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永海 馮佳寧 程礦生
建立精干高效干部隊伍,提升管理效能,激發創新活力,這是企業轉型改革的必由之路
機構改革是革除發展弊端,激發發展活力,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今年一季度,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郭二莊礦按照集團公司部署要求,緊密結合企業實際,堅持方向引領,統籌謀劃全局,啟動了建礦以來力度最大、范圍最廣、人員最多、難度最大的一次機構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完善了人才培養機制,優化了干部隊伍結構,激發了全員的創新潛能,增強了職工對企業的發展信心,為礦井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郭二莊礦順應時代潮流,貫徹落實上級相關機構改革要求,通過深刻檢視,使干部職工對礦井的“痼疾”和“短板”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增強了全員改革發展的緊迫感和內生動力。
一是礦井歷史遺留問題多。郭二莊礦是一座具有74年建礦歷史的老礦,井下生產戰線長、點多面廣,2號煤資源已所剩無幾,歷史遺留問題多,就好像是一個“暮年的老人”,身體各方面急需“調理”。
二是體制積弊深。多年的老國企積弊,存在著機構臃腫、職能交叉、職責不清、考核不嚴、管控不到位等問題,企業發展活力不足。郭二莊礦二坑原先屬于私人承包性質,機制運行不暢,干部進取心、責任心淡薄,職工總體素質較差,各方面管理不規范。
三是產品競爭力弱。受大環境影響,煤炭市場下行,企業煤質賦存不穩定、煤質差、成本高,缺乏市場競爭力,經營形勢困難。
四是干部老齡化嚴重。全礦有管理人員239名,50歲以上占49.3%,40歲以下僅占27.7%,中專及以下學歷人員占30.4%,青年人才培養機制不健全,人才流失嚴重。
通過深入分析礦井實際,使廣大干部員工對礦井的困難和挑戰有了清醒的認識,增強了全員推進“瘦身健體”、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促進穩健運營的自覺性。
郭二莊礦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礦長任組長,班子其他成員任副組長,組織、勞資、政工等部門為成員的機構改革領導小組,通過深入調研和分析,精心謀劃布局,將機構改革分為“三步”推進?!叭阶摺备母锛确止び行?,又壓茬推進,確保改革積極穩妥進行。
一是推進機關改革。機關機構改革是全礦矚目的焦點和難點。通過大量細致的工作,把原來的22個科室、117名管理人員,壓減為生產技術部、黨群工作部、財務部、組織人力資源部等“八部一室”、75名管理人員。
二是整合基層單位。將機電科并入機電區,鉆機隊并入二坑通風區,運銷科、煤質科并入洗煤廠,把武裝部和工農辦納入保衛科管理,基建、企業公司并入后勤管理科,新成立一坑綜掘一區、綜掘二區、綜掘三區,二坑綜掘一區、綜掘二區5個快速掘進隊。
三是進行人事調整。用好用活集團公司政策,按照符合條件內退一批、交流一批、提拔一批“三個一批”和“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原則穩步實施,確保平穩過渡。通過礦領導與干部談心談話,深入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中層管理人員都能端正心態、正視現實,正確對待“進”與“退”,16人提前退居二線,另有13位35歲以下的青年干部得到提拔。人事調整涉及人員多達130余人。
郭二莊礦通過機構改革,形成了“5+7+8+9”機構框架,即5個地面單位,7個井下輔助單位,8個井下生產單位,9個機關部室。全礦機構由原來47個減少至29個;管理人員由原來239名減少至210名;機關管理人員由原來117名減少至75名,實現了“瘦身健體、輕裝上陣”的新格局。
郭二莊礦堅持“三項原則”,為積極、穩妥推進機構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堅持正確導向的原則。利用形勢任務教育高潮日、中層干部會、班前班后會等多種形式講清企業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講清上級改革發展的部署要求,講清機構改革的內容,通過大力宣傳深化改革,讓干部職工認識到思想保守、安于現狀的危害,讓干部職工了解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堅定改革的決心。
二是堅持穩妥有序的原則。由于歷史原因,郭二莊礦存在許多亟待改變的問題,特別是干部職工對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郭二莊礦堅持機構改革既要有利于企業發展,又要符合上級政策;改革措施和步驟既要能夠有力推動改革,又要控制在員工的承受能力之內。同時,改革要確保在穩固“三大基石”、保證“三個一”民生承諾的前提下穩妥推進。
三是堅持與集團公司保持高度一致的原則。集團公司黨政主要領導高度關注郭二莊礦機構改革,多次過問改革部署和進展情況。公司組織部、人力資源部領導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設性意見及建議,特別對在選拔任用青年干部上,按照原則給予把關定向。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郭二莊礦更加堅定了機構改革的必勝信心,在思想及行動上與集團保持高度一致,促進了機構改革順利推進。
郭二莊礦的機構改革思路及采取的措施,既體現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也符合集團公司要求和企業實際,完善了治理體系,提高了治理能力,達到了改革預期目標。

機構改革激發了全員的干勁與活力
一是提高了職工主人翁地位。機構改革公平公正實施,符合民心、順應民意,使企業的發展愿景與職工的理想統一起來,職工自覺參與管理、奉獻企業的熱情高漲,主人翁意識增強,促進了礦井增產提效。改革后的首月,全礦材料費比計劃下降了35萬元;綜掘二區一隊在22405風巷完成半煤巖炮掘256米,超計劃116米,創出近年來單進最好水平。
二是捋順了二坑關系。二坑作為郭二莊礦一個獨立坑口,在冊職工800余人,黨員近50名,原來只有一個黨支部,黨建工作開展難度大,支部作用、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經過改革,二坑成立了7個黨支部,配齊了黨支部書記(副書記),徹底捋順了二坑管理架構。
三是優化了干部隊伍結構。大膽提拔使用了17名80后青年干部,為青年人才成長搭建了舞臺。例如,原掘進區技術員、中國礦業大學畢業的郭波濤被提拔為區隊副職,主持新組建的綜掘三區全面工作,實現了“兩級跳”,優化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的干部隊伍結構,科級干部中40歲以下人員達到38.2%,較改革前提高了10.5個百分點。
四是完善了人才建設機制。瞄準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思想政治過硬,忠誠實干擔當的復合型全面人才目標,進一步建立完善集選拔、培養、考核、晉升為一體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制定了《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后備人才綜合考評辦法》,形成人崗相適、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管理機制,為企業持續穩健運營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