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083)
縱觀世界知名度比較高的馬拉松賽事,參與比賽的人數早已經過萬,而且供不應求。如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賽事,其中歷史最短的東京馬拉松賽事,參賽人數已達三萬多人。以其深厚的馬拉松長跑文化,形成了“堅持不懈、超越自我”等精神內涵,這種認識,指導并影響著人們參與馬拉松的熱情。在日本國內每年就舉辦一千多場長距離馬拉松賽事,參賽名額供不應求,報名首日即報滿的賽事隨處可見。
從北京第一次舉辦馬拉松賽事到現在,中國馬拉松運動共經歷了長達39年的發展。2014年中國政府針對賽事實施相應“放、管、服”的政策,在此之后,中國馬拉松得到快速的發展,吸引大批人的參與。另根據《中國路跑運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舉辦正規登記的跑步賽事共1581場,比2017年增加了479場,增長了近一半。在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參賽人數也在穩步遞增。在關于大家經常參與的體育類運動調查中,跑步以接近一半的的參與度名列前茅。
我國具有發展校園馬拉松的良好基礎,馬拉松也因為它的大眾性,技術動作相對單一、容易參與等特點而在運動項目中脫穎而出,高校作為推廣體育運動的一個重要媒介,兩者的結合,勢必推動跑步運動和教育的發展。
2014年和2016年國務院相繼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和民健身計劃的相關通知,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極大的推動城市及學?;A設施建設,參與體育鍛煉人數不斷增加,全民覆蓋明顯提高,全民健身戰略獲得各界高度重視。
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再次印發了相關發展規劃。指出完善馬拉松賽事;培育多元化馬拉松運動賽事主體;促進馬拉松與相關數據產業結構融合發展;加強專業人才工作隊伍的建設;弘揚馬拉松精神打造馬拉松文化。馬拉松作為一項受人歡迎的運動,加強馬拉松賽事的監督管理,保障馬拉松賽事健康發展,需結合馬拉松發展實際。2018年7月 《關于進一步加強馬拉松賽事監督管理的意見》的通知,依規對馬拉松實行分類管理,對那些組織管理規范、保障制度健全的賽事加以宣傳推廣,對存那些存在不足和問題的賽事,加強社會監督,及時予以指導改進,確保體育賽事平穩健康發展,意見中提出了對馬拉松賽事的9條監督管理意見,標志著馬拉松賽事運動向著規范化快速發展。說到體育健身,人們普遍會想到“跑步”,“跑步”是很多朋友們的運動健身方式,無論是在外邊,還是在健身房里,它一直是最佳的運動伴侶。
自2012年各大跑步APP開始踴躍上市,快速發展。一些高校積極通過跑步APP軟件,督促學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參與跑步鍛煉。在2018年的一份艾瑞咨詢發表的報告中顯示,包括每日瑜伽、Keep、咕咚、悅跑圈等多個運動健身類App進行融資活動,其中有12家企業獲得第二輪的融資,其中Keep公司完成價值1.27億美元的第四輪融資,創下健身服務行業最高的單筆投資融資。伴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導航系統京都不斷增加,健身跑步App極大推動了跑步健身的發展。在《2018中國運動健身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中我們不難發現,跑步與智能健身App相結合可以獲得更佳運動體驗。跑步健身App可以作為一種傳有效的引流和服務工具,幫助人們更好地運動,在忙碌的生活中運動是不可缺少的,人們使用運動App平臺和運動裝備,可以隨時隨地運動,人們可以更好把控好自己的身體和運動負荷,促進人們更好地參與跑步。當下時代也是社交的時代,不規律的生活習慣讓不少人都走向了變胖的邊緣,很多想要減肥卻力不從心的人,通過App擴充自己的交際圈,通過結交跑友來一起實現運動目標,激勵自己做出改變,有效的提高人們運動的意識,參與跑步,增進健康。
耐力素質是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身體素質的重要指標和從事各項體力勞動工作能力的基本素質之一。良好的耐力素質可以有效預防心血管類疾病。然而,根據相關文獻資料,耐力素質是學生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指標之一,相對較為缺乏。再次,跑步作為參與人群最廣,對時間、地點、人群要求相對不高,參與形式多樣的全身性運動,對增進健康,培養終身體育習慣,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大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身體素質和養成的健身行為習慣將影響學生踏入社會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大學生能否在學校擁有一個強健的體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學校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關系到高等教育蓬勃發展。
(1)開展校園馬拉松安全保障。
首先,校園馬拉松發展的歷史相對較短,組織保障體系尚不完善,參與的人數較多,給予賽事順利舉辦增添難度,一次校園馬拉松賽事舉辦主要是由學生社團組織,而大部分學生自己對于中國體育賽事運作了解尚少,缺乏一定的實踐生活經驗;其次,校園馬拉松的成功舉辦與裁判及負責人有密切關系,也并不是每個學校都有競賽組織與管理知識經驗豐富的專業裁判員,所以賽事裁判員和負責人的業務水平也是一種制約校園馬拉松順利舉辦的一大重要因素;再者,校園馬拉松的賽場一般設在校園內,在校園主路及標志性建筑附近,而校園的主要作用是進行教育教學,所以賽事跑道、交通管制、人員隔離都給安保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最后,校園馬拉松賽事對后勤醫務人員要求也會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具有不同臨床應用經驗人員數量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參賽人數多,比賽中參賽人員所承受的運動負荷都比平時的大,容易產生不適,不良的反應。根據馬拉松結束后的調查顯示,大約選手的6/7將有不同程度的傷病,嚴重的暈厥,甚至猝死情況的比賽中發生的影響。這些對醫療保障組的工作人員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專業的醫療團隊是比賽的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校園馬拉松往往因為缺乏人手,造成了衛生保健系統的物質資源是不完善的,而不為賽事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法律距離限制該項目開展了校園馬拉松。
(2)參賽人員運動能力。
大學生體質偏弱,身體素質參差不齊由于安全的問題,耐力性活動開展相對較少,跑步主要以短距離熱身為主。在學校體育教學也以安全為主導的理念。在這種情況下,與學生參與耐力性賽事的熱情形成兩個極端,耐力性體育賽事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而且這種安全事故不是靠救治和急救就能解決的。
(3)學校場地專業設備等條件的制約。
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相比,校園馬拉松參與的人數更多,對場地大小的要求相對更高,易造成參賽選手同場競技時相互之間影響,造成道路擁堵,引起安全事故。校園賽事的經費來源絕大部分為學校撥款,然而專業器械設備費用較高,遠超出了一些學校可以支持范圍,所以這也是舉辦校園馬拉松的又一大劣勢。
組織賽前線上線下的安全宣傳,提升參賽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針對大學生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這一現狀,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重視活動前熱身與運動后的放松。豐富校園體育活動,充實體育教育教學研究內容,當前我國體育課堂教學普遍以安全教學為核心,在學生體質較弱的條件下,更應該以增強體質為教學核心。在教學與實踐中教授專業跑步技術、熱身及運動后的拉伸放松觀念和專業技術方法,減少運動損傷,建立跑步健身興趣,培養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習慣。
加強學校專業賽事老師的指導,及相關部門的配合,發揮相關路跑社團的主體作用,大力發展社團組織,招納廣大長跑愛好者個人,積極引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對賽事裁判員和工作人員進行賽前培訓,提升裁判員工作能力,工作人員服務能力,增進相互之間配合,組織多次系統化的裁判培訓,在賽前熟悉賽事路線、賽事規程、裁判相關評定辦法及相關事項等,合理有效配置資源,降低物質風險,對部分線路實施交通管制,以保障賽事安全。醫療保障方面,配備相應足夠的醫療救護點,救護人員要堅守崗位,救護藥品要及時到位,救護設備要先進,足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除此之外,可以考慮由社團組織適當收費,尋找校外贊助,發放完賽獎牌等相應紀念品,提高參與價值和獲得感,既讓參賽者有更好的賽事參與體驗,又能達到推廣和宣傳的作用。
各院校根據學校條件選擇合適技術裝備,組織校園馬拉松賽事。隨著定位精度增加,相應設備應用的不斷優化,無手機、手環和手表等設備應用,應用于校園馬拉松之中,在比賽中,記錄相應軌跡、時間和運動數據等,確定比賽成績。通過現今科技產物指導訓練、科學運動、增進健康,發揮體育運動所具有的價值。
大學生畢業后能否擁有自己一個強健的體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當前我國高等學校教育的辦學水平和生活質量。跑步作為參與人群最廣,對時間、地點、人群要求相對不高,參與形式多樣的全身性運動,對增進健康,培養終身體育習慣,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推進校園馬拉松等體育運動的發展,是改善大學生健康問題促進國家繁榮、社會穩定、高校和諧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