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山西省畜牧遺傳育種中心 030027
1.1 環境與人為管理因素的影響目前,國內奶牛養殖戶的養殖條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異,牛舍、牛欄以及奶牛的活動場地存在過多的淤泥,奶牛的身體與乳房泥垢過多,衛生條件極差。此外,當外界氣溫過高或者過低時,養殖戶的擠奶條件不符合泌乳的生理要求,比如擠奶作業時的真空負壓偏低或偏高,都加劇了奶牛患上乳房炎的風險。
1.2 病原體感染據權威數據顯示,奶牛的乳腺組織當中含有150余種病原體微生物,常見的病原體數量也達到23種之多,導致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鏈球菌。隨著奶牛抵抗力日漸下降,近年來,由真菌與支原體引起乳房炎的幾率也大幅上升,這也是廣大養殖戶亟需重視的問題[1]。
1.3 奶牛自身因素對泌乳期或者乳產量過高的奶牛來說,由于體內積蓄的能量過量散失,對外界病毒、病菌的抵抗能力急劇下降,導致患乳房炎的風險大幅提升,尤其是多胎次奶牛和年齡偏大的奶牛,發病率更高。
1.4 繼發性因素近年來,焦蟲病在奶牛中逐步擴散,使其成為奶牛乳房炎的罪魁禍首,因焦蟲病而引起的乳房炎治療效果不明顯,治療難度較高。此外,奶牛的產后感染也可能導致乳房炎的發生,因此,繼發性乳房炎治療的根本在于先治原發病,再治療乳房炎。
1.5 疾病因素有些奶牛產后癱瘓或者發生難產,加之一些傳染病的影響,比如巴氏桿菌病、結核病、胃腸道炎癥等,都是引起乳房炎的因素。
1.6 遺傳因素奶牛體內的體細胞數具有遺傳特性,由于母體乳頭的形狀、長度、乳腺管的形態與乳房炎的抗性相關,導致奶牛患上乳房炎的幾率大幅升高。
2.1 纖維素性乳房炎患有這一類型乳房炎,乳汁中含有大量的絮狀物與條狀物,多見于支原體、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早期階段。患病的奶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內溫升高,乳房疼痛、腫脹、堅挺[2]。
2.2 化膿性乳房炎患有這種類型乳房炎的往往屬于干奶牛,感染化膿性放線菌也多發生在干奶期,尤其在夏季,奶牛乳端受到蠅蚊的叮咬而產生病狀。患病時,奶牛的乳區多表現為硬實、浮腫,乳汁中有膿液,皮膚破潰、流膿。
2.3 漿液性乳房炎這種類型的乳房炎多見于大腸桿菌感染、低血鈣等,臨床多表現為乳房均勻腫脹,乳區水腫,沒有柔軟空隙,不熱不痛,乳汁呈現出水樣。患病奶牛往往食欲不振,反芻減少。
2.4 壞疽性乳房炎壞疽性乳房炎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壞死桿菌引起,患病奶牛的乳汁往往惡臭、色發綠、污穢不凈。而奶牛則精神不振,久不進食。
此外,奶牛的乳房炎的類型還包括出血性乳房炎、增生性乳房炎、病毒性乳房炎以及真菌性乳房炎。
顯性乳房炎的診斷可以結合實驗室檢測與現場檢查相結合,而隱性乳房炎沒有任何臨床表現,必須借助于相關實驗室才能做出診斷。
3.1 物理診斷應用物理學的診斷方法,對奶牛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而且檢查效果也相對較好。我國在1983年,由山西農業大學最先研制出SX-1型物理診斷儀、IRD型乳房炎電子檢測儀與CN型物理診斷儀,開啟了我國奶牛乳房炎的物理診斷先河。
3.2 化學診斷化學診斷必須借助于化學試劑與化學反應設備,主要包括pH試紙法、過氧化氫酶法、乳盤試驗法以及苛性鋼凝乳試驗法等,在化學試劑方面,我們也自主研制出了BMT、HMT、LMT等試劑,有效推進了化學診斷法的發展。
3.3 髓過氧化物酶的診斷方法目前,診斷奶牛乳房炎較為方便快捷的方法是應用MPO-ELISA進行檢測,這種方法是根據MPO在隱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具有可檢測性與高特異性的特點,建立MPO-ELISA檢測試紙條與試劑盒,對奶牛的奶樣進行早期快速診斷,以實現預防乳房炎的目的。
此外,奶牛乳房炎的診斷方法還包括生物檢測法、微量元素檢驗法、血清蛋白含量測定法、單克隆抗體的免疫法等,在實際診斷過程中,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高效、便捷的方法進行檢測,以節約時間、節省成本,并能夠收到理想的診斷效果。
4.1 中草藥治療采取中藥治療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小、易實施的特點。針對奶牛乳房炎一般選用消炎清熱、活血化瘀的藥物,常見的藥物包括:甘草、蜂房、紅花及大青葉等。此外,中草藥具有增強奶牛自身免疫力的作用,其中高慶國選取500例患有乳房炎的奶牛采用中藥乳炎消油劑進行臨床治療,治愈率高達95%以上,周緒正采用中藥乳源康注射液治療奶牛的急性乳房炎與隱性乳房炎,只用藥1~2次,治愈率就達到了100%。但是利用中草藥治療奶牛乳房炎,缺少高科技含量的劑型,而且作用機理不清晰,還缺乏一些權威性的應用數據,因此,對中草藥的研制與開發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3]。
4.2 抗生素藥物治療應用抗生素治療奶牛乳房炎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比如張友邦選擇80例患有乳房炎的奶牛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鈉加青霉素與鏈霉素進行臨床治療,將藥物注射到奶牛乳房內,通過3個療程治愈率達到100%。畢連富采用靜脈注射四環素治療奶牛乳房炎,治愈率高達92%。但是長期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奶牛體內將產生抗藥性,導致菌群失調,嚴重的還會在奶牛體內產生有毒物質,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的風險,而且抗生素藥物殘留在奶牛體內,會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影響,因此,抗生素治療奶牛乳房炎的應用頻率越來越低,應用效果也越來越差。
4.3 生物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水蛭素具有止痛、抗凝、抗水腫、激活免疫系統的功效,經過實驗驗證,采用水蛭素針對15頭隱性乳房炎奶牛進行治療,治愈率達到100%。但是生物治療方法成本高,實際應用數據較少,養殖戶一般很少采用這種方法治療奶牛乳房炎。
針對奶牛乳房炎,治療方法還包括:細胞因子治療法、溶菌酶治療法、細菌素治療法以及冷敷法、熱敷法、紅外線法、紫外線法、激光療法等。不過,有些方法還未進行臨床試驗,效果也未得到確切驗證,因此,還需要對這些方法加以實際應用,才能確定治療效果。
5.1 精心飼養,科學管理為了降低奶牛乳房炎的發生幾率,應定期對牛舍進行衛生清理,保證奶牛生活在清潔、適宜的環境。應提供優質的混合日糧,不得喂食隔夜糧,盡量添加一些VE及硒元素,以提高奶自身的抵抗力。定期給奶牛的身體與乳房進行清洗,使乳房部位始終保持清潔狀態。養殖戶在擠奶作業時,應對擠奶設備進行清毒清洗,并嚴格遵照擠奶的操作程序,避免給奶牛乳房造成傷害。
5.2 加大對免疫預防的重視力度近年來,我國在奶牛乳房炎的疫苗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先后研制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疫苗與大腸桿菌疫苗,這兩種疫苗針對乳房炎能夠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由于奶牛乳房炎的病原體較為復雜,加之奶牛所處的環境、地域、氣候各不相同,因此,疫苗的免疫效果往往只是短期見效,不具備長期效應,預防效果欠佳。針對這種情況,國內的相關獸醫學專家也正在積極探索、深入研究,旨在研制效果更為顯著的預防乳房炎的疫苗。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奶牛養殖數量的逐年增長,給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面對這種形勢,廣大養殖戶應以防控為主,防治相結合,以降低奶牛乳房炎的發生幾率,為人們供應潔凈、優質的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