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有太多的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學校原定的開學時間都推遲了。在新學期開學時間越來越近的時候,許多學校都在籌備著網上教學,一時間,網上教學上了熱搜。
一、網上教學不應該加重學生的負擔
網上教學,要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應該增加生命成長教育、公共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和使命擔當等方面內容。重點要安排疫情防護知識、心理健康輔導、藝術教育、寓教于樂等方面的網上學習內容,確保不能給學生增加負擔。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理性認識和科學應對疫情,提高個人防護意識和能力,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抗擊疫情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增強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從而思考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并在人生實踐中實現其生命價值。號召學生多看新聞,多關心時事,自覺防范疫情,增強學生的國家主人翁意識,這比平時在學校生搬硬套創設情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實際得多。
二、網上教學不應該過度分散老師的精力
一個優秀的好老師,不一定是一個好主播。在課堂上站在學生中間,能夠洞察秋毫、關注學生一笑一顰的老師,他會從容不迫地娓娓道來。但是,當老師面對攝像頭的時候,沒有了昔日那特定的場景,沒有了學生的舉止言談,沒有了和學生的交流,他不一定能夠進入狀態。網傳的將美顏開過頭了的中年男老師,用晾衣架做支架錄課的老師,錄課的同時家里孩子在哭鬧的老師……也許,對他們而言,網上授課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作為老師,精力應該放在鉆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雕琢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方面,而堅決不能過度放在如何美顏、如何調試燈光音效、如何擺拍上。否則,就在緣木求魚,舍本求末。
三、網上教學要力求實效
對于在網上開展了國家課程教學的,一定要注重教學效果。老師和學生既然已經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就力求讓學生學有所得,不能為了網上教學而網上教學。否則,網上教學就容易做成一鍋“夾生飯”。等著正式開學以后,還得回爐,豈不是多此一舉?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的教學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而網上教學,老師對于學情的掌握,其實是一個盲區。老師與學生眼神的交流、語言的交流、心靈的交流,都極為有限。到底哪些內容學生聽懂了,哪些內容還沒有聽懂,需要繼續深入講解?到底哪些學生在聽課,哪些學生在思想開小差,坐在電腦前面,身在曹營心在漢?老師到底該如何根據學生的聽課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這些,老師基本無從得知。本來充滿互動交流充滿溫度的教學,現在基本變成了老師的獨角戲。所以,既然開展網上課程教學,就需要想方設法,在教學效果上下功夫,讓老師能夠有效監管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一定要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動以來,力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四、網上教學要因學校、因學生而異
網上教學,尤其是網上開展國家課程教學,需要一定的硬件設備支撐。所以堅決不能進行簡單的“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師制宜,因生制宜。
在中心城市地區,可能大多數老師和學生基本具備網上授課、網上學習的條件。但是,對于幅員遼闊的農村,對于留守兒童,對于沒有智能手機或者不會操作相關程序的家庭,他們會遇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麻煩。即便他們非常想聽課,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學校和老師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或家長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打印上傳和批改作業。對于網上學習絕對不能做統一硬性要求。
網上開展課程教學,是一把雙刃劍。有人說,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需要我們所有教育人靜下心來,齊心協力把網上教學做得盡善盡美。
(作者單位:蘭州市第二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