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摘 要】大數據發展愈演愈烈,越來越多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為企業實現飛躍式收入增長,同時也讓企業財務面臨全新的挑戰。迎合大數據潮流進行財務轉型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文章探討大數據技術在海爾集團的應用,分析企業財務轉型的必要性與具體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財務轉型;會計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11-0113-03
1 大數據的定義及特征
1.1 大數據的定義
大數據(Big Data)是IT行業術語,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技術是指大數據的應用技術,涵蓋各類大數據平臺、大數據指數體系等大數據應用技術。
1.2 大數據特征
1.2.1 數據量巨大
大數據作為一種抓取巨額數據的特殊技術,在生成數據規模上已經達到海量級別。數據量從TB級別躍升至PB級別,甚至EB、ZB級別。
1.2.2 數據類型眾多
大數據從網絡上抓取數據,可以從微博、朋友圈、公眾號等多種渠道抓取,數據形式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不僅數據來源廣,數據類型也多種多樣。
1.2.3 數據價值密度低
大數據抓取的數據,不是某一具有明顯特征的數據,也不是一些具有同一特征的數據合集,而是全部數據,因此數據的單位價值不高,需要對海量信息進行特殊處理。
1.2.4 數據處理速度高
大數據區別于其他信息技術在于處理信息速度快、時效短。大數據可以高效處理抓取的海量數據,對數據的處理速度超出人們的認知范圍。
2 海爾大數據應用
2.1 海爾簡介
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青島海爾,簡稱海爾)成立于1984年,于1993年11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總市值為1 101億元,主要經營電器、電子產品、機械產品、通信設備及相關配件、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技術咨詢服務;智能科技、軟件科技、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數據處理、應用軟件開發及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等。2012年,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后,海爾進入第5個發展階段——網絡化戰略階段。
2.2 海爾的大數據平臺——卡奧斯COSMOPlat
卡奧斯COSMOPlat平臺是海爾推出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全球首家引入用戶全程參與體驗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它將用戶需求和整個智能制造體系連接起來,讓用戶全程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級等環節,通過不斷創新,海爾在COSMOPlat平臺支撐下,產品不入庫率達到69%,訂單交付周期縮短了50%。COSMOPlat平臺由海爾于2017年4月首度發布,2017年底該平臺為3.5萬家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增值服務,2018年獲批首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集成應用示范平臺。2020年依靠大數據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COSMOPlat平臺連接消費者、生產者和開發者,致力于以個人用戶體驗的個性化平臺,為企業用戶提供跨行業、跨領域的智能云服務,為開發者提供各種開發工具、數據化運營和創新。COSMOPlat平臺有以下9項產品。
(1)市場營銷。集成式多場景、多角色社群交互中心Hive—蜂巢;多任務交互協同設計中心Task center;多場景社群交互矩陣MCM;交易支付系統Unicon;情景感知引擎;成套配置器Nice;大規模定制的流程及系統鉤稽關系CMBF;交易訂單處理中臺H-Base;用戶忠誠度管理器ROPE;大規模定制業務運營門戶CUBA。
(2)研發設計。開放性創新平臺HOPE、產品創新設計的重創孵化中心Raphael-拉斐爾、依托超級計算機集成在云端的海河云算。
(3)生產制造。能源管理系統COSMO-EM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COSMO-LIMS、智能倉儲管理系統COSMO-WMS、數字化生產制造執行系統COSMO-MES、物料采購平臺COSMO-Procu、生產過程控制與調度自動化系統COSMO-SCADA、智能排產解決方案COSMO-APS、一個彈性的基于云的工業物聯網工具COSMO-Line。
(4)倉儲物流。物流商務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搭建的智能配送系統COSMO-TMS、物流大數據平臺。
(5)用戶服務。呼叫中心,實現零進門、零等待、零差評的COSMO-CEI。
(6)企業管理。一流人才吸引全流程服務平臺的HR-創吧、獨立靈活專業的財務信息化系統服務包COSMO-FIN、提高資產運營效率的COSMO-EAM。
(7)智慧生活方案。物聯網時代專為智慧家庭定制的場景生態操作系統UHomeOS、U+互聯互通、U+大數據、U+人工智能、U+用戶交互、U+生態平臺。
(8)工業物聯網。物聯平臺、工業成套服務。
(9)智慧生活方案。海爾集團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安全檢測和防護平臺-海安盾、區塊鏈數據服務。
簡單來說,海爾會通過多場景社群交互平臺對顧客進行甄別,自動研究和處理被選中顧客群的喜好,可以根據顧客要求進行個性化定制,海爾遍布全球的設計商和生產者會進行設計與生產,然后通過海爾自有的物流系統將產品運輸到消費者手中,產品不進行入庫保管,交易完成后會進行相應的售后服務。
2.3 海爾大數據平臺的應用實例
海爾運用大數據MCM平臺,從億萬人群中通過授權的個人社交賬號信息和其他資料了解到陳某關注環境健康與綠色環保,計算出陳某可能需要購買能凈化空氣的空調,平臺通過與陳某所在小區期刊訂閱點合作,刊登了有關帝樽空調的相關信息。幾天后,陳某果然帶著雜志找到了海爾線下營業店,成功購買了一套帝樽空調。并且陳某注冊為海爾夢享會員,在當天的交談中,陳某還表達出購買彩電的欲望,海爾大數據MCM平臺又利用其公開數據,通過智能語義分析工具勾勒出陳某的性格、喜好,成功使用會員大數據平臺發送電子郵件為其推薦海爾智能電視。
3 推進企業財務轉型的必要性
3.1 宏觀環境的驅使
大數據發展迅速使數據成為企業甚至國家的戰略性資源,大數據技術對經濟發展、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我國緊緊抓住時代機遇,積極探索大數據的應用,在《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簡稱《綱要》)中顯示,我國在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礎,擁有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但存在的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計劃、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創新應用領域不廣等問題亟待解決。運用大數據技術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等正成為全球趨勢,發達國家相繼制定和實施大數據戰略性文件,而我國一些地方政府相繼運用大數據,積極促進大數據技術發展,鼓勵企業運用大數據進行經濟和企業轉型升級。《綱要》中制定了大數據發展的主要任務,其中“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是行業和企業發展與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轉型升級的重大機會。因此,大數據背景下財務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3.2 企業自身發展需要
企業財務轉型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風險防控、加強成本管理等,不斷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首先,對于集團企業來說,跨國子公司和工廠遍布全球,各國之間經濟交流越來越密切、越來越頻繁,各地區財務處理的速度和效率各有不同,嚴重影響了集團的整體效率,企業財務轉型迫在眉睫。其次,財務轉型有利于企業實現規模效應,增強企業競爭優勢。最后,財務轉型還可以彌補傳統會計的不足。傳統會計將公司財務體現在報表上,各個部門之間對報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不相同,每個部門難以掌握企業整體情況,部門之間相對離散,在處理工作時不能更好地協作。實現財務轉型,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戰略,幫助部門深入企業發展,使集團子公司加強協作。
4 如何進行財務轉型
4.1 實現業財融合
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轉型已經成為趨勢,業務和財務不能再作為單獨的職能工作,實現業財融合,有助于企業提升管理能力、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因此,進行財務轉型,要轉變財務管理思維,先從企業高管開始,接受財務轉型的理論知識,改變想法,主動學習大數據知識,自上而下推行財務管理轉型的概念。
海爾進行組織變革與財務轉型,建立了海爾財務共享中心,實現了業財融合。大多數研究都認為通過信息系統平臺建設的財務共享中心是海爾進行財務轉型的基礎。作為擁有眾多子公司的集團企業,海爾在國內外各地都建立了分工廠和子公司,每個公司也相應建立了財務部門,但是子公司和分集團由于管理與組織不同,信息數量巨大且分散,不利于企業集團的共同治理,因此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對各個子公司的財務信息進行集中處理,保證了信息處理的實效、準確。基于財務共享中心實現業財融合的海爾,利用管理方式輔助集團完成業務和財務的高效處理,優化了人員和組織流程。海爾不僅自己實現了業財融合,利用信息技術開發的財務信息化系統服務包——COSMO-FIN服務包向小微企業出售,幫助沒有實力自主研發信息系統和會計軟件的小微企業實現業務財務管理。
企業實現業財融合,利用平臺統一業務流程,企業才能向管理會計轉型,更好地管理和配置資源,為企業實現更多價值。
4.2 財務從業人員轉型
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不僅促使企業進行財務轉型,也對財務人員技能提出較高要求,除了掌握必要的會計理論知識,還要掌握電算化知識和技能,培養財務管理型會計人才。海爾通過建立財務共享平臺,減少了財務人員。雖然海爾每年的訂單量和業務量都在增加,但是會計人員從2 000人減少至800多人。財務人員不再進行簡單的會計核算工作,不斷增多的會計工作和會計核算由平臺完成,不僅統一了業務流程,還實現了減少成本的目的。因此,實現財務轉型要從財務人員轉型開始。
會計核算工作已經由財務共享平臺完成,財務人員從煩冗復雜的會計工作中脫離出來,減少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所以財務人員不能只掌握核算技能,還要具備相應的財務管理技能,學會分析數據,增強管控能力。財務人員要不斷擴大個人格局,從流程化的業務中脫離出來,要看向業務本身,從業務財務出發,比如利潤如何實現最大化,預算是否合理、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公司的決策有沒有脫離企業本身實力和發展方向,成本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和實施,戰略目標有沒有和公司發展路徑相一致等問題。因此,除了企業招收管理會計方面的人才之外,還要加強對管理型會計人員的培養,不斷加強會計人員培訓,鼓勵企業會計人員積極參加會計講座,主動學習管理會計知識,幫助財務人員掌握必要的管理會計工具,為實現財務轉型鞏固基礎。
4.3 會計職能轉型
簡單的會計核算工作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企業應該意識到會計轉型的重要性,意識到企業財務部門不是消耗企業資源、增加人力成本耗費的部門,而是可以助力企業實現價值升級的得力助手。
企業進行財務轉型就是將會計從核算職能轉型到管理職能。對會計職能進行轉型,不是將管理職能代替核算職能,而是在核算職能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會計管理職能。核算會計是企業財務會計的前提,任何企業都要對會計業務進行核算處理后,才能進行相應的會計管理工作,否則企業的財務工作將無法進行。企業通過降低營運成本,對預算管理進行管控,不斷使企業財務管理支持企業戰略目標的實施,促進管理層科學合理決策,對企業未來發展進行預測和風險識別,不斷轉變會計職能,使會計更好地服務企業。
參 考 文 獻
[1]謝清.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轉型的探究[J].特區經濟,2020(5):137-140.
[2]黃春.大數據背景下企業業財融合路徑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20(9):123-124.
[3]陳艷麗.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分析[J].價值工程,2020,39(9):62-63.
[4]計琴琴.淺談大數據時代的財務轉型問題[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4):220-221.
[5]官小珍.數據經濟時代的財務轉型研究[J].現代商業,2019(3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