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宇,任 健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在新時期需要更多基礎扎實、專業技術過硬的高素質康復治療學專業人才。如何在規模培養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康復治療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實習是康復治療學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向康復治療師轉變的必經階段[1],把好實習質量關是不斷提升康復治療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工作。我校自2004年開辦康復治療學專業以來,秉承“重實踐、強技能、促發展”育人理念,圍繞實習教學開展了一系列改革,特別是建立了立足于實習全過程的質量評價體系,已取得顯著效果。以往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在實習期間雖分階段考核,但主要為終結性評價,且內容較為單一,不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及人才質量的提升。為此,我們立足康復治療學專業培養目標,突出臨床康復思維,構建了實習質量評價體系,通過促進實習質量的提升帶動整個康復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該體系立足康復治療學專業培養目標,突出臨床康復思維和崗位技能兩個核心要素,注重分階段考核與反饋調整的有機結合,重新明確了教師、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角色,加強思維、態度與實習質量的綜合把控。
評價目標分為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臨床康復實習,確保學生系統掌握康復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熟練進行各項康復評估與治療技能操作能力,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能力。
階段目標:分6個階段,分別為掌握康復評定、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臨床康復、傳統康復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具備獨立準確實施的能力。
評價內容包括知識評價、技能評價、情感評價、人文評價。知識評價:主要評價康復專業知識及相關醫學知識掌握情況,多采用問答形式進行。技能評價:主要評價康復評定技術(肌張力評定、肌力評定、關節活動范圍測量、步態分析、三級平衡評定、協調功能評定、感覺功能評定、心肺功能評定、言語功能評定、吞咽障礙評定、認知功能評定等)、物理治療技術(關節活動范圍訓練、關節松動技術、肌力和肌肉耐力訓練、平衡能力訓練、協調能力訓練、體位擺放與轉換、轉移及行走訓練、呼吸功能訓練、有氧訓練、牽伸訓練技術、神經發育療法、運動再學習療法、理療操作等)、作業治療技術(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手的作業治療、感覺與認知的作業治療、輔助技術等)、語言治療技術(失語癥、構音和障礙、吞咽障礙等治療)、臨床康復技能(傳統康復技術及神經康復、肌肉骨骼康復、心肺康復、兒童康復)及康復文書書寫等相關技能的運用能力,可分為單項技能考核和臨床疾病綜合康復考核。情感評價:主要評價專業信念,包括學習態度、科研精神、興趣動機、意志品質、協作意識等。人文評價:主要評價基本的人文知識,突出醫患溝通、人文背景與價值觀念等。
可將學生對自我的評價、學生相互間的評價、實習帶教教師的評價、學院考核教師的評價與多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包括自主學習(根據實習的不同單元,對相關的康復及醫學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并完成學習記錄和反思)、協作練習(將實習單元所用的評估及治療技術,與同學以小組形式進行互評互練)、階段考核(在不同實習單元中的考核,并保持一定頻率)、病案討論(臨床真實病案討論,包括病案文字總結、匯報PPT、討論、模擬評估及治療等)、終末考評(畢業前臨床康復綜合能力考核)。例如,學生在某一單元實習時需進行一定頻次的考核,通常包括基本理論知識、評估及治療技能考核、臨床康復綜合技能應用考核,考核難度逐漸提升,且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以了解其實習狀況。此外,評價中亦可記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如出勤、學習筆記、康復技能操作情況、病案討論參與度、患者反饋等,甚至有些內容可由學生自己同步記錄,以增加實習評價的信度和效度。
評價手段以評語、等級評價表、分值評價表、調查問卷及訪談等為主。為此,針對性設計了自主學習記錄評價表、康復技能考核評分表、自評及互評量表、實習階段考核表、病案討論評分表、畢業前實習考核表、實習態度調查問卷等,盡量保證每一位實習學生都能得到公平的評價。如階段考核時可采用“康復治療學專業實習階段考核表”,該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專業基本素養,分為5方面,帶教教師按照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評定;第二部分為綜合能力考核,包括知識(相關康復專業及醫學知識)、技能(相關康復評定、治療技術及臨床康復思維)、情感(專業自信)、人文(人際溝通)4方面,每個方面均可按照優、良、一般、差4個等級評定。若階段考核被認定為不滿意、差,則視為不通過,實習學生則需暫停實習,返校自主重修1周后再次進行考核,直到考核通過才允許再次進入實習崗位。
在實習過程中,教師和實習學生要及時掌握并有效利用有關實習教學進程的信息,并采取適當的修正措施,使實習教學成為一個可以自我糾正的高效系統,以保證實習教學軌跡的正確性。故實習中的每一次考核評價結果均應及時填寫,并指出學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改進,對如何達到實習目標提出適當的建議。考核評價結果也應及時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如在語言治療單元實習時,帶教教師可選擇病例討論項目進行實習單元評價。此時學生需收集臨床真實病例的病史及評定結果的資料,制作成PPT進行匯報,分析、討論病人的康復治療目標及方案,并演示康復治療方法。而帶教教師則需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分為優+、優、良、良-、差5個等級,并附描述性評語,使學生能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形成持續進步的動力。
實習質量評價體系主要的應用載體是實習檔案袋和實習手冊。在實習前,向學生詳細介紹實習評價的意義與功能,指導學生了解并完成實習檔案袋和實習手冊,積極參與自評與互評。教師向學生逐條解釋評價要求,盡可能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使其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從而注意自己在實習各個方面的表現。
為促進學生實習,有效加強教與學的聯系及對實習過程的管理,使實習評價為師生提供有益的反饋,我們嘗試使用實習檔案袋對實習過程評價進行記錄,由此提高學生參與實習的主動性,并通過加強實習全程評價促進過程管理,從教與學兩方面優化實習效果。實習檔案袋有明確的建檔要求及質量評價標準,必須按要求完成貫穿全程的24個評測節點相關資料。在實習前統一發放、明確告知;實習中每月審核,反饋改進;實習完統一審查,記錄分析。檔案袋內所有資料如患者信息、評定記錄、治療記錄及階段小結、反饋記錄等務必真實可靠,接受評估組審查。
實習手冊涵蓋了專業知識、專業單項技能、臨床應用3類考核內容及6個評測單元,并明確了相關考核要求及記錄規范。每個單元均包括自主學習記錄及反思表、協作互評表、病案討論記錄表、單元實習鑒定表(包括考勤、實習科室評分、考核成績及結果、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帶教教師評價、帶教教師評語及建議)。手冊最后部分為實習總結(包括各實習單元的成績匯總表、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帶教教師評價、評語及建議)。
加強實習過程中的質量評價對提高學生實習主動性及實習質量有顯著作用。通過教師及時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端正了實習態度,改善了實習風氣。但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帶教及管理教師工作量明顯增加;二是學生實習出現分化,個別學生成績較差;三是學生自測、互評質量存在較大差異。對此,首先,需要完善教學激勵機制,突出質量導向、以學定教;其次,注重學生參與評價的早期引導和鼓勵,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注重培養其學習自主性和協作性;最后,還需完善實習檔案袋及實習手冊設計,體現多元需求、彈性管理,更好地滿足每個學生個體化的成才需要。
康復治療師是具有臨床推理分析能力,可勝任功能性評估與治療的復合型人才[2]。只有嚴格的實習過程質量評價才能促進實習質量的不斷提升,從而提高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我校通過對康復治療學專業實習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對實習模塊重新整合優化,通過加強質量節點評價提高學生實習主動性,讓評價為學生實習導航。也期望建立立足專業培養全過程的質量評價體系,培養高質量的現代康復治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