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雨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京 211100)
2013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根據湘西實際情況作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2015 年國務院扶貧辦提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電商扶貧被正式納入扶貧政策體系。2019 年2 月1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文件提出要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2019 年5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為中國鄉村振興的實施注入新的動能。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數字化手段正在重塑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創新農村電商的發展模式。近年來,助力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頻出,電商扶貧在貧困地區減貧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貧困地區應依托數字鄉村建設,進一步推動農村電商扶貧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總結關于電商扶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個方面。①對電商扶貧的基本理論研究。汪向東[1]提出電商扶貧是將互聯網時代日益主流化的電子商務納入扶貧開發工作體系,作用于幫扶對象,創新扶貧開發方式,改進扶貧開發績效的理念與實踐。洪勇[2]認為農村電子商務可以描述為農村資源與工業化產品之間的雙向流通。魏延安[3]將電商扶貧內涵概括為狹義(電商商務層面的開發)和廣義的電商扶貧(“互聯網+”層面的開發)。②對電商扶貧模式與減貧效果的研究。李秋斌[4]基于案例研究,提出電商扶貧有“貧困戶+互聯網”的自主模式、“貧困戶+(幫扶企業)+合作社助產+電商助銷” 的驅動模式和“互聯網+生態旅游”三大模式。歐陽勝[5]基于武陵山片區案例分析,提出了電商平臺助推型等新型扶貧模式。李天天等[6]以河北為研究對象,探索出“合作社+農戶+電商”和“農戶+電商”兩種特色模式。林廣毅[7]在分析了電商扶貧作用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電商扶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③對電商扶貧存在問題和解決對策的研究。盧迎春等[8]從農產品本身特點、思想意識、基礎設施等8 個方面分析了電商扶貧的障礙。陳曉琴等[9]認為在農村地區貧困者自有資源不足,生產力低;顏強等[10]認為中國電商扶貧發展資金不足、缺乏人才與技術。針對存在的問題,學者們提出相關對策。王鶴霏[11]從產業基礎、統籌規劃、人才和技術等方面提出相應對策;張巖等[12]以河北承德為例,對電商扶貧發展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大扶持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物流體系和加快人才培養等建議。
綜上所述,關于電商扶貧的研究較全面,但還有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一是關于中部地區的國家級貧困縣區的電商扶貧研究較少;二是關于電商扶貧的對策建議主要集中在橫向的、不同幫扶主體方面,而針對農村電商發展不同階段、有側重點的建議卻很少。
本研究以安徽省太湖縣為例,探討和分析中部地區國家級貧困縣區電商扶貧模式,總結其值得借鑒的經驗,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將農村電商發展分為起步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給出電商扶貧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側重點,嘗試提出一條電商扶貧的可能路徑,以期為貧困地區電商扶貧工作進一步開展提供參考。
以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居民為調查對象,對文獻資料梳理后設計調查問卷,問卷題目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個人基本信息和農村電商扶貧參與狀況。考慮到農村居民文化程度低等現實因素,問卷多由調查員根據調查對象口述內容代填。在調查中,隨機選取居民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期深入了解當地電商扶貧工作開展狀況。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37份,收到有效問卷213 份,有效回收率達89.8%。利用SPSS 25.0 對調查資料進行統計,調查對象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
太湖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南麓,為國家級貧困縣。2017 年太湖縣首次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圍繞“兩中心一站點”建設,太湖縣努力開拓電商扶貧新模式。在“搭平臺、暢通道、強扶持”的總體思路指導下,2018 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12.72 億元,2019 年太湖縣再次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目前,全縣已建成1 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5 個鄉鎮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74 個標準化村級電商服務站,縣、鄉、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安徽省地處中國中部,是主要的扶貧省份。為落實數字鄉村建設戰略要求,利用好“互聯網+”扶貧攻堅的助推器,安徽省努力開展電商扶貧工作并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安徽省太湖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兩度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其電商扶貧模式和發展現狀值得關注。
3.1.1 “電商平臺+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的電商扶貧模式 在依托電商平臺方面,太湖縣不僅依托淘寶、京東等已有的成熟電商平臺,還在2017 年成立了九個挑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并自建電商平臺“九個挑夫”。九個挑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整合全縣優質農產品,打造“禪院太湖”的縣級公共品牌。收到的農產品由公司統一包裝后依托已有或自建平臺進行銷售。在農產品控制方面做到正本溯源,目前太湖縣12 家養殖與農作物生產基地已經實現一品一碼,這樣可以較好地控制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銷售量。
位于新倉鎮的滿林農業擁有105 個生產基地,是當地的龍頭企業之一。通過“九個挑夫”平臺,滿林農業帶動當地400 名農民就業,2018 年銷售額達400 萬元。龍頭企業與基地合作,借助已有或自建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達到帶動貧困戶就業與實現貧困戶脫貧增收的目的。
3.1.2 平臺線下消費電商扶貧模式 太湖縣創新電商扶貧模式,將電商扶貧與旅游業有機結合。依托該縣旅游資源,設立電商旅游扶貧無人超市,扶貧超市后臺綁定全縣526 戶貧困戶,平臺綁定貧困戶設置上限,后臺會定期自動核對與更新貧困戶信息,確保貧困戶能分享電商旅游扶貧無人超市帶來的創收,通過旅游扶貧無人超市,游客自主消費就可以扶貧。
五千年文博園是國家4A 級景區,擁有較大客流量,太湖縣在該景區設立了旅游扶貧無人超市,超市內所售商品均來自貧困村、貧困戶和電商扶貧示范企業,所售產品與特定貧困戶對應。消費者只要通過微信掃碼即可完成購物并同時給指定貧困戶支付一定的扶貧基金,這種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當地旅游資源,以電商為中間平臺,調動游客的扶貧熱情,實現貧困戶增收。
3.1.3 “電商+物流”同步運營模式 太湖縣位于大別山南麓,交通不便,行路難、物流慢、郵費貴等一度成為太湖縣電商扶貧發展的重大障礙。推動電商扶貧的關鍵在于盤活交通網,推動物流發展。太湖縣已經開通12 條村貨巴士線路,沿線的174 個村級電商服務站均涵蓋其中。村貨巴士開通以來配送至村快遞上、下行件達35 萬件次。踐行“電商+物流”同步運營模式能切實發揮電商在扶貧中的效用,有效避免電商服務站淪為形式,甚至被棄用的局面。
3.2.1 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 太湖縣位于大別山南麓,交通不便是制約其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太湖縣行政區域面積2 040 km2,村級電商服務站174 個,雖然已經建立12 條村貨巴士線路來聯通各個電商服務站,相較于以前取快遞要方便很多,但依然存在開設線路少、電商網點多的問題。此外連接各家各戶的物流網絡體系建設還不足,物流體系仍需完善。太湖縣2018 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在第三產業生產總值中產值和產值增長速度均居倒數第一(表2)。問卷調查中電商扶貧障礙排序中,有41.9% 的調查對象將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這一選項排在第一順位(表3),因此物流是電商扶貧最大的挑戰之一[13]。
表2 2018 年太湖縣第三產業生產總值
3.2.2 電商扶貧對象參與意識不強、能力不足 安徽省是人口流出大省,中青年流出較多,已邁入老齡化社會,農村老齡化現象則更為嚴重。調查發現,49.7% 的調查對象年齡在50 歲以上(表1)。由于老年人對新生事物接受較慢,他們很難意識到電商扶貧帶來的巨大效益,對現有新科技在扶貧中產生的成效持懷疑態度[14],參與電商扶貧的積極性不高。同時農民文化程度總體偏低,調查結果顯示,太湖縣65.4% 的村民文化水平在小學之下,有52.1%的村民比較不了解或壓根不了解何謂電商扶貧。另外,農村老人一般使用功能簡單的老年機,對于智能手機、電腦等設備接觸很少。調查發現72.8% 的居民無法熟練使用智能設備。值得注意的是有64.3%的老人子女不在同村(表1),這就意味當他們不理解電商扶貧相關政策時,沒有子女能及時給他們解釋。村民老齡化嚴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網絡基本知識和技術是參與電商扶貧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3.2.3 高端電商人才匱乏 數字鄉村建設進程中,農村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端電商人才。高端電商人才不僅需要掌握電商專業技能,還要擁有經營和管理的經驗,要對鄉村的風土人情和農業生產有一定了解。從電商人才來源來看,一是外來的電商人才,二是本土的電商人才。太湖縣電商扶貧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其經濟發展狀況對外來高端電商人才吸引力不足,電商扶貧主要依靠本地電商人才。雖然本地電商服務站站主或農戶在長期工作開展中摸索出一定的經驗,但大多缺乏專業知識,這一點在電商扶貧初期影響不大,但隨著數字鄉村建設與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缺乏高端電商人才會對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調查結果顯示,有22.1% 的居民將高端電商人才缺乏視為電商扶貧的最大障礙(表3)。
表3 調查對象對電商扶貧的障礙因素排序統計 (單位:%)
3.2.4 上行農產品品牌化程度低、推廣力度不足調查發現太湖縣源味太湖的淘寶官方旗艦店關注人數僅有116 人,在“九個挑夫”平臺,農產品的展示圖片效果不佳,難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依托已有或自建電商平臺,農產品雖有渠道走出大山,走入城市,卻不為外人知曉,故難以形成很好的銷路。因此推廣力度不足是在電商扶貧工作開展后期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此外,品牌化程度低也是產品難以推廣、難以形成銷路的重要原因,太湖縣特色產品的種類較多,如茶葉、黃牛肉、白豬肉、鳙魚等,但該地的生產呈現散而小的特點,無法形成規模經濟,難以形成獨具特色的品牌。缺少特色品牌會使推廣難度進一步加大。
通過分析太湖縣電商扶貧模式的經驗與問題,按照電商發展階段,嘗試提出農村電商扶貧的可能路徑。
完善的配套設施與便利的交通是農村發展電商的前提。因此在農村電商發展起步期,應以政府為主導,創造一個良好的電商扶貧基礎環境。
1)加快推進農村貧困地區物流體系建設。太湖縣踐行“電商+物流”同步運營模式,村貨巴士打通各級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很好地盤活了農村物流體系。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使得農村電商發展成為可能。故要整合貧困農村地區物流資源,推動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朝著便利化、網絡化、便宜化的方向發展。
2)完善農村貧困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太湖縣電商扶貧工作順利開展離不開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2018 年太湖縣光纖覆蓋率較2017 年增長了18%。應強化農村信息化建設,減少城鄉“數字鴻溝”[15],進一步加快光纖入戶工程,構建全覆蓋、有線與無線相結合的網絡體系,為村民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
3)加強縣、鄉、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做到硬件配備到位,軟件系統真實投入使用。派專人對電商服務站點的運營情況進行監督,對運營良好的電商服務站點經驗進行宣傳與推廣,進一步開拓電商服務站新功能,強化電商服務站服務能力。
在電商發展成長期最關鍵的是加強農產品特色化、品牌化建設和調動電商扶貧對象自身積極性。
1)應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標準化生產、加工、包裝。太湖縣建立了縣域公共品牌禪源太湖,由九個挑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收到的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后進行銷售。此外還應積極倡導“一村一品” 建設,發展各村優勢產業,在避免農產品出現同質化競爭的同時進一步豐富禪源太湖的品牌內涵。
2)應增強扶貧對象的參與意識。在農村電商扶貧進程中,要樹立扶貧對象主體意識,杜絕等、靠、要的思想[16]。政府可以通過宣傳電商扶貧的成功經驗,讓貧困戶認識到電商扶貧帶來的巨大效益。只有人們意識上認可與接受電商扶貧,才會愿意學習使用智能設備,自覺參與到電商扶貧中來。激發扶貧對象內生動力是推進電商扶貧、帶領貧困戶脫貧的關鍵點。
在這一階段,農村電商發展已較為穩定。如何吸引與培養高端電商人才,創新品牌推廣方式是鞏固電商扶貧成果,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中之重。
1)應創新品牌推廣方式。太湖縣依托五千年文博園開設旅游扶貧無人超市,以旅游資源帶動電商扶貧。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通過游客的線下體驗增強其對本地產品的認可度,起到了很好的推廣作用。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開展,可利用的推廣平臺也越來越多,可以通過抖音、快手直播等方式,宣傳本地特色產業,推廣本土品牌,也可以和淘寶主播合作,借助主播的流量,定期推廣精選的優質農產品。
2)提高電商扶貧人才儲備。一是吸引高端電商人才。隨著農村電商發展日益成熟,在穩中求變,實現電商扶貧跨越式發展需要電商人才驅動。受經濟發展因素的制約,農村地區對于外來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所以重點應該放在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在外學習的大學生返鄉,參與家鄉電商扶貧。二是培養本土電商人才。太湖縣設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太湖布衣職業培訓學校,目前在太湖布衣職業培訓學校接受過商務培訓的村民累計超過3 萬人次。除了培訓,還可以通過資金投入與重點幫扶等手段培養本土的電商人才,發揮其在電商扶貧中的帶頭作用。
隨著數字鄉村建設進程不斷推進,數字化手段正在重塑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創新農村電商的發展模式。安徽省太湖縣抓住發展契機,推廣與開創“電商平臺+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與“電商平臺線下消費”的電商扶貧模式,踐行“電商+物流”同步運營模式。但太湖縣的電商扶貧工作也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扶貧對象參與意識不強、能力不足,高端電商人才匱乏,上行農產品品牌化程度低、推廣力度不足等問題。據此總結出電商扶貧在農村電商發展不同階段應有不同側重點。根據農村電商發展的三個階段提出了貧困地區電商扶貧的可能路徑,以期為推進貧困地區電商扶貧穩健發展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