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49)
現代社會的發展,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信息創新得到全面普及,尤其是在高等院校范圍內,大學生成為互聯網應用的主力軍,接受網絡信息以及技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常態背景下,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參與體育鍛煉,也成為當前大學生必備的一種常態化學習方式。由此,互聯網發展模式下,應當積極轉變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行為,引導和規范大學生能夠借助于網絡進行選擇更好的體育鍛煉方式,實現身體健康發展的目標。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體育”讓運動更加的智能化,大學生對課外體育鍛煉的關注度增強,對于增強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課外體育鍛煉作為一種運動方式,需要良好體育鍛煉環境的熏陶,而網絡學習模式的構建,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促使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豐富化、規范化,可以更好地增強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意識。同時,相對于傳統教育模式,互聯網思維下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中,可以應用各類運動類APP等,比傳統課外體育鍛煉模式更為新穎,學生對于體育知識學習更有興趣,增強了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積極性。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目的,并非單純地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要增強其體育鍛煉的技能,進一步提高課外體育鍛煉的效果。按照傳統的課外鍛煉項目基本上是自發的各類球類,跑步、游泳以及健身操等,難以達到有效掌握體育鍛煉技能的目標。而借助于互聯網的模式,這可以通過網絡教學,促使大學生掌握更多規范化的運動技能和技巧。還可以在反復觀看網絡視頻的基礎上,實現有效的記憶,有助于大學生突破體育鍛煉的瓶頸,實現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
而且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講,對于新生事物較為敏感,利用運動類APP來獲得自身課外體育鍛煉的健康信息,可以更好地督促自己完成課外體育鍛煉的任務,掌握體育鍛煉的技能。長期堅持下來,形成良好的課外體育鍛煉習慣。
互聯網發展模式下,大學生傳統的課外體育鍛煉思維和行為受到影響。為更好地了解到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的轉變,本文特針對互聯網思維下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的轉變進行了相應的調查,并且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整理,具體體現在以下幾種行為的轉變。
對調查數據整理發現,當前大學生使用體育運動類APP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群體中,大部分都在使用體育運動類APP進行課外體育鍛煉。主要是通過微信、keep、微博以及其他形式的運動類APP。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體育運動類APP類型更加豐富,大學生的應用也就更加廣泛。具體來講,Keep、咕咚運動以及悅跑圈等,均成為大學生應用頻率較高的運動內APP。在應用過程中,最受歡迎的功能基本上運動訓練能量、鍛煉步數、公里數以及說消耗的能量等。但同時也發現,還有部分大學生在參與課外體育鍛煉過程中,并沒有利用過體育運動類APP。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其服務功能在不斷地挖掘,大量的體育運動類APP被大量的開發,大學生可供選擇的運動內APP數量增多,在激發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意識的同時,也進一步調動了其參與的積極性,滿足其不同的體育鍛煉需求。根據實際調查顯示,超過60%的大學生都在手機上安裝了體育運動類的APP。而根據2019年中國移動互聯網體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體育類用戶APP滲透率達到26%。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群體,基于課外體育鍛煉的優質要求,APP平臺更加能夠容易滿足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因此,大學生下載安裝體育類APP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而且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講,對于體育運動APP的使用熱衷程度較高,他們更容易以圖片、文字或者是視頻的形式來記錄和分享自己的運動經歷,可以更好地保持朋友圈中同學對于課外體育鍛煉的良好態度,實現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更多同學開始使用體育運動APP來參與到課外體育運動鍛煉當中來,更好地提高課外體育運動鍛煉的質量。
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與體育鍛煉進行不斷的融合,大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效果明顯。但是通過實際調查發現,大約70%以上的大學生并不能完全按照課外體育鍛煉的計劃堅持下來,在遇到課程緊張或者是其他活動相沖突的時候,往往會放棄課外體育鍛煉。而且還有50%的大學生并沒有具體的課外體育鍛煉計劃,只是按照自身的意愿,偶爾進行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大學生之所以不能夠堅持參與課外體育鍛煉,主要是因為自身意志力不夠堅定,學校課外體育鍛煉的氛圍不夠濃厚。而在調查中還發現,對于部分使用體育運動類APP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其鍛煉時間遠遠高于沒有使用APP的學生。這也說明互聯網思維下,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持續性更強。
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方式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尤其是各類體育運動APP的興起,則更加需要相應的完善措施,來更好地滿足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的轉變。
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逐步與網絡進行融合,借助于體育運動APP等方式,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方式逐漸增多。由此,對于高校來講,可以適當地增設相應的體育網絡課程,利用傳統體育教育的力量,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大學生積極利用網絡學習到相關的體育鍛煉技能,從而能夠更好地應用到課外體育鍛煉當中去。將網絡課程中科學化的體育知識帶入到傳統給的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中,實現學生課外體育技能的提高。例如,在高校體育教學部門的積極引導下,可以應用現有各種體育運動類 APP開展各種課外體育鍛煉的活動。如利用APP中軌跡記錄、數據統計和訓練計劃等多種功能和評價,舉辦季節性的主題活動等,或者是借助于體育運動類 APP平臺推出相應的體育課外活動比賽。將傳統的體育教育活動在網絡上進行運營。以此激發學生參與的意識,起到積極課外體育鍛煉的目的。
網絡信息的進步和發展,大量體育運動類APP得到開發和應用,各類APP存在功能上的相似性,數據記錄不精準、廣告植入過多等問題,影響到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由此,需要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出符合高校校園應用的體育運動類 APP健身軟件。針對大學生群體,促使APP軟件實現內容的豐富化,設計更具個性以及具有創新性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激發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和應用。
例如,西安交通大學針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開發了一款針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西交體育”APP,學生可以在APP是直接完成教師所規定的課外體育鍛煉內容。教師可以對學生隨時進行體育鍛煉數據的查詢,還可以實時看到各類校園活動、查上課考勤記錄、查看運動數據等。而且根據新冠疫情網課學習的實際需求,“西交體育”APP的鍛煉內容也有所調整,還增設了居家體育鍛煉功能,對疫情期間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各高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創新和制定出適合本校需求的體育運動類APP,為高校更好地監督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激發大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做出積極貢獻。對于高校來講,可以根據APP中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數據,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課外體育鍛煉制度等。移動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高校體育運動進行了不斷融合,創新當前校園體育APP,可以促使高校管理制度的規范化發展,實現課外體育運動形式的及時調整。學生可以使用特有的體育APP,自動記錄每天的鍛煉情況,消耗的能量等,而且還可以為學生制定每天的運動計劃,根據APP項目要求完成相應的課外體育鍛煉任務。在各方監督下,學生堅持鍛煉的積極性得到保持,能夠更好地堅持課外體育鍛煉,有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
“互聯網+體育”的發展模式下,要想實現大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的良好轉變,需要構建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一方面進行合理地體育教學引導和安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增強學生的體育理念。現代信息網絡的發展,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實施,可以構建多樣化的校園互聯網平臺,例如,體育微信公眾號、校園體育網站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定期在互聯網平臺上發布相應的體育活動等。例如,跑步、騎行、健身、滑板等多種體育類型比賽。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可以通過校園互聯網平臺發布相應的體育活動要求,讓大學生在家期間依舊可以不間斷地進行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定時打卡,記錄運動數據等,以此增強身體素質。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種校園互聯網平臺,在發布體育消息或者是活動通知過程中,內容需要盡可能地明顯和簡潔,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關注。
校園互聯網平臺是以數據化管理為依據,主要目的是促進校園體育運動管理的優化,增強對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監管的水平。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利用云計算技術,建立互聯網數據化管理平臺,為了實現精細化的管理還需要分為多個數據管理子系統。分門別類地能夠及時跟蹤到大學生體育運動APP中學生的運動狀態和數據,實現數字化的管理。以此能夠詳細、清晰地掌握學生實際參與的課外體育運動鍛煉狀況,從而能夠根據數據,對學生的運動興趣,運動量及時調整平臺中的運動項目。由此可以科學地制定和規劃大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的發展戰略,實現管理制度的優化和完善。
綜上所述,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實施,對于增強學生素質,具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課外體育鍛煉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體育鍛煉與互聯網不斷融合發展,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行為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積極探索互聯網與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深入融合,對于增強學生體制,普及體育知識,強化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發展的背景下,引導大學生利用互聯網積極參與到課外體育活動當中來,積極轉變其課外體育鍛煉行為,對于課外體育鍛煉的持續運行,建立良好體育文化,都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