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40)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以運動休閑為主題打造的具有獨特體育文化內涵、良好體育產業基礎,運動休閑、文化、健康、旅游、養老、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空間區域、全民健身發展平臺和體育產業基地。運動休閑小鎮的提出是社會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凸顯人民對幸福生活的高質量要求,是提升民眾文化內涵的重要手段。在指引運動休閑小鎮的建設過程中,國家出臺了出臺了多個政策支持,用于指導和督促運動休閑小鎮的建設。目前沒有完善的一個體系和評價標準,沒有一個標桿可以學習,在我國現階段屬于探索中。因此國外運動小鎮的成功開發案例,為我們提供了理論參考依據。在國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時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是一個以戶外運動為依托,形成了有效的產業鏈與服務圈。每個小鎮經過團隊精準的策劃,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新格局。特別是發達國家,國外著名的運動休閑小鎮,比如,法國沙木尼體育旅游小鎮(登山、滑雪)、加拿大的威蘭、新西蘭皇后鎮(戶外專業運動)、奧修國際靜心村(瑜伽體育運動)、愛爾蘭香儂(騎馬、高爾夫)等,每年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旅游愛好者。威蘭運河因截流,變成了“廢棄運河”,管理團隊圍繞平靜而開闊的水面,制定8項賽事為核心的承辦計劃,并主動走出去推銷城市品牌,邀請國際賽事組織考察威蘭,得到認可,并在原本的老運河邊上豎起了“威蘭國際靜水運動中心(Welland International Flatwater Center)”的招牌。威蘭每年承辦賽艇、公開水域世錦賽以及國際龍舟賽等不同類型與級別的賽事200多場,僅僅賽事一項,給當地帶來的收入達3.2億元人民幣,同時帶動了當地居民的就業與體育健康生活方式。運動小鎮體育的發展帶動了葡萄園、葡萄酒以及當地旅游業(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尼亞加拉瀑布的主瀑所在地)的突飛猛進。“廢棄運河”的再度利用,可謂是小投入,大回報的典范。因此怎樣建設運動休閑小鎮,建設的主題內容是什么,如果去構建是我們要去解決的問題。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體群字〔2017〕73號)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這樣定義:以運動休閑為主題打造的具有獨特體育文化內涵、良好體育產業基礎,運動休閑、文化、健康、旅游、養老、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空間區域、全民健身發展平臺和體育產業基地。從它的概念來看,運動休閑小鎮是一個復雜的學科集合體,涉及社會學、旅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各個方向,是一個交叉融合問題。在進行運動休閑小鎮建設的過程中,更要明確運動小鎮建設的內容、主體產業以及文化內涵是什么,著重在它的功能定位上進行頂層規劃,著重點放在怎樣讓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怎樣讓運動休閑小鎮保持長久的生命力。經濟因素是推動事務發展的動力,因此在建設休閑小鎮的過程中,要做好后期運行的設計,怎樣提升大眾群體的參與性,娛樂性。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中,緊緊圍繞運動休閑為主題,注重符合群體性,保持項目的時尚性。中國慢慢步入老年型社會,大眾的健身需求逐次增加,康養中心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因此區域內的角色定位,做好區域內的設計規劃,主題特色明顯,以體育這一原素為載體,把人民的休閑娛樂吸引到小鎮中來,形成當地獨有的產業業態,給人耳目一新的體驗,并有持久的生命力。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作為多種產業相互融和的新業態,一個承載多項功能的新興平臺,建設內容設計繁多,內部結構錯綜復雜。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諸多要素中,地方政府起到宏觀管理、政策指導、資源支持作用,這也是小鎮建設的根本保障;小鎮管委會在小鎮管理、服務和平臺建設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有著集體判斷、增進激勵、制約權利、改善協調的職責,也可以引進第三方機構(公司)參與整個小鎮的經營管理,受管委會監督。經營企業提供優質產品,承擔經濟功能。居民是小鎮建設的參與者和勞動提供者,也直接受益于小鎮的優質發展成果。管理人員須具備“體育+”符合產業經驗和管理能力,負責小鎮的統籌規劃,協調各元素之間管理功能,保證小鎮的長久生命力與活力。
自運動休閑小鎮建設的文件頒布以來,各省市有關運動小鎮的建設猶如雨后春筍,在創作小鎮中,怎樣保持長久的生命力,是在創建中要注重的問題。通過體育產業和體育服務類項目來提升經濟效益,提升當地的生產總值,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服務和產品離不開消費者,怎么吸引消費者的參與是我們在建設伊始,要深思的問題。因此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分類建設,定位、突出特色,避免“千鎮一面”,也有助于資源的最優配置。小鎮分類中按照事務存在的屬性,進行多方位的開發與挖掘出特色。可以按照功能劃分,也可以按照人文劃分,也可以按照自然資源特色劃分等方式,總之突出區域內的特色,起到旗桿的標志性作用。比如:休閑娛樂型為主題小鎮;養老康體為主題內容的小鎮;打造精品賽事型為主題內容的體育小鎮;紅色文化為主題內容的小鎮。在具體小鎮的建設中,也可以運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突出復古仿真模擬特色,兼具體育運動、旅游、國防教育、休閑度假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運動小鎮。在小鎮建設中,突出地域性與運動休閑的有效融合。
運動休閑小鎮,初期由政府投入,后期運行離不開體育產業,是小鎮的生命力所在。政府起到引導與指引作用,助力當地經濟的發展,形成產業支撐,是小鎮運行中的持久動力。著重點可以放在吸引游客加入到運動小鎮的消費,提升小鎮的經濟效益功能中,同時在兼顧效益的同時,地方的文化特色還要得以呈現。讓參與運動休閑小鎮的體驗者在參與中領悟文化的特色的同時,樂于參與小鎮各類消費,例如:在山區地貌,可以增設娛樂、休閑的騎馬、越野賽車;在水域地可以增設康養,溫泉以及沖浪、游艇等資源項目;提升消費者的參與性以及再次參與的意愿。讓參與者領悟山水的精致,水域文化的認識,時尚的健身,生態的旅游,預約身心。因此特色的定位,離不開特色的規劃,離不開當地的現有自然條件資源,減少政府的投入,卻換取大的收入,是根本點所在,注重核心產業的打造。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追求物質文化的同時,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提升。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中注入文化元素,依據當地的各類文化,進行挖掘與提煉,探索出適合當地的人文特色,進一步發展相關的體育服務產業,凸顯文化魅力,提升當地的文化自信,也是當地名片宣傳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創建過程中,立足鄉土民間,對當地民俗體育文化、傳統節慶娛樂活動等歷史文化資源,凸顯文化價值,文化就是資本,在讓人民在運動休閑中享受歷史故事與傳說文化。通過當地風土人情的展示,凸顯文化資本,同時也可以依托當地的傳統文化項目,以及傳統文化項目的由來等文化,創新出小鎮產業產業發展新思路。比如:在文化黃河文化、齊魯文化與荊楚文化等文化在徐州交融,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規劃建設、項目打造、產業培育中注入徐州文化元素,獨有的漢文化,獨有的飲食文化,獨有的曲藝文化都均可以作為創建內容,打造出一系列的休閑特色,實現經濟效益,助力徐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發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產業的同時又很好的傳承保護了徐州悠久的優秀歷史文化,堅持文化建設之靈魂,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形成多方共贏,是落實國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具體體現之一。
在“互聯網+”體育的大背景下,技術革命的到來,帶動了各行各業的變革,世界文化技術交融更加的密切。特別是馬上來臨的5G時代,衍生出許多智力型體育,場景型體育,娛樂性體育,把體育的外延在逐漸的擴大,使體育更加的娛樂化。借助網絡手段,打造“互聯網+”體育旅游綜合體,產生裂變效應,創造新的競技供給,形成新產業鏈。比如:基于現代科技技術用游戲、體驗等方式模擬古代冷兵器時代軍事攻防體系在小鎮內修建一個以古代軍事戰爭文化為內涵的公園。還可以在公園內建一個古代兵器博物館,展示兵器的魅力,展示古代人的智慧和巧奪天工的制造技術,同時開發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的系列旅游產品。
在我國,美味的飲食從來不缺食客,“吃出文化”更是受到現代人的推崇。飲食文化,有明顯的地域性,時代性、技法等不同的文化品位,是一個多維視角,深層次具有悠久的地域性歷史文化。比如: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東酸西辣,而且還有不同的菜系,不同的烹飪方法。運動休閑小鎮因地制宜,借當地的飲食文化,開發飲食菜品,不僅可以吸引大批游客前來一飽口福和眼福,與體育產業形成良性互動,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還有飲食禮儀文化,以及吃菜用餐的諸多規矩等等都有較多繁文縟節,形成了地域性的特色飲食文化。
運動休閑小鎮的建設是一個生態產業鏈,是關乎人民幸福的大事,是解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態之路。尋找主線,打造特色,凸顯特色小鎮,樹休閑運動小鎮的特色,建立典型及學習榜樣。根據官方給出的理論知識,進行提煉,得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人民與環境福利性、環境友好型、多元社群型、人文創新型、低碳型和建設型的體育,以跨學科的多維視角透視進行分類界定建設。黨在十九大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小鎮的建設是應當以人為本,能夠提高人民的幸福,是迫在眉睫需要建設的大事,是人民美好生活實現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