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鄧雪芹
(1.海南醫學院 海南 海口 570100;2.海口職業科技大學 海南 海口 570100)
近年來,學校體育得到充分重視,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體育的政策,并將體育作為高考的一個項目,我國學校體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體育場館設施、利用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及時的進行變換管理方法、管理體質等等。學校的器材及場館管理方法的制定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上課質量,對體育的認識等行關知識,而這些知識直接關系到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對學校場館及器材的管理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通過對學校體育場館的調查研究,給出合理的建議,這樣才能推動體育的快速發展。
抽取海南省海口市城西片區高校、中學、小學學校體育場館為研究對象。
(1)文獻綜述法。
通過到海南醫學院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通過電子閱覽,報紙,報刊等相關媒體獲取大量關于支持文章的資料。
(2)訪談法。
對海南省海口市城西片區的學校進行走訪,并對相關學校的負責人進行交談,已獲得更全面的信息,對學校的功能,用途等方面進行詢問、咨詢。
(3)實地考察法。
對研究對象進行實地的走訪和時段檢測,通過到學校的場地蹲點進行走訪考察,到場地進行實地的觀察、記錄等。
(4)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學校實地的考察及對場館的走訪,用邏輯分析方法對學校的發展趨勢做出相應的趨勢走向。
在城西片區的學校里基本所有學校都有體育器材和場館設施,以室外場館最為普遍,但基本每個學校都有室內場館,因為海南地理位置的原因,天氣比較炎熱,必須有室內場館才能上課。室內場館包括籃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乒乓球場等等,但以排球場和籃球場居多,乒乓球場只有一部分學校有。這些場館的主要功能是滿足學校學生的教學要求,一些學校的場館需要對公眾開放,主要體現在高校,中小學基本不開放。
場館管理及利用文件只有基本的管理條例和注意事項,并沒有細化規章管理制度,一些特殊情況也沒有合理的設施匹配。
(1)器材管理。
①器材管理模式
通過走訪調查得知,城西片區的小學器材管理模式大多為“全額預算管理”制度,其實質是由政府出款,而管理是由學校部門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有很大的疑問,就是投資方不是管理方,其實質是由政府所有,使用權卻是歸學校所有,所有制度都要按照學校的規定執行,因此這種管理模式就存在很大的缺點。而城西片區的高校場館管理方式也是由學校直接管理,但在出資方面和小學不同,高校的場館多為合作性質,在管理上也是由專門的單位或公司進行管理,在規章制度上由雙方協商進行管理,這樣在實施過程中就會很方便,但也會有一定的弊端。
國家規定,學校的體育設施要面向社會,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存在很大的問題,在制度和規章的約束下,不全然實行國家的一些規定。
②管理方法
場館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通過工作人員直接管理,在許多中小學是由學校直接管理,在高校是由公司管理,高校的場館有很大的空間,設施多,開放起來比較方便,也成為城西片區場館開放的典范,但在整個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小問題。
很多學校在器材的管理上并沒有對器材進行合理的分類,比如,項目、用途等,基本都是把器材很雜亂的進行擺放,也不管器材的使用位置及擺放是否合理,所以對器材的損傷是很大的。每種器材的功能和分類都是不一樣的,在調查中發現,對器材的管理出現漏洞,學校并沒有及時進行糾正,學校管理人員也沒有重視,反正器材壞了學校會買,這就造成了很多學校存在資源浪費,沒有合理管理等的一種惡性循環,加上管理人員的思想懶惰性,所以對器材管理就越來越忽視,造成一種不良循環。
(2)場館的管理制度。
學校體育場館管理制度是根據學校自己的自身情況變化的,每個學校的管理制度都不一樣,但總體都是為教學服務。在調查中發現,所有的學校中幾乎沒有一所學校建立完整的體育器材管理制度體系,并且制度的建立與實施過程是不相符的,很多學校的器材管理制度也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其實質并沒有落實到具體內容上,很多都只是做樣子而已。
①規章制度
在規章制度的建立中,大多圍繞及格方面進行,即場館開放服務范圍、開放職責、出借辦法、收費標準、費用結算辦法、注意事項等。
②器材管理
根據走訪調查結果顯示,許多中小學體育器材管理的力度缺乏,而管理人員大多為體育教師,并不是專業的器材管理人員,很多都缺乏管理經驗。
而和中小學不同的是高校的管理就相對好一些,在高校中,器材管理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但也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而管理人員大多以臨時工為主,相比中小學好很多,在高校中器材的管理大多為清點器材等相關工作,很多對于器材的使用及榜樣并不注意,這就使得器材的使用壽命大大的縮短,并且在器材的使用過程中,很多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并不愛惜器材,這也使得器材壽命變短。可見在學校體育器材的管理中相當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
據調查城西片區學校場館的利用率,高校要由于中小學,主要原因是中小學的管理方法不及的管理,開放的時間也和高校有很大差別,人流量和自身情況都和高校不一樣,所以導致中小學和高校的場館和器材利用率不及高校。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學校體育場地等設施向社會開放效果顯著,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充分發揮了學校體育運動場地等設施的社會效益,推進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實施,促進了學校和社區群眾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和社區精神文明的建設。
學校場館設施面向社會開放的依據,主要根據國家 “全民健身”要求的提出,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學校應當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向學生開放體育設施,公辦學校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國家鼓勵民辦學校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周愛光的《“體育大國”與“體育強國”的內涵探析》一文的體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學校應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快開放工作落實,某些學校應適時做好學校場地對社會開放工作,完成為市民辦實事的任務,領導班子應克服準備工作時間短,開放工作任務緊的困難,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學習市、區教育局關于做好學校場地開放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
中小學場館開放的相對少一些,主要針對教學及相關活動使用,中小學場地相對較少,設施不是很健全,所以在使用方面主要以教學為主。而高校的場館開放使用和中小學完全不同,高校的場館除了教學用地,其余時間完全面向社會,且高校場地占地面積大,設施齊全,人流量大,常有民眾在高校進行體育鍛煉,并且在高校中隨時會有大型活動舉辦,所以場館的開放比較明顯。高校場館在制度的建立上也要優于中小學,制度相對中小學要細化一些,但也有紕漏。
學校場館維護一般需要專業人士,但在城西片區的中小學中,場館的為主要靠教師,在維護過程中并不專業,有些學校器材壞了,甚至是隨便修補一下能用就能,沒有安全性,并且這樣對器材或場館的損害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
而高校的場館維護有要好很多,高校跟公司或事業單位合作,在場館的維護中相對正規一些,一般維護是由事業單位或者合作單位聘請專業人士進行維護,很少出現教師親自上陣或將就的情況。這樣對場館或器材的使用壽命就會更長一些,并且在器材或場館的管理中也會有一定的效果。高校的器材或場館維護中一般由學校直接出資,主要是之前通過招標公司招標,如果場館或器材出現任何問題就直接聯系公司進行處,這樣就大大的縮短了維修時間,學校聘請專門人士進行聯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器材的維護效率,這樣也間接的提高了器材和場館的使用效率,這種模式值得中小學借鑒。
(1)學校場館的器材維護及相關的使用說明不明確,存在很多對器材使用不當的行為,這樣會對器材的使用壽命變短,應用不正確的使用方法和錯誤的動作,對運動員自身的傷害和器材的傷害時不可逆的;
(2)學校場館的注意事項及規章制度不夠明確,這樣就造成了對場館維護及使用的造成了很大的發揮空間,對學校的管理是不理想的,學校對規章制度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嚴密性;
(3)對社會服務這一個環節中,學校做的不夠明細,在管理校外人員的管理上存在很多的漏洞,課余時間學生運動及對校外人員的開放實踐段應明確好時間、場地等細節;
(4)學校場館與校外企業合作的頻率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當學生接觸多了后,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會有一定的正相關和負相關,學校與企業合作還可以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在這一方面學校應適度把握并做好相應的積極宣傳工作。
(1)在學校場館和器材的管理中,學校應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對安全問題(學校財產安全、健身人員運動安全)、體育設施及場地的管理與維護、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外來人員的接待與管理、與相關部門、周邊社區和鄰近單位的聯系等,開放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多次進行調研、討論、磋商、研究,制定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并克服自身困難,積極創造條件,開放校園場地,滿足市民需求;
(2)把學校場館制度、場地開放工作規范化,多向市民普及相關制度,如《場地開放制度》、《損壞公物賠償制度》、《學校場地開放管理辦法》、《校園開放工作安全預案》等。這些制度不僅規范了學校場地對外開放的行為,保障了市民健身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加強了管理力度,保障了市民文明健身,推進了社區文明共建活動;
(3)以人為本,服務社區服務社會,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場館的維修和維護,在不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的情況下,為方便各方來校健身的人員,簡化來校參加健身活動的手續,在開放時間里凡來校開展健身活動的人員需進行實名登記才可進校進行健身活動,體現出學校場地開放的誠意;
(4)學校的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是學校開放校園、走向社會、從學校素質教育走向社會素質教育的起點和開端。事實證明,放工作對于提高公民素質,建設和諧社會也發揮了積極的教育輻射功能。學校開放后,一方面使場地資源共享,方便了市民健身;另一方面融洽了學校與社區的關系,青少年學生也因為有了正當健身場所而疏遠了網吧等娛樂場所。社區的治安工作更穩定,學校的周邊環境也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