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如戲,多少的悲歡離合宛如夢幻泡影,我更覺得人生如球,可以作為我們的一生歲月貼切的表達。
父母在兒女的心中,三十歲以前是一只籃球,每一個球員無不拼命地搶奪,誰都想搶到手,高舉灌籃。到了五十歲,兒女把父母當個排球推來推去,兄弟姐妹彼此推卸責任,爭論老父老母該給誰奉養。到了六七十歲父母老病,子女就像打棒球也像踢足球,想要一棒揮到千里之外,一腳踢得遠不可見。
人生如球,反映現代親情倫理的現實冷漠,令人無限慨嘆。
我看自己,七八十歲的老翁,我一介僧侶無兒無女,卻有近千位出家徒眾。我在徒眾心中,既不是排球,也不是足球、棒球,而是橄欖球。為什么?因為我和徒弟的關系是建筑在信仰的基礎上,是道義之交,是傳法印心,是知心往來,徒眾把我這年逾古稀的老人當成橄欖球,抱得緊緊。
兒女緊抱,是因為父母可親可愛。所以奉勸天下父母,無須介意兒女視你為排球還是足球,重要的是自己身心健全,能作為兒女的模范。你有道德人敬之,有慈悲人愛之,有佛法人皆親近之。養兒不為防老,老病不怨不哀,自己充得飽飽的“氣”,在人生球場上就有球員會盡力地搶,用力地抱。
(陳英竹薦自《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