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 德
煤礦企業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加快推進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安全發展,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安全生產工作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進行研究和部署,不惜一切代價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龍煤集團作為黑龍江省屬老煤炭企業,作為全省上下合力推動改革脫困的企業,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加快推進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安全發展,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系列重要論述,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增進礦工福祉、促進安全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強化“一把手”理念,發揮好“指揮棒”作用,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生產、與效益、與發展的關系,堅決杜絕下達不切實際、超出煤礦企業安全底線的生產指標和經營指標。
以推進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牢固樹立“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理念,加大對國家宏觀產業政策、扶持政策等的研究力度,深入研究并大力發展智能化開采、機器人開采技術,把職工從危險繁重的崗位中解放出來,推動煤礦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學習借鑒先進企業安全管理理念,將安全生產“零死亡”、隱患控制“零容忍”、現場作業“零傷害”、企業管理“零缺陷”、履職盡責“零失誤”、瓦斯治理“零超限”的“六零”理念,融入到各專業系統,探索建立瓦斯治理零突出、零超限,水害治理零突水、零淹面,機電管理電器零失爆、供電零中斷、運輸零失控等現代安全管理體系,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安全管理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定期開展反思檢討,特別是企業黨政主要領導、分管安全負責人和總工程師等“關鍵人物”,從法規、制度、技術上找漏洞、補短板,防范同類事故反復發生。既要開展反思檢討,還要開展自檢自查,對查出的問題列出清單,制定整改措施,堵塞管理漏洞。
見之于未萌,識之于未發。煤礦企業是高危行業,不管災害輕重,不管規模大小,都要認識到風險時時處處都存在,看不到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必須牢牢樹立消除“事故征兆”“事故苗頭”的意識和細節決定成敗思想,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堅決防止風險失控為患,隱患失控成災。
龍煤集團經過百年的開發建設,礦老井深、災害嚴重、點多面廣,特別是安全發展理念樹得還不牢、安全基礎還較薄弱、生產裝備水平相對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對此,必須按照國家、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的部署要求,狠抓主要矛盾和重點問題,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企業長治久安。
樹立抓接續就是抓安全、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大打生產接續準備會戰,為災害治理提供時間和空間,為企業長遠發展積攢后勁。
一是落實配套政策。制訂出臺合理的掘進階梯單價,從資金、政策、隊伍等方面給予傾斜,落實風、水、電、運、材等配套服務工作,推廣應用側卸式裝巖機、鉆裝一體機等先進裝備和連續化運輸方式,不斷提高單進水平。
二是推進“一優三減”。落實國家煤監局《防范煤礦采掘接續緊張暫行辦法》規定,發揮技術指導的權威性,準確把握煤層賦存狀況和資源條件,最大限度簡化生產系統和作業環節,定期對所屬煤礦的采區設計、通風系統、運輸系統進行審查優化,減少無效、無量進尺。
三是加強采掘隊組建設。加快采掘裝備升級,完善政策考核激勵,積極打造快速掘進隊,加快礦井系統改造和重點工程,保證回采工作面正常接續、均衡穩定生產,“三量”符合國家規定,為釋放安全產能創造條件。
以瓦斯為重點的重大災害是影響和制約龍煤集團安全發展的“牛鼻子”,必須下大力氣加以治理。
一是強化瓦斯治理。必須將瓦斯作為煤礦第一災害,從提升煤礦瓦斯防治本質安全水平入手,落實“以區域治理為先導、瓦斯預抽為基礎、控制火源為關鍵”的治理思路,實施落實開采保護層、頂底板穿層預抽等區域性消突措施,堅決做到高瓦斯和突出煤層采掘工作面實現預抽達標。
二是強化沖擊地壓防治。建立“零沖擊”目標管理,從嚴執行《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全面落實“三專三禁三限三強”綜合措施,加快推進沖擊地壓礦井“123工程”方案實施,繼續推廣應用沿空留巷工藝和“110”工法,嚴控沖擊地壓動力現象和事故。
三是強化水害治理。在地面推廣應用無人機巡視,在井下繼續采取物探、鉆探、化探等手段,查清承壓水、頂板水、老空水等水患。持續開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完善礦井“三級”地質保障體系建設,為災害治理提供基礎依據。
一是大力推進煤礦“四化”建設。全面落實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入研究并繼續擴大智能化綜采、綜放、輕放和綜掘等工藝的應用力度,在智能打鉆、連續化輔助運輸、智能掘進上開展科技攻關。特別是,必須綜合考慮各工藝環節的匹配性、實用性和可靠性,搞好引進裝備的性能、效率、維修和經濟性的考察論證,確保機械化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切實把安全生產標準化當作生命工程、治本工程和效益工程來抓,認真執行新版《煤炭標準化管理辦法》及《黑龍江省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定級實施細則》,推進落實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堅持集團公司半年、礦業公司季度、煤礦月份動態考核,切實將安全理念、風險意識植根區隊、班組,把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落實到現場、落實到崗位,實現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的標準化,為煤炭安全生產創造先決條件。
三是大力推進素質能力提升。持續開展領導干部管理能力和班組長、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提升培訓。探索建立精準定向培訓,推廣“適用”“管用”培訓方法,切實增強全員安全意識和保安能力。發揮龍煤學習平臺作用,繼續與中國礦大開展合作,積極采取準軍事化培訓、現場實訓、師傅帶徒、技能比武等多種形式,提升煤礦從業人員素質。
四是大力推進應急管理水平提升。積極參與全省練兵比武,定期組織應急演練,賦予井下班組長、瓦檢員、調度員等緊急情況撤人權力。推進救援裝備建設,確保水管、通訊線路、壓風管路三條生命線暢通可靠。認真落實《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定》,推進職業病防治示范礦井建設。
五是推進自主管理和班組建設。構建以內部控制為主、外部監管為輔的礦井自主、系統自控、區隊自治、班組自理、職工自律的“五自”管理體系,逐步建立形成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促進企業長治久安。
一是充分發揮總工程師決策指揮作用。落實總工程師在技術管理、“一通三防”、水害防治、沖擊地壓防治等方面的決策權、指揮權和資金使用權,重大安全生產工作決策,必須聽取總工程師意見,切實發揮以總工程師為核心的技術管理體系的支撐作用。
二是強化科技保安能力。大力實施“科技興企、科技興安”戰略,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著力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加強創新工作室和課題攻關小組建設,積極與相關科研院所開展戰略性產學研合作,圍繞科技治災、耦合災害防治、開采機械化與智能化、互聯互通信息化智慧化網絡、煤炭資源綠色高效開采關鍵技術、透明礦山建設等課題開展技術攻關與研究,提升技術管理水平和治災能力。
三是推進技術經濟一體化。按照“有利于安全生產、有利于減人提效、有利于減輕職工勞動強度”原則,在強化安全管理、防治重大災害、提高單產單進、促進降本增效等方面開展研究與攻關,科學合理確定設計、支護、裝備、災害治理等技術參數和工作措施,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安全可靠度。
四是落實規程技術措施集體會審。加強采掘作業規程、供電設計、大型安裝回撤作業規程和大型機電檢修技術措施的編制工作,分管副礦長、副總工程師、技術人員和區隊長要參與作業規程編制,切實提高技術設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切實加強安全生產技術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工程技術人員經濟、職務等激勵政策,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利用自主培訓、聯合辦學、定向培養等方式培養人才、補充人才,解決技術人員流失嚴重、從業人員老齡化偏高等問題。
安全工作是干出來的、管出來的,必須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管理團隊和監管監察隊伍。
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貫徹執行黨的安全生產方針,監督保證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集團公司安全決策部署推進落實,依照規定討論和決定安全生產重大事項,動員廣大職工群眾參與、支持、監督安全生產工作,營造齊抓共管、協同聯動的良好氛圍。
推進各單位落實安全生產法定職責。落實監管責任,按照“三個必須”要求,確保責任不懸空、工作不斷檔。落實崗位責任,特別要緊盯公司和煤礦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等“關鍵人物”的責任落實,注重發揮班組長、瓦檢員、安檢員現場把關作用,指揮并監督現場按規作業,干標準活、干放心活。
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考核辦法》,對年度實現“零死亡”的公司給予重獎,對發生較大以上事故實行“一票否決”。從嚴責任追究,對發生未遂、亡人事故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給予約談、紅黃牌警示及舉辦“三違”再教育培訓班,并按照相關部門事故調查批復意見予以處理;對安全生產中存在假整改、假數據、假工程等行為,根據事故情節、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依規依紀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落實集團公司作風建設相關規定,嚴格執行值班帶班下井和安全包保制度,全力整治作風不嚴不實不細,不愿管、不敢管、不擔當、不作為等壞作風及收受紅包等違法違紀行為,將安全嚴抓嚴管的工作態勢、工作力度、工作標準進行到底。
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提升思想境界;堅持學規程、學法規、嚴執法,增強工作本領,切實做到依法保安、依規治安;培養斗爭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