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淑芬/山西省忻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34000
近幾年中我國動物疫病的防控常采取免疫、隔離、消毒、監測、檢疫等方式,實現了對動物整體疫情的控制,并凈化了部分動物疫病。我國現階段動物疫病的凈化基本只能做到免疫、監測和隔離,消毒、檢疫等環節很難開展,應將其作為我國動物疫病凈化的重點。
我國目前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現狀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四方面:1)免疫與撲殺是我國目前動物疫病凈化的主要方式,該方法雖然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延緩、抑制了疫情的蔓延,但免疫的方法有可能使得疫苗毒株長期存活于動物體內和養殖區域中,并且長期大量使用疫苗會加快病毒的變異速度,使得病毒毒力增強,導致疫情變得更加復雜。我國部分養殖基地積極探索新的疫病凈化方式,但大部分養殖基地仍以免疫為主要方式,因此給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2)我國動物養殖的規模和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散養戶仍占較大比例。散養的方式會導致我國動物疫病出現分布廣、種類多、難控制的特點。散養戶以動物是否出現疫病為判斷是否發生疫情的標準,因此難以做到對動物的均勻強制免疫,并且在免疫后缺乏對抗體的持續監測,這些弊端會導致動物疫病出現判斷不準確、交叉傳播、隱性感染、難以根除等問題。同時畜產品的交易也會導致多種病原體的傳播和擴散,使得我國動物疫病凈化工作難以開展。3)動物疫病凈化的工作對流行病學、臨床診斷、實驗檢測等方面的知識具有較高的要求,由于基層獸醫缺乏經驗和專業素養等問題,使得我國動物疫情防治體系較為薄弱。同時我國動物疫病防治實驗室的設備缺少維護和更新,使得部分地區出現人員不足、資金匱乏、條件有限等問題,導致動物疫情實驗難以開展,從而阻礙了我國動物疫情凈化工作的開展。4)我國畜牧業及畜產品的管理和經營未實現垂直管理,因而多個部門在動物產品的養殖、加工、檢疫、交易等環節中缺乏合作,不利于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統一管控。同時由于基層資金有限,存在疫情期間實行撲殺后無法補償養殖戶損失的現象,使得撲殺工作難以開展,從而不利于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開展。
2.1 建立并完善動物疫病凈化地區化的管理制度動物疫病凈化地區化是指通過建立人工或天然屏障將患病動物限制在一定地區內,并對患病的動物開展檢疫監測、病情觀測、病理調查、限制流通等工作,從而對某種或多種動物疫情進行控制和滅除,最終達到免疫無疫情的效果。將動物疫病凈化工作與地區化管理方法有機結合,符合我國和國際動物疫病凈化思想。調查研究表明,小面積內開展動物疫病凈化工作,控制并減少動物疫病的種類和數量,可以逐步實現對大面積區域動物疫病的消滅和管控。以動物疫情凈化地區化為原則,逐步整合相鄰的、同種類的無疫情區域,擴地區化管理的動物疫病種類和范圍,從整體上實現我國動物疫病的凈化。
2.2 加強對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監測對動物疫病的監測是實現凈化工作的重要舉措。但我國的動物疫病監測規劃主要是監測大型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后的抗體,并不適合地區化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監測。因此各地相關部門應根據當地動物疫病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監測計劃。制定的監測計劃首先要具有持續性,動物疫病凈化工作是一個長期的活動,因此對工作的監測要具有針對性和持續性,將凈化工作中的數據作為開展工作的科學依據。其次應當全國統一監測試劑和評估標準,同時也應當注重對無疫情地區的監測,加大其監測力度,國家和凈化單位也應當提供監測費用補助。
2.3 從源頭做好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管理動物疫病凈化工作要以“點到面”的形式開展,重點做好垂直凈化的工作,從而避免病原體的垂直傳播。開展舉措主要有:1)對動物實行SPF的方法可以對動物群體的祖代進行管控,從而促進動物疫病的凈化,保障動物產品的安全。2)對國家級別的養殖區、資源保護區、龍頭企業建立安全隔離區,并對其采取統一的管控,在源頭上實現對動物疫病的凈化,促進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開展。3)注重引種工作,實行嚴格的引種方案,嚴格管控同區域、跨區域的引種活動,避免病原體攜帶者在各區域間流通。4)持續性監測養殖基地的動物疫病凈化工作,及時淘汰患病動物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