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這是我國期貨市場上市的首個活體交割品種。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生豬生產和消費國,年均出欄生豬約在6.5億頭左右,豬肉產量約為5600萬噸上下,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巨大的市場規模和交易額,使我國生豬產業已經具備了期貨交易的基礎條件。
長期以來,我國生豬產業深受“豬周期”困擾,現貨價格的劇烈波動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生豬期貨上市對生豬產業長遠穩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產業企業通過參與期貨交易,將推動生豬期貨有效發揮價格發現功能,為市場提供公開、透明和連續的價格參考,這有利于養殖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合理控制養殖規模,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同時,生豬期貨上市后,期貨市場構建了從種植、加工到養殖完整產業鏈條的衍生工具和風險管理平臺,上下游企業可以綜合運用玉米、豆粕期貨與期權以及生豬期貨進行產業鏈套期保值,衍生工具更加齊全,避險策略更加豐富,更加有利于產業規避價格波動風險,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此外,生豬期貨上市也有助于在生豬產業推廣“保險+期貨”等業務創新,并為相關業務提供價格基準,增強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廣度、深度和力度。
生豬期貨將為生豬市場提供很好的風險管理工具,滿足了生豬養殖、屠宰、加工企業應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需求。
1.有助于避免生豬價格大幅波動。生豬養殖者通過期貨市場的操作對自己未來的價格進行鎖定,有效地規避未來價格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通過市場的價格和信息,養殖者可以合理地調整自己的養殖規模,降低生產經營的盲目性,穩定自己的營收狀況。上游的飼料行業,也可以根據期貨市場來判斷未來的行業走向,從而做出自己的生產判斷,降低經營風險。下游的生產商可以根據期貨市場的走向來進行套期保值規避未來采購風險,還可以通過價格信息確定生產的規模,鎖定自己的成本和未來的利潤。
2.促進生豬行業規模化發展。由于生豬期貨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使得一部分的養殖戶和生產企業利用期貨工具規避了風險并擴大飼養和生產規模,而中小型養殖戶也通過訂單合同等形式與產業鏈中的大型企業鎖定自己未來的價格和產量,將自己的風險轉移到大生產者身上;大生產者則通過在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轉移自己和小生產者的風險來保證利潤。另外生豬期貨的交割需要標準化的產品,養殖業主按照市場的要求,向統一標準靠攏,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業標準化發展。
3.促使生豬行業上下游企業的縱向整合。產業鏈的上下游環節可以按照“商定”的合同價格來安排生產、調整產量,加工者和消費者通過套期保值也完成了風險的轉移。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和加工企業可以采用合同交易來取代隨機公開市場交易。大規模的企業通過整合行業中小規模企業來繼續擴大自己的規模,規模的擴大又促進了行業技術的進步,使得整個行業向更良性化的方向發展。
1.雖然我國的生豬養殖規模巨大,但是整個行業中有實力的大企業不夠多。目前豬種比較標準化,但養殖業主的養殖水平、飼養環境和習慣等的不同,使得生豬和肉品不夠標準化。
2.由于目前行業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尚難形成比較統一且權威的價格體系。如果市場分割嚴重,經濟要素市場差別較大,造成的現貨價格體系失真會對期貨市場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無法有效地發揮價格發現的市場功能。
3.我國生豬養殖的地域跨度很大,且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因豬價變動劇烈,養殖地和消費地的政府訴求不同,而實施的非市場性行為,可能導致市場機制失靈。
4.多數養殖從業者很難接觸到生豬期貨產品。對于大企業而言,雖然從了解到熟練操期貨產品也仍然需要一個過程,但整體居于優勢地位,可能會在一個時期內形成少數人群獲利,多數人群買單的情況。我們既要理性地接納國內外的資本投機者,依靠這些投機行為發現價格,又要防止生豬期貨市場上的價格操縱行為,以免影響期貨市場的效用和公平性。
對于農牧企業來講,生豬期貨的來臨使我們必須加大對市場多維度潛在風險的考量,努力將這些風險的影響降到最低。重點是盡力促進現貨市場的產業化發展,加快產業鏈布局,卡位關鍵環節與資源,借助生豬期貨規避市場風險,助力產業騰飛!(本文根據網絡材料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