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謝櫟
程婧波是《科幻世界》的老朋友了,《像蘋果一樣地思考》(1999)、《西天》(2002)、《倒懸的天空》(2004)等,都是非常有記憶點的作品。在充滿魔幻色彩的2020年,她又帶著最新出爐的重磅中篇《去他的時間盡頭》回來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沓壭迈r的程老師專訪!
謝:程老師好,抓住一枚野生程老師不容易啊!
程:你好,哈哈。
謝:你還在熱帶的島嶼度假,我卻在辦公室加班。唉。
程:虎摸。
謝:(擦干眼淚,進入正題)相信很多讀者和我一樣,對你的小說《趕在陷落之前》印象深刻(老讀者之驕傲),這篇作品非常的驚才絕艷啊啊啊!
程:感謝喜歡。《趕在陷落之前》是《人民文學(xué)》2009年刊登的。其實我的第一篇科幻小說發(fā)表在那十年前,1999年發(fā)在《科幻世界》的《像蘋果一樣地思考》。
謝:這緣分源遠流長,十分的深厚啊。1999年發(fā)生了很多大事記,比如高考考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和《科幻世界》刊登的內(nèi)容“撞題”了。大劉也是這一年以“每期一星”在《科幻世界》出道的。
程:沒錯。對很多讀者來說,那可能是一個很久遠的年份了。你那個時候也才幾歲吧?
謝:嘿嘿,是的~(抱拳!)
程:年輕真好,后浪無敵。
謝:對于后浪來說,更羨慕能夠親歷中國科幻這二十年黃金發(fā)展期的大神啊。對了,不知道程老師有沒有看最近大熱的綜藝《乘風(fēng)破浪的姐姐》?
程:哈哈,當然有!
謝:23333那作為我圈的小姐姐有什么經(jīng)驗或者心得要跟大家分享的嗎?
程:我一直都很佛系隨緣,經(jīng)驗和心得談不上吧。運氣比較好,很早就開始看《科幻世界》,是《科幻世界》的骨灰級讀者。然后處女作發(fā)表也很順。一直以來,科幻圈的作者也好,編輯也好,讀者也好,都對我很照顧,所以啊,就是個運氣好的佛系小姐姐吧,哈哈哈!
謝:太謙虛了,所謂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程老師這些年把科幻圈的各種獎都拿遍了,還擔任過很多獎的評委。
程:慚愧慚愧,還沒有拿過銀河獎。這次《去他的時間盡頭》可以參加嗎?
謝:當然。看來這次真的是有備而來!?
程:哈哈哈哈,全靠大家抬愛。這篇你看了嗎?喜歡嗎?
謝:我個人非常喜歡。但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我是看著你的《趕在陷落之前》這樣詭譎華麗的小說長大的(長大?求生欲讓我手動狗頭……),所以到了《去他的時間盡頭》這里,除了喜歡,還嚇了一跳。
程:嚇了一跳?
謝:我感覺《去他的時間盡頭》和你過去的作品相比,就好像從大雅到大俗(褒義)的一個急劇的變化。曾經(jīng)趙海虹老師評價過,你的小說“最令人感嘆的部分是文字,讀起來行云流水毫無滯澀。文字好便如制衣用了一等一的材料,如衣形與材料最合宜時,便能做出最好的衣服”。《去他的時間盡頭》嚇我一跳的地方在于,它太“俗”了,太接地氣了,它甚至已經(jīng)不在乎去突顯你最大的個人風(fēng)格——文字的靈氣了。
程:你的感覺很準確。到了《去》這里,我已經(jīng)不追求或者說不在乎文字的驚艷程度了。驚艷可能是我過去的一個特點,但這篇我就是用白描寫的,我更想掌控和呈現(xiàn)的是故事本身,是和觀眾之間眼睛里互有彼此的那種“節(jié)奏”。我希望《去他的時間盡頭》是一個接地氣的、關(guān)于中國青年的、喪萌喪萌同時還有點兒甜的故事吧。
謝:確實有喪到也有甜到。
程:哈哈哈,開心。
謝:這個中篇也收錄到了你在今年6月出版的自選集《倒懸的天空》當中。這本自選集對小姐姐來說很重要吧?
程:對。這是我“出道”二十年來的第一本個人自選集。《去他的時間盡頭》和你提到的《趕在陷落之前》這兩篇都收錄進去了,雖然它們一個“大俗”一個“大雅”,但都是能代表我個人的寫作特點的。這種急劇的風(fēng)格變化也豐富和完整了我這二十年的寫作生涯。我希望能把這種豐富和完整呈現(xiàn)給讀者。其實一開始自選集的書名就叫《去他的時間盡頭》,不過出版方擔心這么個書名像一句臟話(笑),所以最后定名為《倒懸的天空》。
謝:其實《倒懸的天空》這篇最早也是在《科幻世界》“模糊地帶”這個欄目上刊登的。
程:沒錯。我這整個自選集其實跟《科幻世界》關(guān)系特別大。在中國,科幻作者談科幻肯定是繞不開《科幻世界》的。
謝:咦,好像有很多好玩的故事的樣子?(支耳朵!)
程:嗯,自選集里收了一篇萬字專訪,全是八卦。眼尖的讀者一定可以從里面找到我跟《科幻世界》不得不說(劃掉)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哈哈哈哈!
謝:聊八卦我可不困了啊!(話筒一轉(zhuǎn))具體到《去他的時間盡頭》這篇小說上,咱們再聊個五塊錢的?
程:《去》是一個非常工整的中篇,同時我在寫完小說之后呢,也把同名的劇本完成了。雖然是先有小說,后有劇本,但實際上劇本的寫作方式是先行的。劇本一般就是要求四萬字,100頁左右,每頁對應(yīng)電影的一分鐘。《去他的時間盡頭》小說和劇本也各自剛好是100頁左右。
謝:我對劇本先行的寫作方式蠻感興趣的。
程: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樣“劇本式”的寫作方式很舒服——就是所謂的白描。把更多的想象空間讓渡給讀者,讀者通過這種“劇本式”的高效的文字,更加能夠準確地了解我講的這個故事,同時又擁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在自己的腦海里讓這個故事運行。
謝:我注意到您提到了白描,我也非常喜歡這種手法,它是很適合現(xiàn)代電影工業(yè)的一種方式,最早我接觸到所謂的POV描寫模式來自喬治·馬丁的《熱夜之夢》。意思是我們可以期待這篇小說接下來有可能在大銀幕上和大家相見嗎?
程:希望如此吧。在寫作《去》的過程中,它在我腦海中就是一部電影。在寫這篇小說之前,我和一家電影公司合作,修改我的一個劇本,在大概兩年的時間里不停地打磨(或者說折磨)——這跟寫小說完全不一樣,它比寫小說痛苦一萬倍。但這個訓(xùn)練帶給我了很棒的東西,它讓我明白了在寫小說的時候怎么去更好地完成調(diào)度和處理。《去他的時間盡頭》是我在結(jié)束這個長達兩年的折磨后寫的第一篇小說,我在寫作上的轉(zhuǎn)變也非常清晰地體現(xiàn)在了這個中篇當中。
謝:真沒想到還有這樣的一段歷程!既然探討到一些技術(shù)性問題,想請問你在寫這篇小說的過程中,怎么做到使用白描的手法(省略大量心理描寫)的同時,人物的心理變化依舊那么鮮活生動的呢?
程:其實就是給人物不停地設(shè)置障礙,讓他不得安寧,哈哈哈哈!這樣會暴露出人物內(nèi)心的欲望、困惑、懸而未決的難題以及那些人生中的意難平。在沒有障礙的時候這些可能被很好地隱藏了,但有了障礙,人物就必須行動和選擇,內(nèi)心的欲望也就會逐漸暴露。
謝:劇本還涉及節(jié)奏感的把握,我有注意到這篇小說的段與段之間的節(jié)奏感非常強,也就是說每一段劃分點一定在劇情往前推進或者產(chǎn)生劇烈的轉(zhuǎn)折。我猜這也是《去他的時間盡頭》看起來“平平無奇”,卻牽動著我的心的原因吧!故事的節(jié)奏感處理得不動聲色又引人入勝!
程:你的眼光很毒啊!白描這種手法其實看起來簡單,實際上要把故事寫好看,是更難了。劇本訓(xùn)練帶給我最大的一個禮物,是轉(zhuǎn)變了我和讀者之間的關(guān)系,這個關(guān)系的落腳點,就是“節(jié)奏感”。所以你特別提到“節(jié)奏感”,這個觀察非常準確。
謝:哈哈,過獎了(羞)。
程:在我之前的寫作經(jīng)歷中,和讀者的關(guān)系有點像我是一個舞者,讀者是觀眾。這是一種“我跳”“您看”的關(guān)系。因為文學(xué)作者處理寫作的方式大部分都是“寫作是面向自己的內(nèi)心的”。劇本訓(xùn)練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像邀請你的觀眾上臺來一起跳,是雙人探戈。你不僅要思考自己的舞步,還要照顧舞伴的情緒和動作,這體現(xiàn)在寫作上就是節(jié)奏問題。純文學(xué)可以不講究這種體察觀者心理的節(jié)奏,觀照自身就好,極端點的例子就是意識流文學(xué)。但我寫的是文學(xué)小說,不能太自我,不是獨角戲,需要體察到觀者的心理。劇本訓(xùn)練幫我更好地去把握和處理這種“節(jié)奏”。
謝:因為影視劇是更加商業(yè)化的,更加觀眾中心化的方式。無可置疑創(chuàng)作者本人可以加入自己的才華和抱負,但肯定需要有所協(xié)調(diào)。(舉話筒)最后問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你平時都是怎么汲取養(yǎng)料和靈感的呢?
程:我大部分時候是為了一個意象而寫作,有時候是為了一個題目。一個好的題目能夠激發(fā)人去思考和寫作。其實換個角度也很好理解——作為讀者,我們也往往容易被那些有意思的題目吸引。比如村上春樹的作品的題目都蠻有意思:《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刺殺騎士團長》。對我來說,一個有意思的題目能夠給我完成一篇作品最初的靈感和動力。而具體到《去他的時間盡頭》這一篇,有個靈感來源是《去他媽的世界》。
謝:是那部喪甜的英劇嗎?
程:對。
謝:我也愛看!從《去他媽的世界》到《去他的時間盡頭》,這種喪甜又溫暖的感覺,真的很上頭呢。
程:希望讀者們也跟你一樣愛上這個發(fā)生在又喪又甜的世界里又喪又甜的人們身上的又喪又甜的故事。
謝:哈哈哈哈!一定會的!(大聲)雖然我已經(jīng)一口氣看完了,但我一定要控制住寄幾,不!劇!透!一!個!字!
后記:
明明一直在前行,卻非常謙虛。相信這一期程老師(微博搜索:程婧波)的精彩分享能夠給一直支持我們的讀者們,給行走在科幻的星空下探索的人們一些思考和解惑。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祝程婧波老師自選集《倒懸的天空》大賣(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