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玉 魏伏斌/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獸醫站 211500
奶牛酮病又名酮尿病、酮血癥,是一種高產奶牛的脂肪和糖類代謝紊亂、尿液血清和奶中酮體升高的代謝疾病。奶牛酮病特征是酮尿、酮血、酮乳、消化系統紊亂、血糖低、產奶量下降,偶爾會伴有神經癥狀。奶牛酮病會使產奶量下降和牛奶品質降低,還會影響其繁殖能力,積極有效的防治奶牛酮病成為了基層工作者主要問題。
奶牛酮病的發生主要有兩個病因,原發性和繼發性原因。原發性酮病的病因是飼養員對奶牛的飼養管理不當、飼喂日糧的配比不合理、奶牛食入大量的精料,從而導致奶牛的機體生成大量的低級脂肪酸,體內缺少升糖物質或者糖,生成大量的酮體,從而發病。繼發性酮病主要是因為奶牛機體的抵抗力降低、身體狀況不佳、肝臟功能不好、體內缺乏礦物質、機體內分泌紊亂、奶牛缺乏運動等造成的。此外,酮病的發病還與牛的乳房炎、產褥熱、子宮炎、真胃移位和脂肪肝等疾病息息相關。奶牛的原發性酮病會使奶牛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通常來說,奶牛在分娩后數周之內會出現酮病癥狀,病牛鼻孔和口腔呼出的氣體、分泌的乳汁、尿液都會有一種醋酮味[1]。此病在臨床上可以分為消化型、神經型、生產癱瘓型和褥熱型。
2.1 消化型消化型酮病是此病的主要發病類型,病牛初期通常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對精料的采食降低,適當吃一些干草,可以觀察到病牛變得消瘦,產奶量也降低。通常奶牛前胃會先發生膨脹,隨后變空虛,病牛的反芻次數明顯減少,瘤胃的蠕動減弱或者停止蠕動。當后期病情嚴重時,病牛的排尿量減少,尿液淡黃,全身排汗,當病牛治愈后泌乳功能也不能恢復正常水平。
2.2 神經型病牛表現突然發病,初期精神興奮、緊張,磨牙流涎,行走時橫沖直撞,盲目轉圈,視力減退,運動功能障礙,四肢站立不穩相互交叉。后期病牛精神沉郁、反應遲鈍、食欲廢絕,比較嚴重的奶牛會臥地不起,頭頸向內側彎曲,并且昏迷。
2.3 生產癱瘓型生產癱瘓型的病牛會臥地不起,脊椎呈S型彎曲,頭頸向內側彎曲,有明顯的酮病癥狀,比如食欲廢絕、前胃遲緩等癥狀,精神敏感,肌肉顫抖,倒地后不能站立。基層獸醫若是按照生產癱瘓治療沒有效果時,應該考慮此病。
2.4 褥熱型患此病的牛是先興奮,后抑制。走路不穩,四肢無力,頭頸向內彎曲。反應明顯遲鈍,最后后腿癱瘓,發生昏迷。病牛的乳房發紅腫脹,表皮靜脈怒張,泌乳量下降,并且乳汁、尿液、汗液、呼出氣體都會有爛蘋果味。
可以采用葡萄糖治療法,病牛可以注射25%葡萄糖500~1000mL,2mg的VB12,地塞米松5mg,一天一次,注射3d。對于神經型的酮病還需要注射25%硫酸鎂300mL,對于發生了酸中毒的奶牛還要注射5%的碳酸氫鈉350mL。也可以采用木糖醇治療法,病牛可以注射25%含量的木糖醇,一天一次,注射3d[2]。緩慢注射木糖醇,可以較長時間促進分泌胰島素。
奶牛的干奶期要增強飼養管理,不能飼喂過量的精料,做好日糧的搭配。需要增加干草的投喂量,刺激牛腸道的蠕動,同時注意微量元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特別是控制好蛋白質飼料的投喂量,可以有效的避免產生過多的發酵氣體。此外,對妊娠母牛要進行嚴格的監控,在奶牛懷孕的半年后進行血糖測定,血糖濃度低的話就要補充丙酸鈉等升糖物質。奶牛生產的1周前需要對尿液ph值、尿液的尿酮體和血液的血酮體進行檢測,當奶牛的尿酮體和血酮體升高時,尿液ph呈酸性,需要立刻治療[3]。
綜上所述,奶牛酮病的預防主要在于飼養管理,奶牛產前需要調整消化機能,精料中蛋白配比不宜過高。需要注意日糧的配比,減少脂肪類飼料,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含量較多的飼料,同時需要加大奶牛的運動量。總而言之,發病時盡早治療都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奶牛養殖過程要積極預防此病,降低此病的發生,促進養牛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