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涉及因素復雜,在處置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現如今,隨著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理論的進一步成熟,國家應急管理體系逐步完善,“一標三實”政策逐步實施,政府對于社會治安問題的防控能力顯著提高。在新形勢下很有必要對群體性事件的防控進行分析總結,為西北地區針對性的防控群體性事件提供依據。
群體性事件是威脅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種類多樣,涉及領域廣泛。在新形勢下加強西北地區群體性事件的立體防控,必須樹立大局意識,抓住影響群體性事件形成的要素,從“人”“地”“時事”這幾個要素著手,展開針對性的全面防控,阻斷群體性事件形成的必要條件,才能最終控制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一、 以人員管控為抓手,控制參與主體
任何群體性事件的發生都是由人來組織、策劃、煽動實施的。人員管控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工作,即人口管理和重點人員的控制。加強人口管理可以隨時掌握地區居民的基本情況,針對情況異常的情形開展針對性應對。重視重點人口的監控,可以防控群體性事件的形成,防止現實危害的產生。加強人口管理,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去確定重點人口,加強重點人口管理,是控制群體性事件參與主體的關鍵。
(一)進一步完善“一標三實”信息采集工作
“一標三實”是一項基礎性的人口管理工程,以前的戶籍管理是以人管人,以人為核心,人房結合,登記戶籍,進行管理。近些年來,西北地區由于人口遷移頻繁,許多地區人員長年外出務工,跨區域活動比較情況非常多。同時,城市地區房屋更新速度快,并不斷向郊區延展。按照原有的戶籍管理,往往出現人戶不一致、戶主搬遷但戶籍未更新、原戶籍房子被拆遷、房屋外租、一個戶主多套房間等等問題,無法開展有效的人員管理?!耙粯巳龑崱毙畔⒉杉ぷ?,以房子為基準,通過房子來采集房中人員信息,重新梳理房屋人口信息,形成“一標三實”基本數據庫。是開展人員管控最全面、最新的人口數據。但必須指出的是由于人員流動大,一些“一標三實”的數據變化也非???,所必須通過制度保障來確保數據庫的更新,建立“一標三實”信息采集工作的長效機制,確保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二)確認群體性事件的重點嫌疑人員
群體性事件的參與人員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核心層、骨干層、一般隨從者。在群體性事件的醞釀階段,核心層與骨干層人員會煽動其他人員,引導實施群體性事件。煽動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口頭宣傳或發放宣傳材料的形式,也可以通過網絡、微信、QQ等方式進行煽動,甚至可能制造謠言,故意渲染情緒等。如果將這些核心成員、骨干分子進行事先控制,就能有效遏制群體性事件的形成。在我國,群體性事件的群體具有規律性,往往發生在特定的群體之間,多為共同利益受損的群體。國家和其他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涉及多人利益的社會糾紛和社會矛盾,密切關注涉及群體交往動向,對于頻繁活躍在其他人員中間的人一定要高度重視,他們往往是事件中的核心骨干成員,必要時要及時對這些人展開針對性管控。
二、以場所管控為核心,阻斷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前提條件
群體性事件都是在公共場所發生,公共場所便于人群聚集,進行集會、游行、示威,甚至暴力性質的行為,擴大社會影響力,以達成群體的訴求。通過場所管控,及時阻止人群聚集,可以有效阻斷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維護公共場所的社會安全和社會秩序。首先,加強公共場所的治安防控,建立網格化的巡邏防控機制,重點防范異常的人群聚集等行為。西北地區也可以借鑒南京、廣州的經驗,綜合利用視頻監控、巡邏、堵截等手段,加強公共場所立體化防控體系,防范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其次、加強重點部位的防范。加強重點部位的防范,要采取公密結合的方式,防范各地群體性事件的形成。最后,加強社會組織內部的防范。群體性事件中的群體基本都是在特定的群體性之間產生的。這些特定的群體也存在自身的組織管理體系。加強社會組織內部的防范,關注組織群體的交往動向,可以及時防范各種組織內部的異動情況,有效遏制事態的發展。
三、 加強社會問題的監控,剖解群體性事件發生的根源
如何透過社會問題的表象,發現誘發群體性事件的根源,才是預防群體性事件發生的關鍵。第一,要時刻關注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社會問題。社會問題主要表現為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資源糾紛等等。可以通過從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利益糾紛監控,及時發現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分析事件背后的根源。第二,暢通利益救濟渠道。群體性事件能最終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層民眾利益救濟通道不暢通。西北一些地區民眾法治觀念淡薄,多以民間調解、和解等手段來解決矛盾,效果有限。需要進一步加強地區法治建設,完善訴訟救濟體系,并進一步落實其他非訴訟手段的應用,形成良性循環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體系。第三,落實黨和政府各項政策,引導深層根源矛盾的化解。
四、綜合運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應急處突能力
新形勢下群體性事件的防控,就是要在現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手段,找準重心和“突破口”,從源頭抓起,通過以防為主,打防結合的方式,消除群體性事件發生的生存空間。因此,預警體系的建設和應急處突能力的提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兩大主題。
(一)加強群體性事件預警體系的建設
一般而言,群體性事件的發生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生發展過程。首先,要建立完備的預警指揮體系。以政府機關主體、公安機關為預警體系的核心力量,其他政府部門在政府的領導之下,展開情報信息的收集,及時防控可能出現的各種險情。其次,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強情報信息的收集。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及時有效地監控各類警情。再次,在準確把握事件規律的基礎上制定預警指標體系。要總結以往經驗,設立預警指標項目,再結合群體性事件發生的風險評估值,確定預警指標體系。
(二)加強應急管理部門對群體性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應急管理部門就是為負責地區應急救援而成立的專門部門,群體性事件的應急處置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應急救援任務,一旦處置不及時,或處置不善就會誘發更嚴重的后果。歷史上有不少反面的案例。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主導協調作用,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動協作,提升應急處突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安寧分局橫向項目《“一標三實”信息錄入與實有人口管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趙秀文,金鋒.西北民族地區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的優化[J].海峽科學,2016(02):51-53.
[2]趙秀文,金鋒.社會轉型期西北民族地區群體性突發事件及預防機制研究[J].黑河學刊,2016(01):142-144.
[3]任志遠. 轉型期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群體性事件問題研究[D].新疆大學,2015.
[4]楊柳青. 西北欠發達地區群體性事件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2.
[5]馬春芳. 西北民族地區群體性事件及預防機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2.
(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大學公安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