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同興
(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漯河 462000)
21世紀的解剖學教學正在經歷一方面面臨醫學教育技術創新改革,另一方面急需尋找合理有效教學方法的過程。精準醫學是依據患者內在生物學信息以及臨床癥狀和體征,對患者實施關于健康醫療和臨床決策的量身定制。其旨在利用人類基因組及相關系列技術對疾病分子生物學基礎的研究數據,整合個體或全部患者臨床電子醫療病例[1]。精準醫學背景下,解剖學教學必須緊跟時代和科技發展的步伐,引入現代教學方法,合理配置醫學教育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發現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2]。
在現代醫學課程中,正在強調基于多媒體的教學,以彌補教學課時縮短的不足。近年來,多媒體教學方法以PowerPoint(PPT)演示文稿、模擬人體解剖學的復雜3D軟件以及可通過計算機和智能移動設備訪問的線上資源學習形式在解剖學教學領域中取得了一定進展。PPT可以讓教師提前準備好視覺材料,補充用于詳細說明臨床相關解剖學知識,避免在教學中制作插圖的時間浪費[3]。節省的寶貴課堂時間可用于教師與學生討論互動,可以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營造積極學習的氛圍。Adobe illustrator軟件的出現使以極快的速度準確生成解剖圖形成為可能。適當選擇基于Web的解剖圖像數據集,然后進行適當處理,構建可用作強大學習工具的3D交互式虛擬人體解剖模型,教師將其視為有用的學習輔助工具。專門為解剖學設計的多媒體程序已被作為教學工具長期使用,其中包括ATLAS-plus,一種基于指導的程序,有助于教授大體解剖學;一種稱為解剖學項目的多模式多媒體平臺,由一系列旨在將CR-ROM中的基本解剖學與臨床相結合的程序組成。此外,商業多媒體產品,如A.D.A.M.交互式解剖學使解剖學教師能夠用新技術補充傳統解剖學教學中師生缺乏互動的不足。
以問題為基礎的解剖學教學是一種結合臨床信息和技能傳授解剖學知識的綜合方法,能增加學生對臨床問題的接觸,鼓勵他們進行獨立研究,以及培養終身學習習慣。以問題為基礎的解剖學教學中,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并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有助于建立臨床思維。以問題為基礎的解剖學教學要求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能鍛煉學生團結協作能力,激發學生參與熱情以及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在解剖學教學中實施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是一項挑戰,因為醫學生第一學年很少或根本沒有接觸過主動學習和團隊合作,并且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要求較高,對教師教學組織能力、設計能力、應變能力等要求較高,但因教學氛圍積極活躍、能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而越來越受學生歡迎。有研究表明,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解剖學教學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解剖學成績,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較高[4]。
解剖學課程的實施對象是大學一年級學生,此時他們的醫學知識空白,因此,如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始終激勵他們牢固掌握解剖學知識,是解剖學教學的重要課題。隨著超聲技術和解剖學的發展,使用超聲進行解剖學教學成為主流。近年來,隨著教育工作者開始意識到超聲技術真正的潛力,超聲技術已成為解剖學課程教學中的流行教學輔助工具。超聲以無創、便捷、價廉和高效等優點在臨床診療過程中被廣泛應用。為彌補解剖學實驗操作尸體標本的不足,采用基于超聲的解剖學教學。解剖學是各專業、各層次醫學生所接觸的第一門基礎醫學課程,基于超聲的解剖學教學已被證明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它能夠彌補傳統解剖示教后排學生看不清楚、不能重復操作、解剖結構不清晰等不足,使學生能夠可視化解剖結構、呼吸運動、結構變化和解釋三維空間關系?;诔暤慕馄蕦W教學能提高學生識別解剖結構的能力[5]。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基于先進成像技術的解剖學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解剖學教學方式。例如,CT和MRI都提供了大量的橫截面圖像,可以通過重建技術將其轉換為解剖結構的3D圖像。VR能夠在人體表面進行彩色圖像的3D投影,通過使用橫截面圖像數據集可制備彩色橫截面逐層解剖模型?,F代三維重建和成像技術給出了個體內部結構的視覺印象,這些內部結構視覺效果優于解剖過程中觀察到的內容[6]?;谙冗M成像技術的解剖學教學已成為當今解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D打印技術能生產高質量的解剖材料,安全且經濟,可以生產形狀和紋理逼真的3D解剖模型[7],提高學生對解剖學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解剖結構,培養臨床思維。
綜上所述,在解剖學課堂教學中應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技術和手段,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使解剖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精準地讓每一位學生所接受和理解。盡管有較多的現代教學方法已應用到解剖學課堂教學中,但仍需要進一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