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奎 張鵬/山東省樂陵市畜牧業發展中心 253600
1.1 季節與環境因素的影響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大多在冬季發生,和季節性有一定的關系,并且呈現流行性的特點。相關的研究顯示,該病的發生與氣溫突變、寒冷潮濕的環境、溫度太低、飼養管理不當都有很大的關系。
1.2 病原體呈現多元化現階段,臨床上引起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病原體有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其中原發性病原主要是豬流感病毒,危害性逐漸增大,在發病的過程中可能混合感染其他病毒,如藍耳病病毒、圓環病毒2型、偽狂犬病毒等。豬群中感染偽狂犬病毒野毒株廣泛存在,通過出售和引種的方式都有可能加大病毒傳染的可能,不同年齡的豬只感染都可能出現臨床癥狀。病原體除了多種病毒混合感染之外,同時還伴有其他細菌繼發或并發感染。
1.3 發病特點與臨床特征該病的發病與傳播速度比較快,發病率30%~80%,急性病癥死亡率20%~90%。此外,該病主要危害斷奶后的仔豬,因為仔豬斷奶之后的母源抗體減少,加之自身的抵抗力比較差,在斷奶之后很容易受到營養應激、環境應激和斷奶應激的影響,發生該病的同時還可能引發斷奶仔豬出現多系統衰竭綜合征問題,增加了發病率和死亡率。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長期咳嗽、氣喘、呼吸困難、食欲不振、行走無力等,急性病例體溫升高和呼吸道病癥狀明顯,并且死亡率很高。
2.1 做好養豬場的管理工作堅持科學的管理對預防該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2.1.1 管理好飼養人員在養豬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關心員工,加強對養殖人員的技術培訓。此外,飼養人員和管理人員在進出生產區要經過淋浴,更換工作服、鞋、帽才能進入豬舍。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潔和消毒,隨時觀察豬群的生長狀態并及時做好記錄,出現問題,及時上報,及時處理。
2.1.2 管理好豬群在養豬過程中應該采取數字化的管理方式,保證操作技術的規范性和標準化。豬群采取分群飼養的方式,同時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如果一批豬出欄后要對豬舍進行清掃和消毒工作,保證豬舍內的干凈和衛生。
2.1.3 管理好飼養環境每天及時清除豬舍內外的各種污染物、糞便、污水等,通過建立沼氣池的方式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強對資源的綜合利用。豬舍每周消毒1次,發生疫情時每天消毒1次,生產工具和水槽等定期清理。對養殖場進行定期的殺蟲和驅蟲工作,保證養豬場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2.2 豬場生產區要做到定向流動保證養殖人員定向流動,不能串舍。進入豬舍的物品用具和器械等定期消毒,生產區所使用的飼料及運輸車要專車專用,用完之后要徹底的消毒。保證豬群定向流動,如果豬只出舍之后不能返回原豬舍。
2.3 減少各種應激,避免誘發疾病在養豬的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應激的發生,如種豬配種、母豬分娩、仔豬斷奶等方面都需要加強管理,注意降低應激的因素,保障豬只健康的成長。
2.4 豬場不要混養其他動物多種動物混合飼養很容易造成疾病的相互傳染,可能引發豬群發生多種病毒及細菌性的疾病,對養豬業的健康發展不利。
2.5 飼喂全價的優質飼料,嚴格禁止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養豬過程中要堅持營養全面科學搭配的喂養原則,保證飼料中有足夠的蛋白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為豬只生長的各個階段提供充足的營養。在喂養的過程中嚴禁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發霉變質的飼料應該丟棄。
2.6 做好免疫預防,提高豬群的免疫力結合豬場實際和當地發生疫病的情況對豬只進行防疫工作。科學制定免疫程序和免疫計劃,不能盲目濫用疫苗,嚴格控制疫苗接種的劑量,否則可能造成疫苗接種的失敗。此外,結合養豬場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疫苗接種,不是疫苗接種的越多,豬群就越健康和安全。在選擇疫苗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保證疫苗的免疫效果。
2.7 保健預防,提高豬群的非特異性免疫力保健預防能夠很好的應對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生,在每年的秋冬和早春季節發病之前,進行保健預防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不斷提高豬只的免疫力能夠很好的預防呼吸道疾病及腸道疾病的發生。在寒冷、天氣多變的季節預防該疾病,采取每個月保健一次的方式即可。如果是仔豬斷奶、母豬妊娠中后期采取保健預防的方式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引發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細菌性病原體大多數均具有耐藥性,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復方多西環素注射液或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療的效果比較好。如果抗生素效果不好的話,可以改用生物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