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當周/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宗加獸醫分站 816102
疫病一旦發生就需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案對疫病進行控制,防止疫病的蔓延,這樣才能有效的降低牧場經營中面臨的損失。疫情一旦發生,不僅僅威脅牧場中的牛羊,更可能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牛羊如果發生疾病,治療不及時最終影響的是人類的健康。所以牛羊疫病的防治必須要引起重視,相關的部門應當制定可行的方案來控制和檢測疫情,同時給養殖戶提供一定的疫情防治指導。
2.1 口蹄疫初生的牛羊很容患上這種疾病,在牛羊全身多個部位都會出現水皰或者潰瘍,最常出現的部位是乳房、蹄和口腔。牛羊患上口蹄疫之后常常會出現體溫升高的情況,一般體溫升高都會達到高熱的水平,在40℃以上。病畜常常會出現蹄部紅腫的情況并且口紅腫流涎。口在紅腫的基礎上演進成水皰。水皰最終會形成痂,個別病畜的紅腫會演進成化膿和蹄殼脫落,出現這種情況后,病畜會出現典型的跛行癥狀,這是由于病患化膿部位引起疼痛所致。化膿性的演變如果發生在幼年的牛羊身上,很容易造成病畜的死亡。
該病主要依靠疫苗接種來預防,疫苗接種的時間通常是在春秋季節。一旦發現一個地區存在該種疫情應當對該地區的其他健康的牲畜進行強制性的預防接種。現在普遍使用的疫苗種類有O型和亞洲I型。預防疫情除了疫苗接種之外還要對該地區的牧區養殖場進行清掃和消毒,消毒和清掃的目的是為了讓致病菌無法在養殖場的環境中生長繁殖。該種疫病如果一旦被確診應當及時的上報給上級部門,并且進行隔離處理。對病畜進行嚴格的撲殺處理,對確診病例范圍內的疫區牛羊進行相關的疫苗緊急接種預防,同時要對疫區范圍內的養殖場進行標準徹底的消毒。如果在對病畜進行嚴格的撲殺處理后在15d內不再出現新的病畜,就可以解除封鎖[1]。
2.2 結核病結核病是牛羊疾病中常見的疾病,可以傳染給人類。在疾病的初期階段,牛羊多無明顯的癥狀,但是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病畜會逐漸出現食欲不振、毛發灰暗的現象,甚至出現病畜毛發脫落的情況。病畜可以出現流涕,常為淡黃色的膿性鼻液,糞便可為粘液性。這種疾病是牛常見的疾病,常常演變成慢性疾病。該病的診斷是牛結核菌素皮內試驗陽性。
目前防治結核病是常規的防治辦法,沒有特異性的疫苗能夠預防該種疾病。藥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控制疫情,但是需要長期規范的用藥。這違背了養殖戶獲得經濟收益的初衷。一般的處理辦法是在發現疫情并確診后對病畜進行無害化的嚴格撲殺處理,同時要對病畜生活過的養殖場進行徹底全面的消毒,特別是病畜使用過的食槽和場所。
2.3 布魯氏菌病牛羊感染該種病菌后常常出現生殖系統的病變。母畜會出現不孕和妊娠流產,公畜會出現睪丸炎等。對于母畜來說如果治愈不當可使其成為長期攜帶病菌的狀態,并且持續的向周圍環境排放病菌。病菌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播從而感染其他牲畜。病菌對母畜的影響較公畜更大,母畜會出現不孕和流產,其經濟效用價值喪失[2]。
該種疾病有特異性的疫苗可以對疾病進行預防。目前常用的疫苗為19號布魯氏菌疫苗和M5號疫苗。對于處于妊娠期健康牲畜的免疫接種工作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接種時間,防止因為接種疫苗出現牲畜流產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該種疾病為人畜共患病,可以感染人類,所以預防疾病的同時要注意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相關處理人員一旦出現低熱多汗的癥狀,一定要及時到當地醫院進行診斷就醫。
2.4 小反芻獸疫小反芻獸疫是一種感染性疾病,高熱為其典型的癥狀。牛羊在患病的初期就可出現體溫驟然急劇升高,一般為高熱,在40℃以上。之后會出現食欲減退,黏膜可見潮紅,特別在眼瞼和口腔的黏膜容易出現。口腔中還可出現壞死性病變,并且伴有大量唾液的分泌,患病的牛羊多出現腹瀉的癥狀,糞便常出現惡臭,糞便為水樣便。
該病的預防主要是以預防接種的方式進行,目前采用的是弱毒疫苗和滅活疫苗。弱毒疫苗雖然保護的范圍相對來說更加廣泛,但是對于熱的耐受性卻較差。本病沒有特異性的治療藥物,一旦病畜確診該病后要及時對病畜進行撲殺處理,避免疫情在健康的牲畜之間傳播蔓延,并且還要及時的上報給上級部門,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