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涵 王 磊 曹 雷
4月,安徽金寨縣雙河鎮大畈村高山茭白種植基地,層層茭白構織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梯田圖,一顆顆抽著嫩芽的茭秧長勢喜人。
種植基地主人葉乃軍感慨道:“農時不等人,天氣轉暖,耕田、選秧、入田,一刻不能耽擱,忙起來,中午都沒時間回家吃飯。”
前幾年,葉乃軍還是貧困戶,靠種地為生,一年收入不足5000元。短短幾年時間,從貧困戶到種植大戶,葉乃軍發生了“大轉變”,這一切得益于安徽農業大學扶貧工作隊的幫扶。
2015年9月,安徽農業大學向該村派駐扶貧工作隊,學校招生就業處科長吳辰華任扶貧隊長和該村第一書記?!胺孔悠疲l生差,道路環境差,走一路顛到吐,連居民用電都不正常?!?0歲的吳辰華回憶說。
剛來的時候,村里人也“冷眼看待”,省城大學來的年輕人到村里走訪,村民要么避而不見,要么沉默不語。“干實事才能贏得村民的信任?!惫ぷ麝犗露Q心,要把這個深度貧困的“硬骨頭”給啃下來。
要想富,先修路。吳辰華帶著村班子上下奔走,爭取資金。一年時間,大畈村建成7條硬化道路。第一條水泥路正式通行時,村民們激動地燃起了鞭炮。
路修通,也打通了工作隊和村民的“心路”。趁熱打鐵,工作隊開始做第二件大事:易地搬遷??傻谝慌媱澃徇w的村民到時卻無一人響應。搬遷資金哪里來?搬出后我們能干什么?原來,村民們有太多的顧慮。
讓“明白賬”走出辦公室,走進群眾家,打消大家的顧慮。連續幾周,工作隊挨家挨戶到村民家送政策、聽心聲,晚上在辦公室測算每家每戶的搬遷明白賬,讓村民吃下“定心丸”。很快,村民簽下了易地搬遷安置協議。去年年底,已全部搬入新房。
人心齊了,干事創業的勁頭更大了。讓老百姓脫貧,關鍵是要找到能致富的產業,這也是工作隊要做的第三件大事。工作隊請來了學校農業專家,為大畈村的產業發展“把脈問診”。
大畈村平均海拔60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區貧困村,水土貧瘠,不利于農作物生長。沒想到,學校來的幾個農業學科專家把村里生態環境、土壤情況看了一遍,卻發現處處是“寶”——發揮高海拔地區的環境優勢,打造高山有機農業,一定能闖出一條致富路。話雖如此,村民卻不“買賬”,葉乃軍也是半信半疑,在工作隊動員下,他先試種了幾畝高山茭白,換品種,強化田間管理,沒想到,一季下來賺了不少錢。
“專家的話真管用!”這極大增強了葉乃軍的信心,3年時間,他把茭白種植面積增加到20畝,純收益增加了十幾萬元,成了村里的種植大戶。
幾年間,該校先后組織20多位農學專家擔任大畈村產業顧問,現場幫扶加線上指導,幫大畈村制訂產業發展規劃,打造高山茶葉、有機香稻、中藥材等特色產業。2017年,大畈村由原先的深度貧困村順利脫貧出列。
扶貧工作為解決大畈村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創建了“安農扶貧公社”微信群,發動學校教職員工眾包、眾扶、眾購,將大畈村優質農產品搬上餐桌。此外,還鼓勵村民做電子商務,并邀請學校農業專家舉辦勞動技能培訓班,開展多場培訓,增強村民自我發展能力。
如今,在安徽農業大學技術幫扶和扶貧工作隊的努力下,大畈村一批批優質產業已經建成。其中,近千畝高山有機香稻基地,連續3年實現增產增收,并完成有機認證;大別山黃牛養殖農場規劃雛形已現;天麻、野菊花、金銀花等中藥材產業蓄勢待發……大畈村群眾正走在發展致富的“快車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