就可以發現病牛的鼻鏡干燥,而且末梢皮膚厥冷,體溫下降,而且病牛臥地后眼神多遲鈍,嗜睡,肛門反射會逐漸的消失并松弛,使用聽診器可以發現胃腸蠕動音消失,心音減弱,脈搏微弱。當然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牛的心跳減弱但是對應的頻率卻異常的加快,同時用手壓迫頸靜脈,靜脈不易膨脹,該病還會并發瘤胃臌氣。如果養殖戶大意未及時救治,致死率較高。通常情況下,牛產后臥地不起癥的非典型性癥狀很常見,在病情較強的病牛中較為常見,很少出現癱瘓癥狀。但是病牛也會表現出頭頸姿勢不自然,沉郁,反射減弱等癥狀,這一類型的牛產后臥地不起有一定的自愈可能性。
根據發病后牛的臨床癥狀可以顯著判斷該病以及發病時間進行診斷。通常情況下,母牛產后無論任何原因只要臥地不起3h以上,就可以成為“牛臥地不起癥”。當然獸醫救治時需要檢查病牛的肝、腎、心肌等方面的功能。而且還需要及時的檢查病牛的各項運動器官的損傷程度,如果發現病牛存在神經麻痹、肌肉破裂、脫位、骨折、低血鈣等癥狀就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該病通過視診、觸診就可以初步的診斷,牛的器官損傷程度則是需要檢查來確定,必要的血液生化檢查項目也有助于獸醫進行臨床確診。
該病可以先用青霉素、鏈霉素混合肌注來進行免疫強化,在初步控制病牛的病癥之后再使用中藥乳香散灌服,該處方為:當歸、沒藥、乳香、白芷、血竭15錢,川芍、生地、自然銅一錢半,連翹10錢,水煎一次口服即可,當天見效[2]。
2017年4月我鎮養殖戶馬某的一頭八歲土種母牛,在臨產后因為胎兒過大,加之當時是倒生,經24h后都未能順利生產。經筆者助產后,強行拉出胎牛,但是已經窒息死亡。而母牛則因為膘差體弱,導致了出現臥地不起病癥。筆者隨即先使用抗生素防治母牛感染,之后使用中藥方乳香散灌服,7h后母牛就可以被輕扶起立,半天后采食。之后母牛的體質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牛產后臥地不起多是發生在體質消瘦、難產、失血過多,身虛血虧的產后母牛,而且對于母牛的傷害較大,而本文首先使用西藥控制母牛的病情,之后使用養血活血調氣的“乳香散”來進行中藥治療,效果十分顯著。而且本文“乳香散”中的當歸、川芍可以治血虛,乳香、沒藥、白芷可通經利竅,再加上血竭活血消腫所以能夠標本兼治,對于牛產后臥地不起的治療效果異常的顯著,當天就可以見效,十分適合當今社會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