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哲,胡 偉
(湖南華菱衡陽鋼管有限公司煉鐵分廠,湖南 衡陽 421001)
衡陽鋼管1080m3高爐第一代爐役由中冶賽迪設計并總包,高爐于2009年5月投產,經過近2年多的高產操作,近期爐缸溫度迅速上升,最高超過900℃,被迫進行減產操作,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且若繼續進行生產,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盡快進行一次中修,解決爐缸發熱問題,以保證高爐高產穩產,滿足后續工藝對鐵水的要求[1]。
開爐焦炭全為干熄焦,水份3%~4%,正常料結構為:焦炭、86.5%高堿度燒結礦+11%海南塊+2.5%錳礦的開爐方法;熔劑:白云石、石灰石、硅石。采用全焦開爐,爐缸(含死鐵層)、爐腹裝凈焦,爐腰及爐身下部裝空焦,爐身中上部裝正常料加空焦。開爐料設定參數:風口中心線以上焦比2.7t/t,全爐焦比3.4t/t,正常料平均焦比1.3t/t;爐渣堿度:正常料R=0.95,凈焦加空焦R=0.90;正常料壓縮率:10%,空料為15%,凈焦為16%;生鐵成分[si]3.5%,[Fe]92%;元素回收率:Fe99%,Mn50%;礦批10t,干焦批0.8t。
考慮全焦開爐,爐缸死鐵層有部份焦炭沉積于此,不參于反應,故本次開爐料計算以風口中心線為分界,計算上下兩部份爐料成分,擇中最優利于開爐的結構料。風口中心線以上焦比為2.68t/t,渣比為1.16t/t,全爐焦比為3.4t/t,渣比為1.18t/t,正常料R0.96,焦比1.33t/t,渣中鎂鋁比0.55,Al2O3含量為14.1%,全爐R0.97,鎂鋁比0.59,渣中Al2O3含量為16.1%。
風口布局(4個530mm*Ф120mm+16個530mm*Ф110mm),全部斜2°??紤]開爐風量較小,為保證合理的風速和鼓風動能,烘爐結束后用木塞及有水泥均勻堵4個風口送風開爐(7#、10#、16#、19#)。
本次開爐采用帶風裝料,送300m3/min冷風裝料,為避免裝料過程爐料直接撞擊爐墻,爐身下部以下爐料全部采取單環布料模式:風口中心線以下凈焦=12°K,環數=10;空焦=15°,環數=10;正常料布焦大部份采取單環,后5批采用多環,布礦采用三檔布料,(19 17 15)->(38 36 34)從下至上均勻遞增角度,礦環數全部采用(3、3、2),具體明細見表1。

表1 衡鋼高爐開爐裝料制度
高爐烘爐的目的是緩慢地去除高爐耐材砌體內的物理水和結晶水,提高內襯的固結強度,避免開爐時因升溫過快水氣快速逸出,導致砌體爆裂和爐體劇烈膨脹而損傷設備,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消除冷卻設備的內應力。烘爐的重點是爐缸爐底[2]。
鐵口煤氣導出管的制作與安裝:鐵口煤氣導出管直徑為108mm,長度為6000mm,分成兩段,前段(爐內部分)3800mm,前端3500mm管的圓周方向鉆孔七排Φ10mm,縱向孔距為50mm;后段≤2300mm埋在鐵口孔道內,與前段對接好,導出管10度角安裝,前段至爐缸中心用耐火磚支撐。每個風口安裝一根108mm烘爐導管成“廠”字型伸至爐缸底部,共20根。

圖1 衡鋼高爐72h計劃烘爐曲線
3月27日12:20開始烘爐,29日12:00結束,實際烘爐時間為4300min,烘爐期間溫度控制較好,實際烘爐曲線與計劃烘爐曲線偏差較小。為趕進度,計劃不涼爐,后因溫度過高不便割除風口烘爐管,降溫至60℃。
烘爐完畢,立即組織高爐本體試壓查漏,確認重力除塵斷閥關閉,爐頂放散關閉,爐頂氣密箱通氣冷卻,冷系統恢復正常,確認各人孔封好。開混風閥,冷風壓力加至50kpa->100kpa->150kpa->200kpa進行分步試壓查漏,此次未進行強度試壓,主要是檢查部分新更換的冷卻壁管道焊接及爐皮焊縫有無漏點。本次分步增壓到200kpa,期間未進行降壓補焊再試過程,采取耳聽、眼看、涂肥皂等方法一次性確認漏點,停風后再進行補焊。
本次采取帶冷風裝料模式,其目的是適當烘干爐料,從爐頂帶走部分爐料粉塵,利于開爐點火。從混風管送冷風300m3/min開始裝料,冷風走向:風機房->混風管道->高爐->爐頂散閥->大氣,當料線至8m~9m時(爐身中上部),風量加至400m3/min維持,當料線至4m時停止裝爐,待點火開爐。入爐分配:死鐵層、爐缸、爐腹裝凈焦29批,爐腰及爐身下部裝空焦11批,爐身中上部裝正常料。
開爐料裝料完畢,料線5m,于3月31日13:08時送風點火,送風風量700m3/min,風壓50kpa,初始風溫800℃,送風30min后,風口相繼明亮,活躍正常。風量維持不動,隨著焦炭開始燃燒,礦石受熱后開始軟化,在小風量,小風速情況下,熱風壓力緩慢上升至150kpa,風量萎縮至200m3/min,爐料明顯感覺不透氣,料柱一直未松動,再次去看風口,發現10#、19#風口吹開,風速相應變小,在大量生礦受熱軟化后,小風速在軟熔帶區很難穿透,導致壓量關系變緊,風量萎縮。19:13~19:48休風重新堵7#、8#、13#、14#、19#、20#共6個風口,復風風量直接到1000m3/min,復風后壓量關系寬松,22:18出現踏料,料線至6m,爐料開始松動,探尺活動走料,壓量關系平穩正常。重新加堵風口后,相應提高了入爐風速,復風后爐內氣流穩定,關系平穩,下料正常,按正常節奏加風,4月1日12:35透開第一個風口,后隨著渣鐵的排放和爐況趨于穩順,相繼透開剩下的風口。
本次開爐排渣鐵根據累計風量和下料批數來計算爐缸渣鐵量??紤]到全焦爐,焦炭、熔劑量較多,計算渣量1.2t/t,爐前預先做好臨時渣鐵溝。8:58時開第一爐鐵,無渣,出鐵約50t,11:24時開第二爐鐵,出鐵正常,爐溫[SI]=3.21,物理熱1458℃,[R]=1.16,流動性較差,硅高石墨碳多,鐵水流動性較差,考慮爐溫高,泡沫渣易堵水渣設備,渣鐵流動性較差,主溝、渣、鐵溝結渣鐵嚴重,爐前工作較被動。
此次開爐為我廠高爐首次采用全焦開爐,開爐過程較為順利。全焦與枕木開爐相比,一方面節省時間、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確保施工安全;另一方面,全焦開爐由于焦炭燃燒速度慢,上部造渣和正常料可以得到充分預熱,渣鐵進入爐缸時熱量充足,確保首次出鐵順暢。開爐料分為兩部分核算,以風口中心線為界,原則是兼顧風口中心線以上和全爐的渣量、焦比及成分等指標在理論計算范圍之內,使之全爐料在發生反應時從下至上爐料成分相差不大,利于順利開爐;正常料采取穩定校核R,焦負荷遞增的裝料形式,使之負荷緩慢過渡,空焦與正常料很好的銜接起來,各成分不會出現很大波動。
本次凈焦和空焦還是和以往開爐一樣采取單環布料,在正常料上部分時采取逐角度整體逐步外推的多環布料,適當放邊手段,利于初始煤氣流的形成和上部煤氣流的引導,也利于中心氣流的形成,同時兼顧邊緣,形成中心與邊緣相互照應的兩道氣流。實踐證明,正常料分步采取多環布料,氣流形成和穩定得到很大改善,加快了冶煉的進程。
開爐點火36h后,風量加全,風速達到210m/s(有未開風口),礦批擴至22t,負荷上至2.7(偏慢),第三天風口全開,風量加至2700m3/min,礦批至27t,負荷3.4,爐溫稍偏上限,生產趨于正常?;陲L量全,爐況順行較好,后續快速把礦批擴至34t,焦炭負荷上至4.35,煤比135kg/t,爐溫處于正常水平,截止開爐第四天生產參數恢復至正常水平。各項參數及時的調整到位,不但大大降低了爐前勞動強度和生產組織難度,而且有利于風量、風壓、風溫、頂壓以及噴煤等強化冶煉手段的采用。
堵4個風口送風開爐(7#、10#、16#、19#),送風3h后吹開2個風口,視當時料柱未松動,風速偏小,立即休風重新布局堵6個風口復風,復風后風量加至1000m3/min,風速增大,爐料開始松動,后續視壓量關系和氣流穩定性較好,逐步透開風口上風量,截止4日風口全部適開,實現了全風口操作,各項操作參數逐步調整到位,高爐生產進入正軌。衡鋼高爐開爐后達產達效主要經濟指標見表2。

表2 開爐達產達效主要經濟指標
(1)衡鋼高爐開爐采用全焦開爐,在涼爐和裝料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減少勞動強度,加快高爐達產進程。
(2)全焦開爐,尤其是全干熄焦炭開爐,由于爐料水份低,為高爐提前引氣創造條件。引氣進程加快,一方面實現強化冶煉,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回收煤氣,減少環境污染。
(3)此次開爐料分階段計算,正常料焦負荷遞增的裝料形式,很大程度利于上部煤氣流的引導,為后續加快冶煉進度創造條件。
(4)在爐況順行較好,爐缸溫度充沛前提下,可適當加快上焦炭負荷,盡快把熱制度降至合理水平,利于爐前工作展開和渣鐵排放以及后續參數的調整。
(5)開爐前期風量較小,期間可能會有影響加風進度的其他因素,導致慢風時間較長,影響到爐況恢復。從實踐證明,建議送風堵1/3風口,保證前期合理的風速,利于冶煉進程,后續可視爐況恢復情況加速開風口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