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 上海 200023)
2018年上海市 “高中體育專項化”將在全市高中進行全面鋪開,至此,上海所有的高中將按“高中體育專項化”的體育課程要求“從新”上體育課,“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每周兩次,每次80分鐘的新課時方案安排專項教學課,課時的增加伴隨的是運動時間延長和運動強度的增大,尤其是籃球專項和足球專項的課程,一方面本身項目運動特點的對抗性和集體性決定了運動風險的偶然性;另一方面隨著學習進程的不斷深入,教學比賽中的對抗強度也在增大,這就很容易導致運動的受傷。體育運動多有安全風險,體育課堂也存在安全的風險,高中專項體育教師對安全風險的準確評估和有效規避是減少或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的關鍵,當前,已有一些針對體育課安全風險的研究,但對高中體育專項化的安全風險的識別、評估及采取有針對性的規避措施還有待加強。
高中體育專項化推進中體育課安全事故規避。
(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內容的需要,通過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圖書館及百度搜索等形式,收集分析大中小學體育教學風險的相關文件及文獻資料,了解把握其體育教學風險的各類最新信息,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訪談法: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深入走訪區教育學院和專項化試點學校等途徑,對區教研員、專項化試點學校的體育組長、體育教師進行訪問,聽取他們對以上問題的看法、建議和意見;
(3)問卷調查法:在總結相關文獻資料和訪談的基礎上,對高中專項化學校的體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如何看待教學風險、教學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和怎么樣避免教學風險等問題;
(4)數理統計法:通過問卷調查獲取相關數據,然后用統計軟件進行處理,進而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分析;
(5)邏輯分析法:本研究主要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對專項化的試點學校的教師進行調查研究,針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綜合、進而加以概括,為專項化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行性方案。
(1)傷害偶發就“因噎廢食”。
由于體育項目自身的特點或其它各種偶然因素,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傷害事故,如,從2007年5月7日到2014年6月30日,全國關于小學生體育課猝死報道有58例,而因體育課疏忽造成猝死的有35例,這真是駭人聽聞的事件。因此,不少學校為了安全起見放棄了危險項目的教學,實際上,這些做法并不明智,學生課堂上出現意外或是該項目過于劇烈所致,或是學生自身體質過于不良,甚至是先天性心臟功能不全等原因造成的,運動生理學專家指出,長跑時發生猝死,多是因為運動負荷的突然增加,導致心臟功能難以適應,從而產生心臟缺血或嚴重供氧不足,誘發各種心肌病所致,被中學生譽為噩夢的長跑項目被證明就是有利于學生體質增強的,如,全國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因為中考體育的關系,在體育課、大課間等空余時間堅持長跑,這一學年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了在校期間的最好,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了穩步提升。
(2)校園急救意識和能力無用說。
心肺復蘇是校園急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運動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心肺復蘇措施可以用于各種情況下的心臟停跳急救,甚至可以挽回無數人的生命,但心肺復蘇有“黃金4分鐘”的治療窗口期,每延遲1分鐘,救助率就減少7%-10%,5分鐘后成功率下降至50%左右,10分鐘后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然而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學生和體育教師急救知識缺失,遇見突發狀況時,大多學生和體育教師只能做到跑去衛生室找衛生老師或打120求助于急救中心,而不能有效及時地進行心肺復蘇,現在很多急救知識就是看電視、宣傳海報等形式了解,沒有實際操作,一旦出事師生都不知所措。
(3)社會各界重視不夠。
根據每年都發布的《上海市中小學生安全情況報告》,學校傷害事故主要由運動及學生玩耍打鬧引發,以2012年為例,當年上海市學生傷害報告總數為2468人,其中在校內體育運動受傷的有1021人,占總受傷的 41.4%(新民晚報,2013);2013年數據顯示,中小學生傷害發生率為5.47%,傷者年均發生1.09次,初高中階段為傷害高發人群;前3位傷害原因為跌落倒(55.16%)、碰撞(12.61%)、交通事故(11.12%),學校、街道成為主要發生傷害場所,而體育運動和消遣活動是傷害發生比例較高的兩類活動(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3)。這兩組數據說明,需要對校園體育運動傷害問題予以高度重視。
(1)體育教師。
體育教師是課堂的實施者,起著教授技能的主要作用,其對于體育傷害事故應有一定的預防,重點考慮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特殊地域,在上海有室內體育館的高中不多,尤其是中心城區有足夠大室內體育館的學校更是鳳毛麟角,課前還要考慮如果突然出現刮風下雨的情況如何在有限的室內空間安置不同專項的學生;課中: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再次核實場地的安全、對抗激烈的項目提前預判、語言提醒學生注意保護等;課后:加強技能練習后的放松部分等。
(2)教學思想。
高中階段是學生們的一大轉折和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高中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學校、家長和學生對于文化課的重視程度相對于其他階段尤為重視,可以這樣說,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依然備受重視的情況下,很多學校只重視文化課而忽視體育課,中學學生身體素質最好的就是體育中考前后,但體育中考過后學校和家長基本上只重視文化課而忽視體育課,這是在思想上不夠重視體育,還有些學校因為簡單的原因就把體育課給占用了,不能保障體育教學的連貫性和順序性。
(3)紀律和安全教育。
體育課有效地學練離不開有效的課堂紀律和安全教育來維管,良好的課堂紀律和安全教育不僅是一切教與學活動能否順利、有序開展,而且是檢驗體育教師教育和管理學生的能力,因此,加強體育安全教育始終是體育老師飯后茶余的主話題。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學生課堂組織紀律松散、自我約束能力差,組織觀念薄,學生之間互開玩笑造成的;還有就是由于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宣傳力度不夠,學生沒有意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發生的傷害事故。
(1)重視教學設計,及早消除隱患。
體育教學效果如何,教學設計十分關鍵。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除了考慮目標、內容、重難點等要素外,還要排查教學過程每一環節的安全隱患。否則,等到上課時發現隱患,再去防范就很被動。例如,設計利用墊子替代沙坑進行跳遠練習的教學,需要在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練習過程中墊子有可能滑動的情況,要能夠想到墊子如何固定才能減少因滑動導致的傷害事故。有的教師會事先準備膠帶,課前將墊子分別固定在練習場地上;有的教師會想到墊子由學生輪流踩住,以減少因練習中的跳落沖力引起滑動。教學設計還要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組織活動做出認真的規劃,而且要能夠從安全保障方面做到組織有序,不能因組織不當導致安全事故發生。例如用軟式壘球棒做操時,要在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到體操隊形散開的方式,盡可能地拉大學生前后左右之間的距離,以防棒子傷及他人。總之,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練習活動中的各項安全隱患,是減少傷害事故發生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2)落實新課標,強化安全教育。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修訂版)中有關于“增強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的目標要求,《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版)中有關于“具有安全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目標要求,而且還列出了較為具體的內容建議。從中可以看出,各水平段對安全教育的目標要求都比較具體,而且所有建議的安全教育內容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可操作性,體育教師是體育課堂管理的第一安全責任人,要進一步強化體育課安全管理和預防意外安全事故的發生,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為此,一線體育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按照《標準》的目標和內容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學生實施安全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他們識別安全風險及規避安全風險的能力。
(3)完善體育活動的相關規章制度。
首先,從學生高中入學開始,就通過其初中所讀學校和家長填寫學生健康登記表等途徑,掌握學生入校以前的健康狀況,并結合中招體育考試的成績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建立每一位學生自己的健康檔案,讓體育代課老師清楚學生健康狀況,然后因人而異的制定適合其自身的運動處方,并且這個健康檔案每一學期師生都得了解,體育教師可以跟蹤學生,及時調整運動強度,避免不必要的受傷,保證自己學生都能在安全運動強度下,開心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其次,建立體育教師、衛生室老師和家長聯合機制。如果學生在體育課或自己活動中,發生意外受傷事件,體育教師第一時間能聯系到衛生室老師,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學生送到衛生室,如果需要去醫院的情況下,衛生室老師能夠第一時間聯系到家長,通過相互及時溝通不延誤對學生受傷事件的處理,體育教師、衛生室老師和家長每一學期至少溝通一次,能夠隨時了解學生近階段的身體健康狀況,及清楚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聯系到對方。
(1)樹立“健康千萬條,預防第一條”意識。加強在操場、室內館等學生體育活動場所對安全隱患的宣傳教育,注重學期前對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教育,重視體育課前準備工作,加強體育教師對教學事故的預防和處理的再學習;
(2)學校相關負責人和體育教師高度重視場地、器材和措施保護等安全問題,加強責任管理,通力合作,避免意外傷害事件的發生;
(3)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及時正確處理有可能發生的隱患,并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標的具體要求,不斷強化安全教育的意識,讓學生在潛意識里有安全保護自己和同伴的意識。
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增強體質,而且培養我們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品質。每位學生都要用科學的方法、合理安排訓練、注意自己的身體、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體育教師要做好一切可以預防的措施、增強責任心、膽大心細、與學校體育相關負責人通力合作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可以這樣說,只有安全、快樂的運動才能使得每位學生健康更有意義。