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0年是遭受新冠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它的很多表現讓世界幾乎無法辨認。首先它的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雙雙高居世界第一,這與它全球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最雄厚的公共衛生資源形成巨大反差。另外美國對全球抗疫不僅沒能提供支援和發揮領導力,反而成為全球合作抗疫的公開破壞者,這當中的標志性表現就是華盛頓宣布退出世衛組織。
雖然美國公司研制的疫苗最快通過了三期臨床試驗,增加了人們與新冠病毒繼續斗爭的勇氣和希望,但疫苗的作用還需經歷考驗,它彌補不了國際社會對美國前所未有的失望。
很多西方人把美國今年的失敗歸咎于特朗普團隊,這樣的總結過于淺顯。要看到,特朗普雖然競選失敗了,但他仍獲得了將近一半的美國選民支持,因此美國今年的表現不僅有特朗普團隊的烙印,更是美國政治體制在危難關頭運轉失靈的寫照,是美國政治運行長期積累問題不加自我革新的結果。
今年是美國選舉年,勝選是美國兩黨壓倒一切的任務,它的重要性被置于迅速遏制新冠疫情之上。美國的社會組織和運行方式、美國人的生活方式都有不適應抗疫的弱點,這就像其他西方社會一樣。采取強有力抗疫措施意味著巨大的政治擔當,而美國的競選規則和文化都不鼓勵這種擔當,所以特朗普政府把不顧疫情而繼續“抓經濟”作為競選策略是必然的,即使換民主黨在臺上,他們很可能采取同樣策略。
舉望歐洲,雖然一些國家的政府在態度上更加圓滑些,但他們也都沒有采取強有力圍殲病毒的實質措施。歐美的抗疫路線在亞洲人看來沒有什么本質區別,而且從感染率和死亡率來看,大西洋兩岸的數據也差不多。
當然了,美歐還是有區別的。歐洲的國家規模都不大,單獨一國對抗不了全球性洶涌疫情,而歐盟又沒有能力協調各國抗疫方式,把歐洲變成一個統一戰場。所以歐洲的陷落幾乎不可避免。
美國有足夠大的體量,本來應該有能力自樹一幟,但它的情況像歐盟一樣糟,它輸在了美國社會的嚴重分裂上,輸在了選舉體制對政府行為的潛在指揮棒上。在選舉年,美國尋求連任的執政者最重要的是不能給對手留下話柄,如果最初搞錯了,堅持錯誤并編出一套自圓其說的辯辭,比斷然修正錯誤要安全有利得多。
美國的體制在不斷將國家路線逼向極化,把很多重要而復雜的事情搞得非黑即白,而那些事情的本色很多時候就是灰色的。正因為這樣,美國今年的國內抗疫和外交政策出現嚴重的“奇葩化”,抗疫的最初失敗成為全年國家路線的基礎,在上述邏輯的逼迫下,它越走越歪,越錯越不能認賬,國家糾錯的成本上升到了那個社會里所能有的最高級。
今天的共和黨政府是絕對錯誤的,明天的民主黨政府有能力撥亂反正,這樣的對錯博弈根本就不在美國選舉體制的設計范圍之內,也決不可能成為一種現實。民主黨的選舉口號就是與共和黨反著來,美國究竟多大程度上在糾錯,多大程度在延續導致今年嚴重錯誤的極化游戲,是很難說的。
今年連美國總統的權力交接都出現了建國兩百多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失序,特朗普直到現在不承認自己輸了,而且他的態度得到很多選民的支持,這些都是美國社會嚴重分裂的后果。
社會分裂會導致道義和規則的斷裂,以至于一個國家里最后只剩下立場,而不再有大家公認的對錯。美國今年的失敗是深刻的內傷,這次政黨更迭能解決它的多少問題,相信它的盟友們也會困惑。因為這一次糾偏的程度很不確定,而四年后又會往哪個方向偏,就更在未定之天了。▲
環球時報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