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代霞
摘 要: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已有多年,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單單需要學習簡單的知識。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并不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主要與教師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有一定的關系。很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以及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學科的學習主要是建立在邏輯思維能力的前提下,且數學學科的特征也決定了該學科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1]。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遇到抽象問題時可以通過思考與加工將問題簡化,這個過程也就是邏輯與思維的變化,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接下來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以期能夠實現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的目標。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數學思維屬于數學綜合素養中核心能力的一種,也就是通過數學推理以及數學判斷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數學原理與概念,從而揭示知識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若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數學思維,那么也能為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初中階段數學學科的學習難度加大,若教師仍然按照小學階段的教學模式教學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也能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與空間,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2]。當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深刻體會到探究成功的成就感與思考的趣味性,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實際的學習中,最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判斷能力等都屬于數學思維能力。學生形成了數學思維能力之后不單單會獨立分析以及思考數學問題,還能結合所學的知識以及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比較以及推理驗證,以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這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其更好地為學生日后的生活與學習服務。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1.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
實際上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科目,但也不能以此評定數學學科就是一門死板的學科。從數學學科的練習題中可知數學學科的解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很多的解決方法。這也就是說我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可以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從中發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最終的結果相同。實際上,這也體現了教師培養學生的多項思維,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需要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如此也能促進學生形成多向思維。比如,學習“全等三角形”這部分內容,筆者給學生講述了如何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之后讓學生開展相關的練習,引導學生就全等三角形的證明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在黑板上板書,教師也能從中觀察不同學生的思維,了解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從旁指導學生,如此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解題過程,進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思考解題的方法。而對教師而言也培養了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如此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無論哪個階段,數學學科都是一門重要的科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活動或課堂教學中以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為基礎開展趣味性的課堂活動[3]。比如,以教學“一次函數”這部分的內容為例,筆者以生活為基礎創設與生活貼近的生活情境,結合一次函數知識的難點與重點科學選取生活元素,并于教學前提問:“同學們有沒有去過游樂場呢?去過的同學有沒有坐過摩天輪?請坐過摩天輪的學生回憶摩天輪的行駛軌跡是怎樣的?有何特征?”通過這種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前交流,學生也能在回憶摩天輪行駛高低、下降的過程中想象,從而得知其是一個弧形。在此之后教師再給學生講解一次函數的內容,如此學生也能產生恍然大悟之感,意識到摩天輪的行駛軌跡實際上就是一次函數,從而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個教學過程中筆者創設了生活情境,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單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輕松掌握與理解所學的內容,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盛保和.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3(6):96-97.
[2]陳梅.數學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9):93.
[3]魏燕.淺談“數學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導學(八年級中旬),201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