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鳳/湖南省鳳凰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416200
周先文/湖南省湘西州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416000
從最近幾年牛的市場狀況來看,養牛業前景穩定,適應性強,肉質好、生長快、發病率低,并且農村養牛有政策補貼。但有些牛表現生長緩慢、衰弱,嚴重時會導致貧血,從而造成肉牛的賣相差以及耕牛無力耕作,甚至死亡。因此,從牛的科學飼養管理、牛病預防與治療、體內外驅蟲等措施進行研究(不含孕牛),降低牛的發病率與死亡率,豐富畜牧業發展內涵,活躍農村經濟做出重要貢獻。
加強科學飼養管理,首先要求搞好牛舍、牛體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牛舍保持干燥、清潔、通風、光照良好,每天要及時清除糞便,定期對牛舍進行消毒,各種設備也要定期進行消毒,通風換氣,刷拭牛體,有條件的可結合放牧進行運動,定時到舍外曬太陽,增強體質。還要保證牛在飼養過程中飼料的多樣化,應該以粗飼料為主,把粗飼料、精飼料和青貯飼料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同時還要保證飲水清潔充足,注意防暑降溫、防寒保暖工作,不喂發霉、變質、冰凍以及帶沙土的飼料。飼養的育肥牛達到一定規格且價格合適時應及時出售,否則會因為飼養成本過高而得不償失。
預防牛病也是養牛取得較高效益的關鍵之一,防病沒做好,科學飼養將前功盡棄。首先應參照國家制定的防疫程序,做好牛的免疫接種工作,加大對牛的保護,增強牛的體質。加強全面巡回檢查,隨時注意其精神、食欲、消化等情況,一旦發現疑似感染疾病的牛,應立即隔離,并及早確診采取針對性治療,以免發生大面積的感染。還要注意蹄叉的清潔和蹄底的干燥,防止發生腐蹄病。如果沒有足夠的獸醫技術,還要與當地獸醫經常保持聯系,搞好疫病的預防和疾病的治療。
驅蟲是養牛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牛體內外的寄生蟲吸收營養、釋放毒素,使牛生長發育受阻,可使日增重下降35%,飼料轉化率下降30%。農戶養牛可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2次驅蟲,育肥牛在育肥開始時進行驅蟲。
3.1 體外驅蟲牛體表極易感染疥癬病,又稱“瘶子”,是由疥螨和癢螨引起的,致使家畜發生皮膚炎、皮膚痛、脫毛等癥,其次是螨、蜱、虱、蠅、等體外寄生蟲。可用殺螨靈1mL兌水600mL,涂擦患部,每天1次,直至治好為止,此藥對牛各種體外寄生蟲有很強的殺滅作用。此外,也可用2%敵百蟲溶液涂擦患部,每次用量不超過10g,以防中毒。
3.2 體內驅蟲消化道內極易出現捻轉血矛線蟲、仰口線蟲和食道口線蟲,于早晨空腹灌服一個生雞蛋,半小時后再灌50g生茶油。第2天早晨再用硫雙二氯酚片,按黃牛每千克體重50mg、水牛80mg的比例一次性空腹灌服。此藥對體內多種絳蟲、肝片吸蟲均有很好的驅蟲效果,恢復腸胃消化功能,能夠提高飼料轉化率。
驅蟲后,根據牛的體重,將六畜補腎壯膘散100~200g用開水沖調均勻后,再加入50~100g白酒和1粒跌打損傷丸混合攪勻,空腹灌服,一天1次,連灌2次,20d后牛即可壯膘,牛食欲旺盛,肌肉變的發達,被毛順滑光亮。此藥主要用于治療牛過度疲勞傷力、脾胃虛弱、體弱消瘦、生長遲緩等癥,具有催肥促長、健脾益胃、強筋壯骨的功效。
通過多次實踐證明,以上幾點牛的壯膘措施極大地促進了養牛業的持續發展,不僅提高了牛的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而且能在短期內達到快速壯膘效果,使肉牛提早出欄以及促進農業發展,為農民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使老百姓在精準扶貧政策下獲得高效益,以致順利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