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耿輝/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514299
豬博卡病毒是一種由瑞典科學家首次發現,可以引發豬腸胃疾病的新型基因病毒,其感染后的主要癥狀與傳染性腸胃疾病類似,豬、牛以及人都可能成為其感染對象。豬一旦感染博卡病毒,其攜帶病毒數量與豬的品種有關,致病性與豬的生長階段有關,幼年生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成年豬都高。豬博卡病毒一旦在生豬養殖業中進行流行與傳播,將給我國生豬養殖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1 加強豬場環境控制好的豬場環境對控制豬博卡病毒感染非常重要,保證豬場環境安全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要嚴格控制豬場內部人員、車輛、用具及其他動物的流動,防止其攜帶病原體進入豬場,威脅豬場生豬安全。對進入豬場的人員、車輛等嚴格進行消毒處理,對疫病傳播進行嚴格控制,降低患病風險。2)對豬舍、豬欄等定期進行清洗、消毒、干燥、通風,保證生豬生活環境干燥、整潔、通風、采光充足,同時對生豬驅除體內外寄生蟲,減少生豬發病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對豬舍消毒還是對生豬本身消毒,都要選擇安全高效的敏感性藥劑,在控制豬場內病菌含量的同時保證了生豬的安全。3)仔豬的患病幾率遠遠高于成年生豬,所以做好仔豬疾病的防疫措施非常關鍵。新生仔豬可以采用恒溫保育箱或紅外線取暖,降低仔豬感染病毒的概率。4)對糞便、污水以及各種污染物要分類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促進生態養殖業的發展。
2.2 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科學合理的飼養對生豬生長發育及疾病預防至關重要。生豬日常飼養應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全面和新鮮度,禁止投喂霉變的飼料。為了更好地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嚴格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和違禁的飼料添加劑。
仔豬易感豬博卡病毒,而且新生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因此,生豬養殖場必須采取合適仔豬的飼養方式控制仔豬發病率。1)養殖場應該為哺乳母豬提供營養豐富的飼料以保證仔豬充足的乳汁。2)要對仔豬進行科學飼養,為其提供營養均衡、優質、清潔的飼料及飲用水,保證仔豬飲食健康,降低發病風險。3)對于新生仔豬要進行補鐵,防止引發營養性缺鐵。4)要注意對斷奶仔豬的飼養,應實行少喂多餐,然后在慢慢過渡到自由采食,要控制喂養量,防止發生由過度喂養而引發消化不良,進而引發豬博卡病毒感染。
另外,加強對生豬養殖從業人員養殖生產技術的培訓,提高其總體技術水平,既有利于豬群的健康飼養,又有利于促進生豬養殖場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2.3 加強源頭控制對于大型生豬養殖場而言,降低生豬豬博卡病毒感染幾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減少對外引種或購進仔豬,堅持自繁自養,如果必須對外引種或購進商品仔豬時,必須做好病毒檢疫工作,淘汰陽性生豬,從源頭控制豬博卡病毒感染率。同時,實時監測生豬養殖過程,發現疫情及時治療,并將發病豬進行隔離處理,防止發生病情的傳播。
2.4 做好豬博卡病毒感染的防控我國的生豬養殖場還無法通過注射豬博卡病毒疫苗來預防豬博卡病毒感染,只有在養殖過程中做好相關的防疫措施。1)可以將哺乳期仔豬的新鮮糞或者病死仔豬的新鮮腸道內容物搗碎后浸泡在清水中,再混入適量的抗生素攪拌均勻過濾,濾后溶液加入適量的母豬飼料后飼喂產前2個月的待產母豬,3d左右,讓懷孕母豬對豬博卡病毒產生一定的免疫力,同時其產下的仔豬通過母乳喂養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免疫力。2)在豬博卡病毒感染的高發期,應該做好豬群傳染性腸胃炎、豬輪狀病毒感染及豬流行性腹瀉的疫苗接種工作,做好豬腸胃疾病的防疫工作,以防止豬博卡病毒與豬腸道疾病病毒的同時感染,降低豬群的發病幾率和病后死亡率,進而有效保證我國養豬業的健康發展和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豬博卡病毒感染可以誘發豬群發生腹瀉,其發病癥狀區別于豬流行性腹瀉的癥狀和特性,目前我國獸醫對豬博卡病毒的了解程度仍停留在初級階段,沒有有效的防控策略來預防豬博卡病毒感染,仍然需要畜牧養殖防疫人員與生豬養殖場進行合作研究,深入了解豬博卡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臨床癥狀、診治以及預防措施,從而有效預防豬博卡病毒感染,降低豬群患病幾率,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