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8年,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變化趨勢與全國相同,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占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數比例逐年下降。農村留守兒童相對比較集中,大部分集中在7個市(州),南部3個市(州)、東部3個市以及中部的1個市。58個連片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占到總數的九成左右,23個深度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占比超過50%。21個少數民族縣農村留守兒童占比逐年增加。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與本市(州)鄉村人口占比呈正相關,與本市(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負相關。
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13號),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出“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是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不均等、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問題的深刻反映。”為貫徹國務院文件精神,做好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同年7月,甘肅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16〕66號),特別提出要加大教育部門和學校關愛保護力度。
近年來,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在不斷變化,不同區域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的變化也有所不同。為了做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工作,有必要對全省不同區域農村留守兒童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
一、2015年以來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占比逐年下降
2015-2018年,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從數量上來看,前3年逐年下降,2018年略有上升。2018年全省農村留守兒童數比2015年減少99272人,減幅為28.89%。2015-2018年,甘肅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數2016年少于2015年,而2016-2018年逐年增加。2018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數比2015年增加54829人,增幅2.02%。從全省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來看,2015-2018年逐年下降,2018年比2015年下降了3.84個百分點(詳見表1)。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變化情況甘肅省與全國的總體情況一致。2012-2016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總體呈減少趨勢,五年間減少544.78萬人,減幅達23.99%。2017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1550.56萬人,比2016年減少175.73萬人,減幅為10.18%。2017年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數占全國總數的13.88%。
二、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大部分集中在南部、東部和中部
2015-2018年,甘75e79648b2fdf212c141f20fcccd170c肅省農村留守兒童人數排前7位的分別是隴南市、天水市、慶陽市、臨夏州、定西市、平涼市、甘南州,只有個別年份排列名次略有變化,這7個市(州)分別是南部的3個市(州)、東部的3個市外加中部的1個市。2018年,全省14個市(州)農村留守兒童人數最多的3個市分別是隴南市57549人,天水市41724人,慶陽市37356人,合計136629人,占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55.91%。農村留守兒童人數最少的3個市分別是嘉峪關市1人,金昌市157人,酒泉市820人,合計978人,僅占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0.4%。全省農村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南部、東部和中部,農村留守兒童超過1萬人的市(州)分別為隴南、天水、慶陽、臨夏、定西、平涼、甘南7市(州),合計農村留守兒童218973人,占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89.60%。而嘉峪關等河西5市共有農村留守兒童18330人,只占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7.5%(詳見表2)。
三、58個連片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占全省總數的九成左右
2015-2018年,58個連片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占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九成左右。2018年,58個連片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占比90.50%;23個深度貧困縣的農村留守兒童超過一半,達到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53.38%;17個插花縣農村留守兒童不足一成,只占8.88%;全省21個民族縣的農村留守兒童不足兩成,達到19.33%(詳見表3)。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農村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58個連片貧困縣,尤其是23個深度貧困縣占比較大。對貧困縣來說,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工作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
四、23個深度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數超過全省一半
2015-2018年,不論是全省,還是58個貧困縣、17個插花縣、21個民族縣,農村留守兒童占本區域學生總數比例逐年下降,意味著農村留守兒童總體上是呈現下降趨勢。但是,23個深度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數2018年比2017年增加1361人,農村留守兒童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2018年比2017年高0.01個百分點。23個貧困縣縣數僅占全省87個縣(市、區)總數的26.44%,但農村留守兒童數卻占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一半以上(詳見表3、表4)。
2015-2018年,58個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占本區域學生總數比例、21個民族縣農村留守兒童占本區域學生總數比例、23個深度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占本區域學生總數比例均高于當年全省農村留守兒童占全省學生總數的比例。只有17個插花縣農村留守兒童占本區域學生總數比例低于當年全省農村留守兒童占全省學生總數的比例。尤其是23個深度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占本區域學生總數比例均遠高于當年全省農村留守兒童占全省學生總數的比例,2018年高出5.26個百分點。這說明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占比較大的區域依次為23個深度貧困縣、58個連片貧困縣、21個民族縣和17個插花縣,其他非貧困縣和非民族縣的農村留守兒童占比相對較低(詳見表4)。
五、21個民族縣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占比逐年增加
從農村留守兒童人數來看,21個民族縣農村留守兒童數量2015-2017年逐年減少,2018年略有增加,2018年比2015年減少10756人,減幅18.55%。但從21個民族縣農村留守兒童數占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比例來看,2015-2018年逐年上升,2018年比2015年上升2.45個百分點(詳見表3)。對比不同區域農村留守兒童數占本區域學生總數比例,2015-2018年,21個民族縣農村留守兒童數占本區域學生總數比例低于同年23個深度貧困縣和58個貧困縣的比例,但高于同年全省和17個插花縣的比例(詳見表4)。分析21個民族縣、23個深度貧困縣、58個連片貧困縣的構成,21個民族縣中,有5個縣是深度貧困縣的成員,有18個縣是連片貧困縣的成員。21個民族縣中的17個縣位于甘肅省的南部和東部,除了酒泉市的阿克塞和肅北兩個民族縣之外,其余的19個民族縣本身就是貧困縣,占21個民族縣的90.48%,因而民族縣的農村留守兒童占比也較高。
六、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與鄉村人口占比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關
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的多少與鄉村人口占本地區常住人口的比例高低呈現正相關。選取2017年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農村留守兒童數排前7的市(州)為隴南、天水、慶陽、定西、臨夏、平涼、甘南,這7個市(州)的鄉村人口分別占本地區常駐總人口的比例為:隴南67.52%、天水59.86%、慶陽63.00%、定西65.67%、臨夏65.53%、平涼60.28%、甘南65.99%,基本上是鄉村人口占比在全省各市(州)居于前列的地區。嘉峪關、蘭州、金昌、酒泉4市屬于鄉村人口占比較低的地區,分 別為嘉峪關6.57%、蘭州18.98%、金昌29.90%、酒泉39.73%,分列14個市(州)鄉村人口占比在全省各市(州)中最低的4個地區,其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也相對較少,農村留守兒童數占本地區學生總數的比例分別僅為嘉峪關0.01%、蘭州1.05%、金昌0.58%、酒泉1.00%(詳見表5)。鄉村人口占比較高的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也較高,反之,鄉村人口占比較低的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也較少。
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的多少也與本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呈現負相關。2017年,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占本地區學生總數的比例較高的隴南、天水、慶陽、臨夏、定西、平涼、甘南這7個市(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隴南6385.9元、天水7064.7元、慶陽8115.6元、臨夏6202.9元、定西6854.8元、平涼7610.8元、甘南6997.8元,大部分低于全省平均值8076.1元(詳見表5),位列甘肅省14個市(州)中的第8至14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的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較多,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的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卻較少。
七、結語
雖然從數據上看,2015-2018年,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呈現逐漸減少的態勢。但是,即便是農村留守兒童占比最少的2018年,全省農村留守兒童也要占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數的8.83%,人數達到244380人,這是一個人數不少而且很需要社會關注的群體。數據顯示,甘肅省農村留守兒童大多分布在貧困地區。正是因為貧困地區鄉村農民受自然環境、社會發展等方面因素的制約,收入來源單一,家庭相對貧困。大多數農民把外出務工作為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由此產生了眾多的留守兒童。作為貧困地區的學校和教師,一定要把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作為重要工作來做,要關心愛護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讓農村留守兒童能夠學得懂、學得會、學得好,不讓任何一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因其身份而掉隊。讓農村留守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能打好堅實的學習基礎,未來成長為有用的人才,以此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8]GHBZ116)“甘肅省留守兒童教育關愛調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7》。
[2]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
[3]《甘肅統計年鑒》2018卷。
(作者單位: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