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農業農村局 063500
1.1 布局不合理近年來,我國規模化生豬養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造成了日漸嚴重的污染問題。絕大多數養殖戶為了方便運輸會選擇在公路以及村莊旁邊或者是河道附近來設置養殖場,沒有對養殖場合理規劃布局,導致了嚴重污染問題的出現[1]。例如,養殖場以及村莊距離過近,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養殖污水必然會污染村莊周圍的空氣,影響村民的生活質量;在河道附近設置養殖場,一旦出現病死豬養殖戶會直接將病死豬尸體向河道中拋棄,這樣會導致嚴重的水污染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缺乏合理的布局已經成為規模化生豬養殖污染的一個重要問題。
1.2 污染治理技術水平低養殖戶并不具備足夠的養殖污染防范意識,采用的是傳統的水沖模式,這是生豬養殖污染問題發生的源頭,會導致嚴重的水資源污染問題。其次,養殖戶并不具備良好的污染治理技術,導致一旦發生污染問題無法及時進行有效解決。雖然相當一部分養殖戶建立了沼氣池或者沉淀池,但是這些初級設施無法對生豬養殖過程中的污染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此外,治理技術水平低的問題也客觀的反映出政府部門沒有做好養殖戶的指導以及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劇生豬養殖污染問題。
1.3 監管不足在養殖污染治理過程中,政府監管不足也是較為重要的一個問題。首先,很多養殖戶并沒有辦理各種資格證書以及手續,對于自身污染治理能力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僅僅關注短期經濟效益,對養殖場的長遠發展及其可能造成的環境效益有所忽略[2]。其次,主管部門對養殖環境污染方面的監管能力較弱,養殖戶無法獲得有效的引導以及指揮,進而導致惡性循環。此外,在環境污染問題出現以后,鄉鎮政府主管部門并沒有對養殖戶采取懲處措施,使得養殖戶缺乏有效的監管以及約束。
2.1 合理布局首先,在養殖戶為養殖場選擇建設地點時,地方政府部門需要提供指導以及幫助,一方面保證養殖場具備足夠的占地空間,另一方面使養殖場與村莊以及居民保持足夠的距離,這樣不僅可以滿足養殖場貨物運輸的需求,同時可以避免污染周邊環境以及影響附近居民。其次,做好養殖戶的指導工作,科學布局并設計養殖場的空間。可以邀請專家親臨養殖現場開展指導工作,為養殖場配備足夠的防污基礎設施,進而保證污染治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2.2 提高污染治理技術水平首先,應當在養殖場內設置沼氣池以及沉淀池,對其基礎條件進行不斷完善,更換傳統的水泥地板,使用漏縫式或者半漏縫式地板,采用干清潔方式來代替過去的水沖方式。通過一系列轉型升級,從根本上解決水污染問題,以防污水進入地下以及河道,使規模化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工作獲得有利的技術支撐。其次,地方政府需要定期為養殖戶開展先進的養殖污染防治技術培訓,使環境污染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例如,通過固液分離技術篩選出養殖場污水內的大顆粒物質以及易沉降物質,防止這些物質堵塞或者破壞污水處理設備,使排污工作具備更強的通暢性,同時有效提高糞便內的有機質含量,以用于有機肥料的生產,而液體可以用于生產沼氣[3]。在養豬過程中采用新型生物墊料,不僅可以實現零水耗、零污染以及零排放,同時可以抑制蚊蠅生長,幫助生豬降低死亡率,可以實現除臭,當日分解糞便實現無殘留。
2.3 加強監管以及指導在規模化生豬養殖過程中,加強監管以及指導是解決其污染問題的一個重要措施。首先,需要設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規模化生豬養殖污染問題,嚴格審查養殖場的資質,保證養殖戶能夠獨立處理污染物。其次,加強規模化生豬養殖的宣傳以及教育工作,幫助養殖戶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定期或者不定期對豬場排污問題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環境污染的問題,必須按照相關規定給予懲罰,促進規模化生豬養殖向著環保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規模化生豬養殖所造成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因而,必須對當前規模化生豬養殖污染問題進行總結,針對性的提出治理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污染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