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巧
摘 要: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科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等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語用能力。尤其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出明確要求,除了理解教材知識,更要積累閱讀文字,為寫作能力和綜合水平提升做好鋪墊,因而需要語文教師注重閱讀教學展示環(huán)節(jié),實現高效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展示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策略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探究、自主氛圍中掌握知識,凸顯學習中的探究、發(fā)現、研究等認知性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針對所學內容進行思考和質疑,并借此發(fā)現問題,從而凸顯教師科學合理展示的重要性。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從多方面優(yōu)化閱讀教學展示環(huán)節(jié),全面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一、優(yōu)化課堂提問展示
雖然語文教師在傳統閱讀教學中較為注重課堂提問,但采取的提問形式普遍停留在固定提問和直接提問層面,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更沒有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無形中消磨了學生參與語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更不利于閱讀教學展示,因而需要教師從多方面優(yōu)化課堂提問,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涵的同時提高閱讀效率。例如迂回式提問,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深入鉆研教材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置迂回性和障礙性問題,促使問題發(fā)揮“拋磚引玉”的作用,幫助學生從多層面、多角度分析課文主題,并探究作者傳遞的思想內涵,最大限度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最后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體會小弗朗士的心境變化,即:“為何小弗朗士心境發(fā)生變化?”“為何小弗朗士會產生懊悔和難受等情緒?”雖然上述問題能達到活躍學生思維的目的,但無法讓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課文主旨。對此教師可采取迂回式提問,即先提出:“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上的思想感情和日常心情相比有何不同?”學生紛紛回答懊悔與難受,隨即教師繼續(xù)提問:“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能看出小弗朗士存有上述心情?”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反復閱讀課文,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二、巧借現代信息技術
快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將我國帶入全新的時代,即微時代。在該時代下出現微信、微博、微課等。其中微課是基于信息技術模式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育者也因微課的出現開始重新審視課堂教學,微課教學成為研究熱點。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微課教學具有內容精致、時間簡短、重難點突出等特征,有效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首先借助微課引入主題,常言道:“萬事開頭難”,語文閱讀課程更是如此。對于一篇文章而言,困難點在于讓學生如何進入閱讀狀態(tài)。但大部分學生看到滿篇都是文字就下意識逃避,根本沒有繼續(xù)閱讀的欲望,上述情況也是語文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教師借助微課則以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展示閱讀內容,促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產生探究欲望,進而調動閱讀積極性。以《蘇州園林》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之前可先為學生尋找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片并將其制作成微課,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由此一來學生就會帶著求知欲進行閱讀。其次借助微課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講解更是關鍵所在。教師講解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傳遞的思想感情,一定程度上也能讓學生自主檢驗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師以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展現重點內容,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直觀認識和理解,提高閱讀能力。很多學生在學習該篇課文之前只簡單從其他渠道聽到過蘇州園林,并不知這座園林在哪個地方,單純閱讀無法深刻理解作者表達的事物和思想感情,引入微課可指導學生運用互聯網搜索與蘇州園林有關的圖片和視頻,促使學生站在視覺角度欣賞中國古代園林的建筑特征,再借助微課讓學生身臨其境,對古代園林建筑產生深刻印象。
三、引導學生鑒賞品味
語文教材收錄的課文均為名家名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站在文本類型角度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品味,深化對所學文本的理解。因為閱讀教學是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其中學生是對話核心,因而需發(fā)揮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獨立性與自主性。與此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還需善于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適當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在鑒賞和品味中獲取最為真實的閱讀體驗。閱讀并非單純地瀏覽文字,而需要交流,教師只有科學合理地展示閱讀內容并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以《社戲》一課為例,該文有著較長的篇幅,內容相對豐富,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就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在與其他成員的溝通交流中領悟到作者傳遞的情感美、人性美與自然美,也在此過程中提出對課文內涵的見解,增強閱讀能力。
四、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初中語文教師在全新的教育形勢下應優(yōu)化展示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站在客觀角度分析文本,并借此形成良好的思維,掌握高效的閱讀技巧,深化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提高語文閱讀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平.試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3).
[2]鄭培敏.利用個性化解讀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J].中華少年,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